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考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机考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机考系统用户手册2011年5月目录声明 (1)第一部分引言 (2)1.1编写目的 (2)1.2开发背景 (2)1.3运行环境 (2)1.3.1硬件环境 (2)1.3.2软件环境 (3)1.4读者对象 (4)第二部分机考系统简介 (5)2.1机考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5)2.1.1 什么是机考系统 (5)2.1.2 为什么要使用机考系统 (5)2.2术语解释 (5)第三部分机考系统角色说明 (7)3.1考点管理员 (7)3.2考场管理员 (7)3.3考试学生 (7)第四部分考点管理器功能介绍 (8)4.1考点管理器登录 (8)4.2考试计划管理 (10)4.2.1 未下载考试计划 (11)4.2.1.1下载 (11)4.2.1.2导入 (12)4.2.2已下载考试计划 (12)4.2.2.1试卷生成 (13)4.2.2.2浏览 (14)4.2.2.3整场延时 (14)4.2.2.4意外处理 (15)4.2.2.5作答结果 (16)4.3考场管理 (18)4.3.1考场管理 (18)4.3.1.1考场设置 (19)4.3.1.2进入考场 (19)4.3.1.3考试机管理 (20)4.3.1.4 换机考试 (21)4.3.1.5 考生考试延时 (21)4.3.1.6作答结果上传 (22)4.3.1.7切换考场 (25)4.4考试计划维护 (26)4.5 网考服务中心 (26)第五部分考试客户端功能介绍 (28)5.1运行 (28)5.2确认考试信息 (28)5.3登录 (29)5.4考生信息确认 (29)5.5阅读考场须知 (29)5.6获取试卷 (30)5.7试卷结构列表 (30)5.8答题页面 (31)5.9提交试卷 (31)第六部分附录 (33)附录A 缩略语表 (33)声明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注意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第一部分引言1.1编写目的本手册首先介绍了机考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系统机构以及操作机考系统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机考系统的操作使用过程。

本手册共分为引言、机考系统简介、机考系统角色说明、考点管理器功能介绍、监考控制台功能介绍、考试客户端功能介绍、以及附录等六部分,指导用户如何应用机考系统,任何部门和个人在使用机考系统进行操作时,均需参照本手册执行。

1.2开发背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基于Internet的网上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屏蔽了很多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及自动化组卷、阅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

1.3运行环境1.3.1硬件环境以下提供主服务器最低配置,根据实际流量和访问量需增加服务器配置或增加服务器。

考务中心服务器硬件配置要求如下:CPU: P4 3.0GHz以上内存:8G硬盘:250G网卡:100M/1000M考点服务器硬件配置要求,如下表1.1所示:机考系统客户端硬件配置要求:CPU: P3 667以上内存:512M硬盘:40G网卡:10M/100M1.3.2软件环境考务中心服务器软件环境,如表1.2所示:考点服务器软件环境,如表1.3所示:监考控制台软件环境,如表1.4所示:1.4读者对象本手册的预期读者为利用机考系统进行机考工作的相关人员、组织。

第二部分机考系统简介2.1机考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1.1 什么是机考系统机考系统采用C/S架构,使参与考试的机构、管理人员、考生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考试,系统自动屏蔽考试禁止运行的程序,监考人员通过监考控制台监控考试,从而提高网络考试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2.1.2 为什么要使用机考系统可靠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可维护性经过上千次测试,系统性能稳定,可承担大规模机考管理,通过系统优化,系统还具有运行速度快,耗费服务器资源少等优点。

严格的考试监控能力管理员可以查看在线考试的考生身份、登录时间、电子照片、得分等情况,还可以批准或禁止某个考生考试。

采用多种技术防止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舞弊行为,提高考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例如:采用页面控制技术,设置每次考试客户端禁止运行的程序,随机抽题技术,试卷、试题乱序技术。

开放的系统优化和拓展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将非本系统的功能与本系统进行整合。

2.2术语解释考点管理员:可以承担并执行系统在考点安装、配置及后期维护的人员。

考场管理员:在某个考场通过监考控制台进行监考的教师。

系统接口:是指各个系统之间为了达到相互的数据沟通而设立的公共规范。

如:考试计划接口,考试结果接口等。

程序接口:是指各个编程语言中的关键字Interface。

考试计划:考试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所有功能配置,数据收集上报方式都依赖于考试计划。

考试计划是由上层考务系统下发的,且在机考系统每一层都需要读取和重新配置考试计划内容。

因此,考试计划的获取和分配是整个系统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机考系统角色说明角色是机考业务涉及人员的职能在系统中,不同角色具有相应的权限集合。

按照机考业务中的职能划分,主要包括考点管理员,考场管理员(监考教师),考生。

本系统中各个角色都是必须参与到系统中的。

3.1考点管理员考点管理员为计算机管理人员。

考点管理员负责安装、配置考点服务器软件,设置考点考场,考试客户端资源属性,下载相关考试计划数据,分配考试资源,对考试计划的执行进行管理,针对考试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

3.2考场管理员考场管理员一般为普通教师,负责在考试过程中,对考场进行监考,能控制考试开始、结束、暂停,能针对个别考生或整场进行延时,能记录并打印考场进行的情况(违纪、作弊、异常等)。

