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高支模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设计概况:门楼位于场地西北角山上,由南、北二门塔组成。
±0.000自然标高为84.000m,最顶部标高为16.000m,南门脚标高-4.000m,北门脚标高为±0.000m。
2、现场概况:场地为自然土面,道路未硬化,无垂直运输设备,材料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均采用人工搬运。
临时用水用电需从E10接入。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该区为雷暴区。
3、脚手架设计:拟采用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
高度为18-22m。
二、施工部署:
1、材料准备:48×3.0钢管、十字扣、接头扣、旋转扣、湘江牌油漆、0.22m×3m竹架板、14#火烧丝、6m×1.8m阻燃型的安全密目网、1.5×3m网绳(绳径9mm)、50mm×200mm×200mm木垫板。
2、人员准备:架子工8人。
三、施工方法:
1、基层夯实:用蛙跳式打夯机将土面夯实。
2、垫层浇筑:在夯实土面上浇筑100mm厚C15砼垫层。
浇筑范围详见附件:门楼內支模架及外架垫层平面布置图
3、架体构造措施:
3.1内架平面布置图详见附件:门楼满堂架及外架平面布置图,立面图详见附件外架西立面图和附件外架南立面图。
3.2脚手搭设参数:
脚手搭设主要参数表
3.3满堂架剪刀撑: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角度60°。
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外架剪刀撑:满设,详见附件外架立面图。
剪刀撑构造见下图:
3.4斜道:斜道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立面构造如下:
3.6抛撑的设置: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待连墙件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3.7避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线。
接闪器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筋制作,设在拟建
建筑物塔吊附近的脚手架立杆上,高度不1m,并将最上层的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引下线:垂直接地极用直径20mm的圆钢,水平接地极选用长度3m、直径14mm的圆钢。
接地线:与自然接地体相连,连接材料间用直径8mm的圆钢。
附图:门楼满堂架及外架平面布置图
外架西立面图
外架南立面图
门楼满堂架及外架垫层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