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大型事故基本信息的录入不包括(B)A. 事故类型B. 事故发生当天天气C事故发生的地点D.事故发生的原因E事故伤亡人数2. 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进行胸外近压时,频率诮为(B)A. 80 次/分B. 100次/分C. 60次/分D. 115次/分E. 120次/分3. 下列关于空中转运途中的救护,说法错误的是(D)A. 注意缓解伤员出现的应激状态B. 密切观察伤员体腔压力的变化C观察固定患肢的血管神经情况D.合并脑水肿的伤员应头朝机尾E合并呼吸障碍的伤员头朝机尾4. 脑水肿患者血压稳定后可抬高床头(B)A. 5°~15B. 15°~30C. 45°D. 60°~75°E.45°~90°5. 下列哪种毒物中毒可使病人口腔中有蛋臭味(C)A. 有机磷农药B. 乙醇C硫化氢类D.氨E甲醇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甲膜切开术的适应征(D)A. 严重面部损伤而无法实施经口或鼻气管插管B. 脊髓可疑损伤而无法进行有效通气C 化学物质吸入性损伤D.12 岁以下儿童E过敏性反应7. 下列何种情况属于成人中度烧伤(B)A. 2 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B. 3 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C烧伤总面积在30%~49%D.3度烧伤面积在10%~19%E烧伤总面积超过50%8. 心源性休克最为多见的病因是(E)A. 心肌炎B. 心肌病C严重心律失常D.心脏压塞E急性心肌梗死9. 高热惊厥主要见于哪个年龄段的小儿(A)A. 6 个月~4岁B. 1个朋~1岁C. 4~6 岁D. 6~8 岁E. 3~5 岁10. 急诊科救护属于EMSS的第几个环节(B)A.第一个环节B第二个环节C第三个环节D.第四个环节E第五个环节11. 阿托品化可引起(A)A.瞳孔扩大B•瞳孔缩小C流涎D.失明E心率减慢12. 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E)A.5 分钟B. 10分钟C. 15分钟D. 25分钟E. 30分钟13.ICU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C)A护士B医生C护士长D.院长E科主任14. 下列关于灾难检伤分类场所的选择中错误的是(A)A.远离灾难现场B伤员比较集中的地域C避免气候条件影响的地方D.有足够的面积E便于疏散的地方15. 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首先要(C)A.补充血容量B止血C用消毒的厚敷料封闭伤口D.胸腔穿刺E吸氧二、多项选择题16. 对呼吸困难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 提供舒适环境B. 维持舒适体位C保持呼吸道通畅D.及时给予氧疗E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17. 复苏病人脑组织功能逐渐恢复的迹象不包括(A.病人开始挣扎B•病人肌张力下降C开展灾难伤员营救D.医疗救治E灾后医疗重建18. 多发性创伤和临床特征包括(ABCDE)A.低氧血症发生率高B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C 伤情处理矛盾多ABCDE) CDE)D.确定救治顺序E并发症多,感染发生率高19. 下列属于轻症中暑症状的是(ABC)A. 面色潮红B. 皮肤干热C 体温在38 度以上D.大量出汗后,突发腹部痉挛性疼痛E二便失禁20. 简述人工呼吸皮囊的组成包括(ACD)A.人工呼吸球囊B双向瓣膜C单向瓣膜D.面罩E吸氧管ABCDE)21. 能够引起心脏骤停的非心脏因素包括(A.呼吸系统疾病B麻醉意外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D. 严重的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E急性中毒22. 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包括(ABD)A.按压部位为胸部正中、两乳头之间B •按压时手指翘起离开胸壁C每次按压后不允许胸廓完全放松D按压频率为100次/分E靠近灾难现场但与现场要有一定距离,伤员相对集中、有足够面积的地域23. 复苏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ABDE)A. 外周静脉途径B. 骨髓腔途径C胸腔途径D. 气管导管途径E. 中心静脉途径24. 下列属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的是(ACDE)A.高血糖B高碳酸血症C高酮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E脱水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E)A. 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B. 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医生为首诊医生C常规抢救工作仅由当班护士长负责D.危重病人抢救应由急诊科主任和护士组织抢救E遇到大批伤病员时,急诊科主任负责组织相关的医生共同参与抢救26. 灾难事件指挥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有(ABCDE)A.操作B指挥C后勤D计划E .财政/管理27. 动脉测压导管置入与监测的并发症有(ABCDE)A.空气栓塞B严重失血或贫血C穿刺口渗血D.血栓形成和栓塞E感染28 抽搐发作形式的特点包括(BCD)A.意识障碍B全身强直性抽搐C局限性抽搐D.高热惊厥E不自主运动29.一氧化碳中毒时,下列哪些急救护理措施不正确(AC)A. 吗啡B. 硝普钠C. 咲塞米D. 多巴胺E. 肾上腺素30•蛇咬伤患者治疗包括(ABDEA.在受伤部位近心端5~10cm处进行压近结扎B结扎后应立即用清水、冷盐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C如被五步蛇咬伤者应尽快给予针刺排毒D.抗蛇毒血清是蛇咬伤治疗的首选特效急救药物E应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抗休克、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

