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艺术设计(温泉度假村室内外设计)本科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温泉度假村室内外设计)本科论文

.. .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题简介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市中牟县雁鸣湖温泉度假农庄温泉浴场部分室设计。

雁鸣湖温泉度假农庄位于中牟县东漳乡寨村,雁鸣湖的东侧,场地西距雁鸣大道350m,项目占地37990m2,约57亩。

北与寨村相邻,场地东南为寨小学,园区有五个水形优美,水质良好的水塘和若干棵姿态优美柳树,为温泉农庄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项目所在的园区现已被规划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占地面积10000亩,作为省首个农业主题公园,该公园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

温泉度假农庄是集酒店住宿、室外温泉、餐饮、别墅度假于一体的娱乐休闲养生的场所。

本课题只探讨温泉浴场部分,其中包括室各个功能区和室外汤池两个部分,共占地面积10000m2。

室空间一共四层,建筑面积2877m2,在功能上设有前厅接待,更衣室、室浴区、休息大厅、健身房、网吧、茶吧、足疗、女子养颜管、按摩房等功能。

室外部分设计各种养生汤池及休闲娱乐场地,其中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

地下只要以洞穴和天坑的形式出现。

本课题设计亮点就是给温泉赋予了大自然奇观天坑和洞穴的形式。

在室设计中在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上主要运用一些大自然生物的各种形态的变化在利用等元素来装饰整个空间。

第二节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温泉洗浴已成为人们度假休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温泉洗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技手段来促进休闲娱乐项目的不断创新和新型设施的不断完善,从而使其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

因此对温泉浴场功能的开发利用、新颖娱乐项目的设置和解决温泉洗浴会所室设计风格样式等问题正是本课题所研究的方向。

本课题是个虚拟课题。

第二章课题调研在前期调研中共分成了三部分调研,分别是实地调研、网络调研、书籍文字调研。

1、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中分别调研了鄢陵花都温泉度假酒店、南召莲花温泉度假村、浦江源度假农庄等,下面就莲花温泉和浦江源温泉做一下介绍和分析。

(1)南召莲花温泉度假酒村位于伏牛山余脉的南召县皇路店镇,南召莲花温泉水城是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温泉养生文化为主线,按照5A绿色景区及五星级酒店标准打造的中原地区首家生态温泉主题度假区,景区占地1200亩,周边拥有水域数千亩。

下面就温泉中心做一下介绍和分析。

温泉中心分为室和室外两个部分,室部分分为三层,其主要功能有(如图1)一层平面图,设有前台接待大厅,接待吧台分为前后双向吧台,两边设有闸机。

大厅左边是男部更衣室和淋浴区。

右边直走是女更衣室和淋浴区、公共部分是室温泉汤池。

二层主要有(如图2)中西餐厅,休闲品茶区,休息大厅和女子美体养颜馆。

三层为(如图3)VIP水疗房和健身房,台球室,瑜伽房。

室外部分主要是各种功能的养生汤池,配有小商店、小餐厅等服务功能设施。

(图1)(图2)整个室空间设计是以中式风格为主,前台接待大厅挑空两层,分为前厅(如图4)和后厅(如图5),前厅主要接待,挑空天花部分运用了玻璃钢架,为室采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厅使用的黄色传统的中式大吊灯打破了整个空间的高度感还为整个空间增加了活跃的氛围。

后厅主要有收银、商品售卖,天花是镂空的金色板,造型是来自于软质的纱布,在这里设计师通过材质和形式的转化不仅能使它保持原有的功能性,同事也达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出入口设有闸机,这一新型的设施能很好解决温泉中心接待的人流路线。

这一点是和普通的洗浴中心又说区别的,在下文会做一下详细的分析。

前后厅分别有等待休息区如(图6、图7),后厅设有小商品售卖区如(图8)。

(图3)(图4)(图5)(图6)(图7)(图8)男部更衣天花只做了简单的吊顶,墙面使用的玻璃带有荷花烤图案如(图9),浴区设有坐浴、搓背、淋雨、和蒸房四个部分如(图10、11)。

和洗浴中心不同的是没有大池。

上二楼是一个长廊,旁边是品茶的休闲区如(图12),天花是采用了木质结构和草编席,看起来有点古朴又不失档次。

休息大厅天花同样是采用了木质结构,和整个空间搭配如图(13)。

(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室外主要是温泉汤池,在设计上没有什么特色,所有都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小泡池,在形式和布局上和传统的没有什么两样如(图14)。

比较有特色的也就水上乐园那一块了如(图15)。

(图14)(图15)(2)浦江源温泉度假农庄位于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陆庄。

整个农庄占地400余亩,农庄里的温泉热带雨林大棚占地2600m2,植有榕树、菠萝蜜、空气凤梨等多种珍稀热带植物。

澄净的矿泉水在热带雨林中环流,在奇石与热带植物的环抱下形成了12个独立的小池。

温泉优点:浦江源农庄里的温泉部分是属于室温室大棚,占地面积很小,但在形式上很有特色,部空间整个一个水系贯穿整个温泉池。

室种植大量的热带雨林植物,使整个室空间空气新鲜流通,让人不会感觉到是在室,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间。

温泉缺点:整个温泉部分太小,形不成规模,功能设施不全,没有相应的其他服务项目。

使客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室更衣区、淋浴区简陋。

完全没有设计感。

使整个温泉部分档次有所下降。

部空间如图所示(图16、17、18、19)。

(图16)(图17)(图18)(图19)2,网络调研在网络调研这部分调研了国外很多案例,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

