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
数学四年级上册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甘州中学代文韬
2015年11月17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95页—96页内容。
【教材分析】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大教学领域之一。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
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引导学生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如通过掷硬币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并感受到学习数学趣味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本单元还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通过创设这些具体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感知,提高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是概率部分内容的起始课,学习不确定现象,通过试验和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教科书编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体会每次掷硬币之前无法预料结果,感受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联系生活的具体事件,感受随机现象。
在些基础上,第三个问题是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
可能发生的结果。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中,学生先是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学生直观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几乎不存在困难。
关键是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活动,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让学生能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机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学生对一些随机概率的结论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不理解,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形成的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与发现中,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教法与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三个盒子,15个白球,15个黄球。
【教学流程】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实践活动,巩固新知→巩固升华,活用新知→总结评价,深化新知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名子是《聪明的仆人》。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仆人冒犯了国王。
国王大怒,决定将仆人处死。
按照该国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
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就死。
你们认为这个仆人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可能”)
可是这个昏庸的国王一心要让这个仆人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
中写有“生”的纸条拿掉,换成了“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
这下,仆人的命运会怎样呢?(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一定”)多么恶毒的国王啊!这位可怜的仆人有没有可能逃过一劫呢?为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不可能”)
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地告诉了仆人。
这个仆人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仆人选择“生”“死”时,这个仆人拿起盒中的一张纸条,看也不看,猛地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结果太出人意料了,国王和大家一样,都认为仆人必死无疑,可是仆人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巧妙的化解了这场灾难,获得了新生。
2.师总结:其实,在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的结果是无法预料的,是不确定。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游戏一:掷硬币。
教师出示:这是一元硬币。
今天我们一起和淘气利用这枚硬币来做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1)老师介绍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再介绍游戏的玩法。
提问:硬币落下后,哪面朝上?
(2)指名学生猜结果,教师示范。
(3)学生分组掷硬币,并记录结果。
(4)提问: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5)教师小结:在掷硬币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哪个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游戏二:摸球游戏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纸盒。
请每组的组长在1号盒中放入10个黄球,在2号盒中放入10个白球,在3号盒中放入5个黄球和5个白球。
1.体验“一定”
(1)猜一猜、摸一摸
请每位同学从1号盒和2号盒中各摸出一个球,每次摸球之前先猜一猜是什么颜色,摸后看看猜得对不对,然后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把颜色记录下来,记录后,把球放回盒子中摇匀,再轮到下一个同学摸。
(2)议一议,说一说
根据各组记录的情况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再汇报摸1号盒和2号盒的情况和猜测结果。
小结: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这件事情。
2.体验“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1号盒里只有黄球,你能摸出白球吗?能摸出蓝球吗?红球呢?
那么,2号盒里只有白球,能摸出黄球吗?能摸出蓝球吗?红球呢?
3.体验“可能”
请组长组织小组的同学在3号盒子里摸球。
这次,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4.小结
师:通过整个摸球的过程,我们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三种情况:“一定”、“可能”、“不可能”。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好铺垫,起到了“引路”“引航”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说说下面事情发生的情况
出示:教材第95页图(1)、图(2)、图(3)
2.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解决。
3.生活中到处都有“可能性”,你还能想出哪些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描述生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深了应用意识。
使学生真切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五、巩固升华、活用新知
六、巩固升华、活用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