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应急预案一、顶管工作坑应急预案1.开挖工作坑土时,两人间距应至少保持2~3米,并由上而下逐层挖掘,静止采用掏洞的操作法。
作业中发现土坍塌预兆等险情的,必须及时撤离,并迅速报告项目部。
2.吊运土时,绳索、滑轮、钩子、箩筐等应完好牢靠,起吊时垂直下不得有人。
3.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得登高作业人员要定期体检。
凡患高血压、心脏病、平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不得从事登高作业。
4.高空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5.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登高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专人保管。
6.工作坑要有防护栏杆,爬梯必须固定,必须每班检查。
7.上班前禁喝酒,作业时必须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二、设备应急预案1.起重及运输机械必须格管理,防止起重伤人,确保运输安全。
2.起重吊装及大件运输的装卸必须由重工统一指挥,确保人、机安全。
3.卷扬机应安装在平整坚实,视野良好的地,机身和地锚必须牢固。
4.卷扬机作业时,应检查钢丝绳、离合器、制动器、保险齿轮、转动滑轮登,并确定安全可靠,准操作。
5.卷扬机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作业中至少保留三圈。
6.卷扬机作业时,不准有人跨越卷扬机的钢丝绳。
7.卷扬机吊运重物在空中停留时,除使用制动器外,并应用齿轮保险卡卡牢.8.卷扬机工作中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信号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时,应暂停操作,待弄清情况后可继续作业。
9.梯子使用的工作角度为(75±5)°角度太大容易倾倒,角度太小容易滑落。
10.梯子上只允一个人作业,不准两人同时在一个梯子上操作。
11.不准用梯子搭设临时操作架,也不准在脚手架上搭设小模杆代替爬梯。
12.梯子上端应固定,上下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高挂抵用,双手抓住梯梁进行攀登,以防失手坠落。
三、用电应急预案1.电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可上岗操作,禁混岗作业,现场用电作业必须有电工完成,禁他人私搭乱接等作业。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施工机具必须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
3.任电气设备与线路未经验电一律视为有电,不准用手触及与修理。
4.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施工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保护接零及装漏电保护器。
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四、顶管应急预案1.顶管过程过测量仪器控制管道高程和中心偏差,并做好记录。
发现偏差应立即纠正。
纠偏校正顶管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偏差校正要以预防为主,不能等产生明显偏差时再进行校正,超偏差校正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所以必须逐步由误差调整到正确。
1)挖校正法采用在不同部位调整挖土量的办法,以达到纠偏的目的,这种法校正误差围一般不大于10~20mm。
施工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挖土围,保证顺利顶进,决不可盲目掏挖造成超偏差,也不可盲目纠偏以产生隐患2)强制校正法这种在偏差大于20cm时,采取的杠杆或千斤顶纠偏法,一般在施工中应力求避免,因为这种法纠偏往往不能彻底消除“病源”而效果不佳。
3)衬垫校正法当局部地基软弱、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使管头底沉,这时应结合顶木校正法同时在管底下衬垫,换填砂加木板等以增加地基强度。
2.地面沉降与隆起防治1)设置测力装置,以便动态掌握顶管压力,使顶进压力与前土体压力保持平衡2)顶进过程中及时足量注入润滑介质填充管道外围环形空隙。
3)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防止渗漏。
3.顶力突然增大防治1)顶进施工中,格控制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纠偏的操作法,使管道轴线控制在允偏差围。
2)不同地质条件配制适宜泥浆,并同步足量注浆。
3)对顶进设备要认真检修保养。
4.顶管前正面土体坍塌预防1)顶进施工应采取短开挖、勤顶进的法,禁超挖,并随时注意地质变化,采用相应措施防止坍塌。
2)认真做好土体的降水工作。
五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迅速报警并发出警报信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协助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配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指挥部(业主)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现场情况,对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事故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有关信息:提供相应的救援装备。
(一)《预案》的适用围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针,确保各项生产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保障生产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切实安全防护措施,早预防早排除,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相关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本《预案》的围包括市区围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市政道路工程、管道施工、坑基塌、机械伤害、临时用电、火灾等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等。
二、《预案》(一)触电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预防措施1)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工程的科学管理。
2)所有施工人员应格执行《现场临时用电标准(JGJ)46--88》,做好个体防、互联保工作。
3)坚决杜绝“三违”现象,格执行用电管理制度。
4)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定期对电气设备及电缆进行检查和测试,性能指标不达要求的,应立即更换。
5)对一些不能封闭在处壳的带电裸导体,应将机安装在一定高度,符合《规》要求。
