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A B S制动系统及其检修第九章制动系第一节常规制动系统一、结构特点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
行车制动装置可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逐渐或迅速减速直至停车,主要由制动总泵、制动油管、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组成。
制动时,驾驶员作用于制动踏板上的力传递到制动总泵,制动总泵通过活塞将踏板机构传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
液压能通过制动管路输入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分泵。
制动分泵的活塞又将液压能转变成机械能,使制动器进行制动。
松开制动踏板,便解除行车制动。
驻车制动装置在汽车停驶和驾驶员离开汽车时使汽车保持在原地,主要由制动手柄、制动拉索和后轮制动器等组成。
驻车制动时,驾驶员将驻车制动手柄向上扳起,将驻车制动拉索拉紧,并以相等的力作用于左、右后轮制动器。
此时,制动手柄内的棘爪与棘齿板啮合,制动手柄不能翻转,整个驻车制动装置被可靠地锁止在制动位置。
需要解除制动时,可稍向上拉动驻车制动手柄,按下制动手柄上的按钮,再向下压驻车制动手柄至最低位置,驻车制动即可解除。
前轮制动器采用盘式制动器,其结构见图9-1。
制动盘用螺栓固定在轮毂上,随车轮旋转。
制动钳支架固定在转向节上,制动钳体用紧固螺栓与制动钳导向销连接,导向销插入制动钳支架的孔中作动配合,使制动钳体可沿导向销轴线作轴向滑动。
在制动钳上设有一直径较大的制动分泵,以增加活塞和制动块的工作压力。
制动块通过导向件悬装在制动钳上,可作轴向移动。
制动块的外表面粘结有摩擦材料,能承受大于13.7kPa的剪切力。
制动钳上还设有排气塞,用以排除制动管路和分泵中的气体。
图9-1 盘式制动器结构1-制动钳导向销螺栓 2-拆叠防护套 3-盘式制动器钳体(盘式制动器缸体) 4-活塞密封圈 5-盘式制动器活塞 6-缸体防尘罩 7-盘式制动器内制动块 8-盘式制动器外制动块 9-制动钳支架 10-制动块弹簧 11-排气螺塞 12-排气螺塞盖 13-制动钳导向销后轮采用鼓式制动器,见图9-2。
主要由制动底板、制动蹄摩擦片总成、制动分泵、制动蹄间隙调整装置以及制动鼓等组成。
制动底板用4个螺栓紧固在后桥壳左、右端的凸线上。
制动分泵总成安装在制动底板的上部,制动蹄间隙调整装置安装在制动底板的下部。
右后轮制动分泵有一个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油管与左后轮制动分泵的进油孔相通,在左后轮制动分泵上有一个排气螺钉,用以排除后轮制动管路中的空气。
制动蹄支承销上、下端在回位弹簧及杆簧作用下支承在制动蹄间隙调整装置两端的凹槽内。
图9-2鼓式制动器结构1-制动底板 2-制动蹄 3-驻车制动拉杆 4-支承板 5-弹簧 6-制动蹄回位弹簧 7-减振弹簧 8-制动蹄压紧弹簧 9-制动蹄压紧弹簧销 10-驻车制动蹄拉杆卡环 11-制动分泵 12-放气螺塞帽 13-橡胶塞二、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见表9-1。
表9-1 制动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排除三、制动系的检查、调整与维护1、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的检查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见图9-3,其值应为1~8mm。