三、填空题31. 急诊输液室内分为病人输液厅和治疗室两部分。

32. 大量咯血是每天咯血量达500ML以上或每次咯血量大干200ml。

33. 从头到脚评估法和系统评估法是ICU护士评估危重病人的两种标准评估方法。

34. 心肺脑复苏的内容包括:基础牛命支持和、高级牛命支持和连续生命支持。

35. 高钠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治疗原发病和纠正失水。

36. 常见的四肢创伤包括―和挤压综合征。

37.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10%~30%.38.SIRS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四、名词解释39. 二级分诊:是通过收集更多的细节信息、测量客观生命体征和相关检查来评估那些看起来较稳定的病人。

40. 心脏骤停:任何病人因心脏病或者非心脏病的其他原因,在未能预计的时刻,心脏突然停止排血,称之为心脏骤停。

41. 脑复苏: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为减轻心脏骤停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治疗,以达到部分或全部恢复脑组织的功能即称为脑复苏。

42. 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或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43. 缺气血脑卒中:是指因脑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脑功能缺损的相应临床症状,占脑卒中的60%~70%,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五、简答题44.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答:(1)先排险后施救(2)急救与呼救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送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45. 简述胸部损伤的急救原则答:胸部伤的救治原则在于及早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包括:(1)恢复胸壁的完整性和呼吸运动功能。

(2)保持呼吸道通畅(3)补充血容量和止血。

(4)解除胸膜腔和心包腔内的压力。

(5)适时进行开胸手术。

46. 简述气管插管的适应证答:(1)心脏骤停者无法有效使用简晚呼吸皮囊进行通气(2)有意识的呼吸功能不全者采用无创性通气方法后,仍无法保证足够的氧合(3)病人无能力保护气道。

六、论述题47. 试述灾难救援医学的特点答:(1)灾难救援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由政府主导发展、全社会参与的一门实践性强的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以灾难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为基础,涉及社会学、管理学、工程学、通讯、运输、建筑和消防等多门学科。

(2)灾难救援医这不同于院内急诊科和ICU,也不同于入院前急救,其内涵较急救医学更为广泛,包括灾难伤员搜救、分类及救治、伤员转运、移动医院的建立和运作、灾区医院重建和灾区防疫等内容。

(3)灾难医学救援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多部门协作。

重大灾难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首先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强有力的灾难应对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网络,动员一切可以借助的应对资源,共同实施救援任务。

(4)短时间内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和医疗物品进入灾区。

灾区各项设施尤其是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灾区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遭到损失和破坏,不同程度地丧失救援能力,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进入灾区参与灾难应急救援。

(5)卫生防疫是灾难医学的重要部分。

为防止灾后疫病流行,防疫工作已成为灾难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灾难医学救援的全过程。

(6)心理救援是灾难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灾难救护不仅要救治伤员的身体创伤,更需要关注伤员的心理健康,仅要关注伤员的心理问题,也要关注救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48. 一女性病人,21岁。

因自服“敌敌畏”约20ml,2 小时后入院。

曾呕吐少量胃内容物1次,余无特殊。

体温37 度,脉搏86 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0/70mmHg。

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呼气中带大蒜气味,手足抽动,皮肤及四肢湿冷,瞳孔针尖大小、等圆,心率86 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血WBC 19.6X 109/L, Hb140g/L,血钾5.8mmol/L,血钙2.25mmol/L。

(1 )应立即做哪些检查?(2)应该如何急救与护理?答:( 1 )应做全血胆碱酶活力,尿中有机磷杀虫药分解产物测定和粪、血、呕吐物中有机磷鉴定。

(2)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循环功能;迅速清除毒物;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应用特异解毒剂;对于病人惊厥等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要点: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病情的变化;洗胃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健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