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教材分析: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是一次作文训练,主要学习内容是进行景物描写,初步学会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并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景物描写的目的,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致地描写景物。

2. 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写景的经典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描写景物;通过展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写作的兴趣,也学习到写作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
1.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2.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教学突破
利用有关景物描写的好文章,品读并借鉴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写作。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分析有关景物描写的文章的描写方法,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学会借景抒情,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文字材料,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学生准备
课前阅读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文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
二、写作借鉴(多媒体显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三、景物描写的技法归纳
1. 抓住景物的特点。

各地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庐山的秀美、黄山的奇峻、雁荡山的幽雅、西子湖的妩媚、钱塘江的汹涌、桂林山水的秀丽,各具特色。

不同的视角,会看到景物不同的风貌特征;四季的变化,也会使景物改妆换貌。

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
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感官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的特征,可以描述视觉、听觉、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两段文字主要从视觉人手展开描写,其中文段一还从嗅觉写出了花儿的甜香。

3.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时态。

4. 善用各种修辞。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文段一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如文段一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巧用比喻把花的绚丽多彩写得形象生动。

文段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薄雪在夕阳照射下的娇美情态。

5. 发挥想象。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技法。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6. 讲究描写的顺序。

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

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

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

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哉充章。

7. 写景还要融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带感情的景物是餐妹的、空洞的,景物描写要蕴藉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人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的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怎样进行景物描写:一抓特点
二多感官
三多角度
四善用修辞
五发挥想象
六讲究顺序
七融入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作训练
描写你的家乡的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要求描写细致、生动,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作品展示并点评
【习作例文】
秋天的田野
美丽的秋姑娘提着一篮子香味弥漫的魔法花瓣飞向那美丽的田野,只见她左手一挥,右手一撒,顿时奇迹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你瞧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讯息。

田野里,高粱成熟了,红通通的,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就像无数面旗帜在迎风飘扬。

大豆成熟了,饱满的豆粒胀开了狭长的豆荚,从豆荚里跳了出来,似乎在欢迎秋天的到来。

稻田里,稻子也成熟了,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

微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好像大海的波浪。

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得不可开交,正把一车车碎金似的稻谷往家里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还唱着歌呢!
稻田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也很好。

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绿叶摇动,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的绿色长裙。

芋头长得很好,它们撑开一把把小伞,
挡住了火辣辣的阳光。

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长着一张张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挂着一条条沉甸甸的丝瓜。

-微风一吹,丝瓜似乎要掉下来。

菜地旁边的果园十分热闹。

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

秋天的早晨让人感觉凉整夢的,来到葡萄架下望着一串串紫凝凝的葡萄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显得那样的新鲜可口,兔桑必人垂涎欲滴。

梨子树上挂滿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

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高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通通的稀子,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

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熟透了的柿子掉到了地上。

秋天的田野是果实累累的田野,是丰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

我赞美它,因为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点评】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按照方位的顺序写了庄稼地、菜园、果园的景色。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小作者以视觉感受为主,写出了秋天田野的丰富色彩;文章多处采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突出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优美。

结尾用赞美田野来赞美农民,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探讨与反思:
作为作文课,课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主要是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课文和设计启发式的问题来归纳写作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

为了让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写后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