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排放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益处,而且为我国汽车行业赶超欧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潮,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为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其更高效地发展。

由此看来,为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目前有两种供能方式:一是利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提供动力,二是在使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仍然使用常规燃料提供动力。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

虽然欧盟美国的很多汽车生产技术领先于我们,但是我国的电池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因此,目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三座大山:中国,美国,欧盟。

全世界88% 的新能源汽车是由中国、美国和欧盟生产的,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占比最大,高达34% 。

由此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态良好。

早在2001 年根据“ 863 ”计划,建立了“三横三纵”的开发布局(三纵指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的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随后在“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等相继提出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7 万辆,同比增长59.9%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5.6 万辆,同比增长61.7% 。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的销售额占比最大。

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为56 万辆,包括纯电动乘用车销售45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11 万辆;新能源专用车为42 万辆,其中城市配送车共销售14.8 万辆,大客车为10 万辆左右,大客车基本上为纯电动的公交车和纯电动的通勤车。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技术: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其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纯电动汽车主要通过车载电池放电获取电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通过发动机和发电机转化不同形式能量的方式获取电能,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燃料电池中化学能的转化获取电能。

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电控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无线电波实现较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较完美的远距离控制。

目前汽车电控系统利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代替传统的处理器作为控制中心,通过双核心架构的方式对汽车电控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汽车对信息的综合化处理;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当下的充电方式有便携充电、家用充电和公共充电。

其中充电功率超过5kw 为快充,低于5kw 为慢充。

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已经研发出了无线
充电方式,有效一提高了电能转化效率。

新能源汽车底盘轻量化技术:
通过实验得出,整车质量和发动机相同,但底盘不同的两辆新能源汽
车,在相同条件下行驶,底盘轻量化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更长一些,
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选择高强度的轻质材料,例如镁铝合金,来实现
底盘轻量化。

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的问题
电池问题与充电配套设施落后。

据统计,2018 年有几十余起新能
源汽车发生自燃的案件,原因常为为了追求续航里程更长一些,削减电
池隔膜的厚度,使得电池热失控发生自燃。

除了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
外,电池的续航里程达不到宣传的效果,续航里程不足并且呈现温度越
低续航里程越短的态势,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配套设施的建设速
度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速度不相符,虽然目前我国所建的充电桩超过60 万个,但是依旧满足不了一车一桩的要求,再加上充电桩功率低、充电
时间长、标准不统一、缺乏安全性规范等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得不到保障。

售后服务和保值率低。

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达不到消费的要求,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维修企业维修设备老旧跟不上行业发展潮流,不能精确地维修新能源汽车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短缺,维修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大多还不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法,很多时候出现故障,只能返厂维修,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由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大多
为自主品牌且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没有很成熟,造成了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低,甚至低至20% 。

核心技术和产业集中度不高。

众所周知,核心技术决定着新能源汽
车的命运。

虽然我国是锂电池生产第二大国,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有关技
术方面还不是很成熟。

存在诸如以下的各种问题:电池造价高,续航里
程不足,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池自燃事件频发,等等。

此外,一些关键
性技术依靠国外,自主研发能力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调不一致,技术
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呈现多而小的局面,其中
百强企业仅占30% ,产业集中程度远远低于集中度为 6 0% 的美国。


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但是由于集中度偏低,分散程度也大大提高,产生的效益也远不如集中资金和人才所带来的效益。

集中度偏
低会造成资源分散,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不利于技术标准的统一,进而
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对电池的研发。

新能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这两者很难
做到平衡,使得对新型固态电解质电池的研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提高新能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同时,采用新型的材料,并改善电池的内
部结构,使得在提高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也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目前被业内看好的新型材料有: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钛酸锂、石墨烯、
碳纳米管、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材料、陶瓷氧化铝、水性黏结剂等。


中,水性黏结剂更环保、更经济,极片性能良好,可增大对其的开发力
度。

同时,还要开发和完善电池的热管理系统,设置更为严格的检验标准,增加电池的检验次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完善配套设施。

在现存60 多万充电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充电桩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一车一桩” 。

利用现存的加油站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体系。

例如,中石化目前已经展开尝试,在现存加油站网络下,开展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对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应系统。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依靠加油站的管理与服务,建立模范新能源供应体系是大势所趋。

除了建设充电桩,完善新能源供应体系外,还要提高新能源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压缩充电时间,解决消费者由新能源汽车充电所带来的困扰。

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一是维修企业要更新维修设备,降低对老旧设备的依赖程度,避免出现依靠老旧设备检验新机型的情况:二是要大力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提高维修人员在新能源方面的专业素养;三是设立合理的保险体系,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保费;四是各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自身品牌的价值,保证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不会太低;五是设立合理数量的4S 店,为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与厂家有距离较近且确切的联络点,消除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出现问题需返厂顾虑。

加强政策支持。

随着环境问题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在变化。

以油耗限制为例,在2025 年,预计其指标将达到 4 左右,与现在相比,将降低42% 。

从2015 年起,我国的排放标准就已经进行了提升,未来我国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处理排放污染问题。

同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给予大量的税收减免优惠,在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时在路权、税收、充电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据相关调查显示,美国政府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费用高达7500 美元,并给予赠送充电桩、提供快速通道等优惠支持。

还要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条例》,完善新能源汽车运行机制,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良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其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健康稳定,在低碳环保的趋势下,未来前景一片大好。

但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任重道远,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努力向着智能化、轻量化、更安全舒适、更方便的方向发展,会实现更大的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