若不满足要求,则检查制动灯开关安装情况。
如有必要,进行相应调整。
图9-3 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检查踏板转轴螺栓及制动主缸定位销安装是否紧固,若失效应更换。
2、制动踏板行程的检查(1)起动发动机。
(2)反复踩制动踏板几次。
(3)用约300N的力踩下制动踏板,测量踏板臂至车前壁板之间的距离月,见图9-4,其值不得少于60mm。
图9-4 检查制动踏板行程1)若B值小于60mm,则后制动蹄磨损超限或制动管路中含有空气。
更换制动蹄,进行制动系统放气。
2)若B值大于60mm,则制动蹄调整装置或真空助力器的推杆长度没有调整。
3、制动踏板自由高度的调整(1)制动踏板须比离合器踏板低约8mm。
(2)当再次定位辅助制动器推杆U形钳时,必须将制动器装配表面与U形钳销孔中心之间的距离调整为114.5~115.5mm。
(3)当拆下制动开关时,应正确调整其安装位置。
4、制动灯开关的调整面向操作人员拉起制动踏板,调整制动灯开关位置,使螺栓末端至制动踏板缓冲垫之间的间隙A为0.5~1.0mm,见图9-5。
以10~15N·m的力矩拧紧锁紧螺母。
图9-5 调整制动灯开关5、后制动蹄的检查若制动踏板行程超过60mm,应检查制动蹄的磨损量。
(1)举升车辆,卸下车轮。
(2)从制动盘后部卸下橡胶塞。
(3)用放大镜及照明设备仔细检查制动蹄片厚度,见图9-6。
若蹄片厚度A超过使用极限0.1mm,应更换制动蹄片。
图9-6 检查后制动蹄1-橡胶塞 2-椭圆孔 3-制动蹄 4-制动蹄底部6、后制动器蹄鼓间隙调整更换制动器或拆卸制动鼓进行有关维护后,应调整制动器蹄鼓间隙。
该制动器具有间隙自调整功能,装配好各零部件后,用约300N的力踩制动踏板3~5次,间隙自动调整完成。
7、制动总泵的检查检查总泵是否存在裂纹、泵外部是否有制动液。
若有制动液,则说明存在泄漏。
8、摩擦块厚度检查根据维护周期应定期卸下车轮检查摩擦块,通过制动钳体的端口检查内侧和外侧摩擦块的厚度,见图9-7,若摩擦块厚度C磨损而小于3mm,所有的摩擦块都必须同时更换。
9、驻车制动的检查与调整(1)驻车制动的检查1)握住驻车制动操纵杆中央,用200~250N的力拉起驻车制动操纵杆,见图9-8,此时棘轮齿A应为4~9个齿。
检查左、右后轮是否被抱死。
图9-7 检查摩擦块厚度图9-8 检查驻车制动1-摩擦块外沿 2-制动盘 3-摩擦块2)拉起驻车操纵杆时,棘轮发出的咔嗒声对应齿数,若齿数不满足要求,应进行调整。
3)检查棘轮齿轮的磨损情况,若有损坏或过度磨损,应更换驻车制动操纵杆。
(2)驻车制动的调整1)准备工作①制动系统液压管路中应没有空气。
②制动踏板行程应满足要求。
③用约300N的力踩几次制动踏板。
④用约200N的力拉几次驻车制动操纵杆。
⑤后制动蹄磨损没有超过使用极限,自动调节装置功能正常。
2)调整驻车制动。
用200N的力拉起驻车操纵杆,使驻车行程在4~9齿内,然后通过自锁螺母锁定,见图9-9。
图9-9 调整驻车制动1-驻车制动操纵杆 2-制动拉索 3-自锁螺母10、制动系统放气当制动管路或制动软管接头脱开时,都必须在管路或软管的端头进行放气操作。
当与制动总泵相连的元件或制动总泵与车轮间的连接元件被拆卸时,必须对四个车轮进行放气操作。
(1)放气顺序:放气处理时,应先对最远离制动总泵的车轮进行,然后对同一管路上的前轮进行放气。
在另一条制动管路进行操作时,原则相同。
(2)放气程序1)将总泵储液室加满制动液,在进行放气操作时至少应保证有一半的制动液。
2)卸下放气塞盖,将一塑料管接到分泵放气塞上,另一端插入储液罐,见图9-10。
图9-10 制动系统放气1-塞盖 2-塑料管 3-制动液储液罐3)踩制动踏板几次后,将其踩到底,此时将放气塞松开1/3~1/2圈。
4)当制动总泵内液压力基本消失后,紧固放气塞。
