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
第六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C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B
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D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B
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D
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B
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C
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A
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A
11.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D
13.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A
二、填空题
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______是学习的主体,______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生/教师
2.学校工作(课程计划)必须坚持“ ______ 、全面安排”的原则。

以教学为主
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______的统一过程。

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学、思、行
4.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______、______、交往性等方面。

教育性/ 引导性(有领导的认识)
5.智力的核心是______。

思维能力
6.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 和_____ _。

赫尔巴特/斯宾塞
7.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

发展智力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9.教学是完成学校 ______ 、实现_____ _的基本途径。

教育任务/教育目的
10.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______为主。

教学
三、简答题
1.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2.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②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1)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

其次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①认识的间接性。

②认识的交往性。

③认识的教育性。

④认识的有领导性。

5.简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学能够简捷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实现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向个体经验的转化,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水平。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①它使学生个体的认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及个人经验的限制,扩大了学生个体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②使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品德、才智、身体、审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第一,以教学为中心足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小所在。

第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历史上正反两方而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

前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巾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

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③存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①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联系实际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在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

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