就淹城花都温泉水城做一下简单介绍。

有着“亚洲最大的室温泉”之称的花都温泉水城自由他的魅力所在,整个室温泉部分采用了大量的仿生植物形态和动物形态。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

室装修部分用的材料均收集民间的老宅旧料经重新修缮精雕细做,以及运用夏岩的核心造园技艺苦心创作呈现出来的,尽显传统文化底蕴。

使其赋予了幽然娴静,花香袅绕,古树参天,湖泊悠然尽显原始风貌,在设计上着重于自然与生态,隔开外面的喧闹吵杂,有着静谧的安全感,含完善的设施设备,给紧生活带来最彻底的放松。

花都温泉拥有生态房——以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装饰赋予每一间包房独特的个性,并以充满诗意的二十四节气歌和反映二十四节气的水墨画穿插其中,让客人在休憩中体味中国农耕文化,感受最中国的传统风格。

红文化房——以红楼为主题的包房,与悬于走廊的红楼绣相呼应,宛如一部红楼史书。

VIP套房——专设的四间代表吉祥、美好、爱情与自由的VIP套房,全通透格局真正为您展现了休闲度假的意境。

雨林、石壁与天然生态植被、尤其是各种不同底蕴的主题文化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室热带雨林戏水世界,室外的露天温泉泡池,VIP级的帝王汤庭,还有不同特色主题的房间,水疗按摩区和别具特色的式汗蒸房。

而最别致的就是绿意萦绕的湖畔林间那至尊品质的温泉别墅,这里温泉别墅四周环绕莲塘湖泊,青瓷、荷花、古木、青砖、红墙,有仿若世外桃源的周边美景。

(图20、21、22、23、24、25、)(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3、书籍文字调研在这部分调研中,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

了解国外的温泉文化,早在山海经理记载汤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砂生,沐日浴月泛灵液;微波细浪留踪峥。

温泉文化倡导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天人合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神圣的净土,当你播下一颗种子,便会生出一百种幸福,一千种甜蜜,一万种传奇。

当你远离嘈杂的闹市时,可以亲近这片土地,倾听花语,感受薄雾山石,看游鱼成群,感受滚滚红尘的远去,留下一片宁静、一种真实、一份乡思。

第三章设计概念及设计思想第一节设计概念来源首先从前期的调研中了解到温泉度假农庄的温泉浴场是和独栋建筑的洗浴中心在设计规划上是有所不同的。

通常独栋建筑的洗浴中心在位置上分布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一般在市区较多。

温泉度假山庄则分布在旅游度假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是比较偏僻的。

这也正好符合了温泉远离尘世,亲近自然这一主题思想。

正因为如此,在温泉度假农庄的温泉浴场部分的设计为设计师在想法上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同时也为温泉的形式和风格提供了多样化。

从国外目前的温泉形式来看,都是围绕着空灵意境、结合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这一主题温泉文化来设计规划的。

在功能上温泉度假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是完全能满足客人吃饭、娱乐和夜生活住宿等条件的。

现在国一些优秀的温泉度假农庄在功能服务做的已经非常优秀,配套设施已经在逐步完善,能很好的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养生娱乐的场所。

但在温泉的样式和风格上还是有很大的设计空间。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国的大部分温泉在样式比较单一、呆板,没有独自温泉文化和特色。

完全是为了泡温泉而泡温泉,在设计上完全是没有和顾客有所互动的,不能够和使用者在思想上达成共鸣。

比较有特色的温泉目前在国是少之又少。

在中原这块缺山、缺水的平原地带想找到一家很有特色的温泉几乎是没有。

这正是这次课题所要研究设计的方向。

本次课题的设计概念来源于天坑这一自然奇观。

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如(图26、27)天坑这一自然奇观是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风景。

同时他自身的奥秘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

本课题我正是把这一大自然奇观搬回到我的这次的设计中,以这一形式来赋予温泉的主要样式和风格。

(图26)(图27)温泉浴场在室设计部分概念来源是继续以围绕大自然奇观这一元素,以自然界生物形态为设计元素,通过各种转变手法,如在材质上的变化,色彩上的变化,形态上的转变等,为整个空间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第二节设计概念的演变在设计概念来源确定后,下一步是通过这一主题思想来源去拓展、演变更多的设计元素。

1、天坑这一元素联想到古代人穴居生活、生物界蚁穴、蜂巢、窑洞。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大自然造化之功奇伟壮丽,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如(图28)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穴居方式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定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对我们祖先的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构成了这样独特的人文景观。

正因为如此,这种生活方式也是生活在嘈杂闹市里的人们的一种对最原始生活的向往。

至今在黄土高原依然有人在使用这类生土建筑,比如的巩义市,巩义地处黄土高原东端,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因此,挖洞定居便成了巩义先民的主要居住方式。

如(图29)同时这也说明了它对环境的极端适应。

(图28)(图29)在现代的室设计中,我们也不乏看到很多设计师运用这一元素来装饰室空间。

尤其是在一些当地本身有着这种文化特色的地方,这也是旅游开发的优势项目。

当人们在追逐各种形形色色的生活时,回过头来再看看被遗弃的窑洞住宅,回忆一下在窑洞里生活的岁月,不禁又生留恋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