3.3考试学生考试学生是考试客户端的应用者,在考场内进行登录、答卷等操作,在出现异常情况之后能从中断的考试继续。

第四部分考点管理器功能介绍考点管理器为考点管理员提供了对本考点的考场、考试客户端、考试计划、考试资源、文件传输等业务信息的管理,同时也提供了系统基础功能的管理。

4.1考点管理器登录用户双击进入如图4.1的考点管理器登录界面。

图4. 1 考点管理器登录界面如果用户是第一次登录则需要先配置考点管理器、才能进行登录,点击将进入如图4.2所示的配置考点服务器的登录界面。

图4. 2配置考点服务器登录界面输入考点服务器地址(考点本地的服务器IP地址/open)点击检测考点服务器后会打开检测页面如下图所示:此界面打开后点“浏览”按钮能看到局域网内所有的机考WEB发布程序;点击后,在右侧会出现配置网考服务中心的按钮,需要进入如图所示界面进一步配置网考服务中心。

点击将弹出如图4.3所示网考服务中心配置界面:。

图4. 3网考服务中心配置界面输入网考服务中心名称、地址、web端口(80)、下载端口(9002)后点击,配置考点信息,如图4.4所示。

图4. 4配置考点信息界面点击后退出到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考点密码后就能进入考点管理器。

4.2考试计划管理登陆进入考点管理器界面:用户第一次使用考点管理器必须进入管理界面下先导入数字证书。

在如图4.5所示的界面中,导入本考点的扩展名为.P12的数字证书:(每个考点都从考务系统获取、数字证书具有唯一性)。

图4.5系统配置管理界面导入本考点的数字证书后,才能下载或导入考试计划包,进行考试计划的相关操作;考试计划管理界面如下图4.6所示:图4.6考试计划管理界面主要功能用于检测下载新的考试计划,编排信息导入,试卷生成,设置考试计划,意外处理,作答结果上传等功能。

4.2.1 未下载考试计划未下载考试计划列表界面如图4.7所示。

图4. 1未下载考试计划列表4.2.1.1下载若有可供下载的计划包,则系统在界面上方会有闪烁提示,选中一个未下载考试计划,点击列表上方的即可下载该考试计划包。

若出现如下图所示的错误提示,可以采用导入计划包的方式手动导入计划包;4.2.1.2导入在下载考试计划包不成功时,可以点击列表上方的直接从本地导入考试计划包,其界面如图4.8所示。

图4. 2导入考试计划包界面4.2.2已下载考试计划已下载考试计划界面如图4.9所示。

图4. 9已下载考试计划界面计划包下载完成后直接通过编排信息导入把考试计划包、编排信息导入,此功能共分三步完成:如图4.10所示:(试卷生成是最后一步也可以先把计划包和编排信息导入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在生成考试试卷)。

图4.10编排信息导入界面4.2.2.1试卷生成点击列表上方的进入如图4.11所示的试卷生成界面。

图4. 11生成考生试卷界面勾选要生成的试卷后点击则可以生成该试卷,如图4.12所示。

图4. 3成功生成考生试卷界面点击进入配置考试计划界面。

4.2.2.2浏览选中某个考试计划包点击可以浏览考试计划包的基本信息、考点信息、考试场次、考试科目、考试编排,其界面如图4.13所示。

图4.13浏览考试计划包界面点击可以将详细信息导出到本地。

4.2.2.3整场延时选中某个考试计划,点击整场延时按钮、可以为该考试计划下的考试场次进行延时。

备注(整场延时适合统考模式,如果是随到随考模式考试,考试时间是采取倒计时的方式来计算的,一般情况下用不到整场延时)。

图4.14 考场延时界面选择考场后,设置延迟调整的时间,填写调整原因后点即可为该场次延时。

4.2.2.4意外处理选中某个考试计划,在统考模式下点击将弹出如图4.15所示对话框。

意外处理适合统考、如果是随到随考模式考试考试时间是采取倒计时的方式来计算的一般情况下用不到意外处理功能。

图4. 15意外处理身份判定界面此考试计划密码统一向中央申请,输入该考试计划密码后点击进入意外处理向导图。

图4. 16意外处理向导界面选择场次、考场、科目后设置场次调整场次开始时间,并对作答结果的处理做出选择,以及是否需要启用备用试卷等。

选择完成后填写意外处理注释后点击完成意外处理。

4.2.2.5作答结果在进入考场管理后点首先确认监考端程序下所有场次的的作答结果上传状态为(上述操作见3.1.5)才能点击考试计划管理下的作答结果上传作答结果包。

点上传进入如下界面:图4.18考点数据包上传信息界面首先确认上传状态是不是已上传至考点,查看监考报告信息如下图4.19:图4.19 监考报告信息界面点可以查看作答结果回收状况,如果已完整打包点进入如下界面:图4.20 作答结果向导界面在此操作界面中把作答结果导入考务系统也可以导出作答结果包存放到本地硬盘上以做备份,上传不成功的时候通过其它方式把数据回收到考务系统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