6)工地临时用电要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案,禁电线拖地,与金属物接触,确保架设在脚手架上等。
7)电箱闸刀处加“禁合闸”安全标牌,禁随意合闸。
8)电箱要装门锁,电箱门出线要规,禁随意加大保险丝(或用铜丝)。
9)临时用电应详细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10)应一机一闸一漏保一箱,禁一闸控制多机。
11)禁随意拉电线、接电气用具(电炉)、电线挂衣物。
12)电箱安装位置要确当,应有防雨装置,箱无杂物。
13)室外灯具距地不低于3M,室灯具距地不低于1.8M14)焊机一次电源线长不大于5M,未来次电缆线长度不大于30M。
15)使用震捣器应穿胶鞋,禁湿手去接触开关。
16)禁相线直接进入灯具、电器。
17)触电事故后应及时切断电源,禁去碰被触电人。
18)行灯电压不超36V,潮湿处,金属窗口行灯电压不超过阶级12V。
19)潜水电泵应有防触电措施,应用防水橡皮护套电缆。
20)手持电动工具一律遥类工具,一类电动工具按规定接地接零。
21)工地上高低压设备及线路按电气安装技术规和施工组织设计架设安装。
22)非专职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检修电气设备。
23)特殊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制度。
24)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有专人监护,必须装设遮必要时加锁,且悬挂“危险”警示牌。
25)地面高压配电装置,室外变压器,必须戴合格的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且站在干燥绝缘台上,用专用的工具。
26)将可能碰触的带电及接地物体应用绝缘物隔开或遮盖。
27)地面使用的用电电器使用前要检查电源引线和插头,且要摇测绝缘电阻,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
28)定期组织职工进行电气常识及触电急救知识宣传及训练。
2、事故处理措施(1)切断电源、救下触电者后,应立即采取救援措施,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在接到急救后,应迅速安排医护人员或调派其它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抢险,同时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汇报,各级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协助处理,积极救护。
(2)如果触电者伤害不重,神志还清醒,只是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者,要全其就地安静休息1~2小时,并观察。
(3)如果伤者情况重,无知觉、无呼吸,但有心跳刊,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用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4)如果伤者很重,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且瞳放大,失去知觉时,则应采取现场人工呼吸和要工体外心脏挤压两法进行抢救。
(5)抢救过程中不要轻易注射强心针,只有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时,才可使用。
(6)及时调查事故,进行认真分析,落实责任并制定防措施。
(7)协助主管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及时做好触电家属的接待工作和善后事宜。
(二)火灾事故应急1、事故应急预防措施(1)支持预防为主,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
(2)防火重点部位设立醒目醒目标志,禁明火,保证通道畅通。
(3)加强值班制度,把防火工作队列入值班重要职责之一。
(4)健全并肃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检查和奖惩力度,从提高全员防意识着手,根除火险隐患。
(5)按期更换灭火器的正常有效。
(6)划分分管围,明确分管职责,做到定人定点,不留死角。
2、事故处理的具体措施:案一:当施工现场发生时A.当班人员:发现火警视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灭火器材及时组织扑火,并立即打“119”报警,报清火灾地址,同时向领导汇报,启动应急预案。
B.从电操作人员发现火警立即将总闸刀拉掉,切断电源(晚上保留照明电源),奔赴现场,参加扑救。
C.安全值班人员发现火警立即组织人进行扑救,用灭火器及黄砂等消防器材抑制火势,并组织协调各项事宜。
D.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接到报警立即赶往现场,组织扑救,一旦火势较在大,应组织人员迅速安全撤离,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扑救后,应保护现场,待有关部门调整处理,特别在事后要做到“四不放过”,杜绝火灾事故的再次发生。
案二:当办公区域及其它场所发生火警时。
A.当班人员:发现火警视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灭火器材及时组织扑火,并立即打“119”报警,报清火灾地址,同时向领导汇报。
B.工作人员应马上撤离办公区域投入扑救。
C.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接到报警,立即赶往现场,组织扑救。
D.扑救后应保护现场办公,待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要做到“四不放过”,杜绝火灾事故再次发生。
案三:A、当夜间发生火警时,值班人员应立即打“119”报警、报清火灾地址,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扑救,抑制火势漫延,同时根据火灾大小采取应急处理手段。
B、主、分管领导接到报告,立即赶往现场组织扑救,一旦火势较大,应组织人员迅速安全撤离火区,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三)坍塌事故应急1、事故应急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项目经理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编制预防坍塌事故的专项施工案,并组织实施。
(2)基坑(槽)、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边环境编制施工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关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可作业。
(3)土开挖前,应确认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和预案,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后,可作业。
土开挖时,施工单位应对相邻(构)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进行观测。
(4)施工单位应编制深基坑(槽)专项施工案,并组织专家审查。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槽)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过5M,介地质情况和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