5)重复几次操作,直到制动管路中没有气泡为止。
6)当气泡消失后,在踩下制动踏板的情况下紧固放气塞。
7)装上放气塞盖。
8)完成制动系统放气后,必须施加一定压力,对管路进行泄漏检查。
9)将制动液储液室中的制动液加注到规定水平。
10)检查制动踏板的柔性。
若发柔,则必须重新进行系统放气。
11、制动器软管及油管的检查(1)制动器软管的检查:检查制动器软管是否损坏、破裂见图9-11,可用放大器和照明设备进行检查。
若必要,应更换。
(2)制动器油管的检查:检查制动器油管是否损坏、破裂、变形及腐蚀见图9-12。
若发现上述情况,应更换制动器油管。
图9-11 检查制动器软管图9-12 检查制动器油管12、制动液液面高度检查(1)应使用壳牌动力施YB DOT4制动液或储液罐上标明的特殊制动液。
严禁使用其他制动液。
(2)应确保储液罐中的制动液在MAX和MIN标记之间,见图9-13。
图9-13 储液罐中制动液液面标记(3)行车时若制动液警告灯亮时,应补充制动液到MAX刻线处。
(4)当制动液液面下降过快时,应检查制动系统是否存在泄漏。
故障排除后,应加注制动液至规定刻度。
四、主要部件检修1、盘式制动器的检修(1)检查制动块摩擦衬垫1)检查摩擦衬垫的磨损情况,见图9-14。
对于活动制动块(包括底板各摩擦衬垫),标准厚度为15mm,极限厚度为8mm;对于固定制动块(包括底板各摩擦衬垫),标准厚度为14mm,极限厚度为8mm。
2)拆卸制动块时,应从外观检查制动钳体有无制动液泄漏。
如有必要,应进行修正。
(2)检查制动钳内部零件1)制动分泵导向销的检查。
检查导向销运动是否灵活,见图9-15,若有故障,应进行校正或更换。
在导向销的外表面涂上润滑脂。
图9-14 检查摩擦衬垫的磨损情况图9-15 检查导向销运动情况2)防尘罩的检查。
检查防尘罩是否破损,如有必要应更换。
3)密封圈的检查。
检查密封圈是否过度磨损或不均匀磨损,如有必要应更换。
(3)检查制动盘1)拆下制动盘。
2)检查制动盘表面是否有刮痕,若有应更换。
3)检查制动盘的磨损情况,见图9-16。
对于活动制动盘,其标准厚度为17mm,使用极限为15mm;对于固定制动盘,其标准厚度为12mm,使用极限为10mm。
4)检查制动盘的变形,见图9-17,其变形极限为0.1mm。
图9-16 检查制动盘的磨损情况图9-17 检查制动盘的变形情况2、鼓式制动器的检修(1)检查制动鼓1)检查制动鼓是否清洁。
测量制动鼓内径,见图9-18,其标准值为200mm,使用极限为202mm。
检查制动面是否磨损。
2)拆卸制动鼓时应彻底清洗,检查是否有裂纹、擦伤或深沟槽。
①有裂纹的制动鼓不能再用,否则不安全,必须更换。
有裂纹的制动鼓不允许补焊。
②轻微的擦痕应清除。
较深、较大的擦痕会使制动蹄摩擦片磨损过大,有可能要修整制动鼓的制动面。
③如制动蹄摩擦片轻微磨损,而制动鼓又磨有沟槽时,制动鼓应使用细金刚砂布抛光,但不允许车削。
(2)检查制动蹄摩擦片1)检查制动蹄摩擦片厚度,见图9-19,制动蹄片与摩擦片厚度标准值为6.1mm,使用极限为2.8mm。
图9-18 检查制动鼓内径图9-19检查制动蹄摩擦片2)若摩擦片磨损至使用极限,应同时更换所有摩擦片。
3)不允许用砂纸打磨摩擦片,否则砂纸的硬质点压人摩擦片会划伤制动鼓。
(3)检查制动分泵部件是否磨损、裂纹、腐蚀或损坏,见图9-20,应使用制动液清洗制动分泵零件。
(4)检查制动支承板的棘轮是否磨损或损坏,见图9-21。
图9-20 检查制动分泵图9-21 检查制动支承板(5)检查弹簧是否损坏或老化,检查图9-22箭头所指弹簧是否锈蚀,如有应更换。
(6)检查驻车制动拉杆靠在制动蹄片上是否能自由运动,见图9-23。
如有不良现象,应修理或更换。
图9-22 检查弹簧图9-23 检查驻车制动拉杆3、制动总泵的检修(1)制动总体的结构见图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