腰椎内固定术的护理常规
一. 术护理
1.1 评估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的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药物史,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能力等。
1.2 术前心理指导讲解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
用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1.3 术前一般护理(1)完善各项检查,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2)呼吸道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减少肺部感染。
每日2次。
(3)俯卧位练习:术前1天指导患者练习俯卧位。
方法:患者趴在床上,腹部垫一软枕,双臂自然屈曲放于两侧,2~3次/d,10~20 min/次逐渐增加到30~40 min/次。
(4)床上小便训练:术前训练正确的床上大小便方法,可减少术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率,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5)准备合适的腹带腰背部支具或腰围。
(6)术前1天常规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术前晚甘油灌肠剂110 ml灌肠通便。
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
1.4 术前康复指导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术后康复做准备。
(1)体位指导。
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翻身:轴线翻身保持脊柱不扭转,使患者舒适。
(2)指导腰背肌
功能锻炼及下肢肌肉锻炼,包括直腿抬高练习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二.术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1)术后对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膀胱充盈度情况,并详细记录,观察输液药品,各种管道通畅情况,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术后72 h内每15~30 min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并及时记录。
(3)注意有无皮下血肿: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2.2 术后康复指导(1)保持正确舒适体位。
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翻身:轴向翻身保持脊柱不扭转。
(2)功能锻炼指导:①术毕当日,由下向上按摩双下肢腓肠肌,预防深静脉血栓。
2次/d,30 min/次。
②术后24 h内行足背伸跖屈练习。
背伸与跖屈分别停留5 s,每组10次每日2组。
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腿伸直,膝下压。
每组10~20次每日2~3组。
③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做被动的直腿抬高练习。
初次由30°开始,逐日增加抬腿幅度。
3次/d,两腿交替进行,坚持抬高半分钟在放下。
④术后第二天行主动的直腿抬高练习。
坚持10 s,每日2~3组,每组10~20次。
⑤术后第三天根据病人的情况行五点支撑练习腰背肌。
以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坚持5 s,每日2~3组,每组4~5次。
⑥吹气球练习。
2组/d,20次/组,以增加肺活量;术后1周内不宜叩背,防止植骨块脱落、固定钢板松动。
⑦术后一周遵医嘱开始练习俯卧位或仰卧位,同时锻炼腰背肌。
告知患者功能锻
炼要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3)佩戴支具的指导。
①穿戴好的支具松紧度以患者胸部有轻微压迫感,但不影响正常呼吸为宜。
②支具不应直接接触皮肤,以防皮肤受挤压及汗液浸湿敷料。
③佩戴支具离床活动,下床后不要急于行走,应先在床边站立1~2 min。
特别是初次下床患者不宜行走。
防止因体位改变引起头晕、心慌、甚至虚脱。
开始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每天2次,每次10~20 min为宜。
④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应特别注意,下床时要有护理人员看护以防发生意外。
2.4 出院指导(1)继续坚持腰背肌锻炼半年以上。
(2)术后四周可进行小幅度弯腰练习,术后5~6周做蹲、坐等动作,并逐步进行屈伸髋肌锻炼。
(3)术后8周去腰围,一次坐位不超过30 min。
(4)术后3月内禁止抬重物,半年内禁止坐矮沙发。
(5)术后2个月、半年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