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城建学院赴同济、清华大学考查报告
2010年12月初我院一行8人赴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对其办学经验和办学条件进行了实地考查与交流。
此次活动受到了两个学校院领导及老师们的热情接待。
我们除了对两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对外交流、创新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考查外,还重点考查了两所高校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和使用。
校方派专人带领陪同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图书馆和各类实验室,并做了详细介绍。
此次考查的均是两所高校里的顶尖专业,除了他们办学有着悠久历史之外,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业界精英。
目前两所高校的硬件设施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自己学院独立的图书分馆。
2.拥有学院独立的各类实验室。
(光电实验室,声学实验室,材料及工艺实验室)3.拥有学院独立的师生作品及成果展示空间。
首先,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为学校图书馆分馆,主要针对建筑学院师生查阅资料,用时也对全校师生开放,每年学院自筹资金100万元投入充实图书馆里的图书与资料。
众所周知建筑与规划专业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活动中图书资料尤为重要,而上述的两所高校建筑学院都实行了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方针,学术研究与设计创作紧密联合,针对国家重大课题开展对学科的综合研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光电实验室把电光源按照历史的顺序排列起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电灯泡的发展历史,从传统的白炽灯到最先进LED技术演变过程,也有各种冷暖光烘托不同环境对物体产生影响的现场模拟,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再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材料与工艺实验室则拥有大量的木工机械,激光雕刻机,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代表了目前国际上的新工艺、新技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近距离的实际操作和触摸这些设备和新技术,深入的了解施工工艺及各种新旧材料的运用,免去了学生外出考察施工工地带来的繁琐及各种不安全因素。
再如清华大学的声学实验室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在当时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能模拟各种声学场景。
该实验室至今都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才为刚建成的国家大剧院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做过各种现场模拟实验,为国家的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上述两所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实验室的建设对于教学和科研来说都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我们新成立的一个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来说也是必要、紧迫的。
结合我们新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也不必照搬清华和同济的建设模式。
学院刚成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非常有限。
但是我们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把上述实验室都建立起来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光电实验室我们可以将自动控制开关部分变为手动开关,电动升降桁架也可以变为手动式的,再如施工工艺材料实验室,可以将进口的木工机械变为国内木工机械,这样在不影响教学科研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建设的成本。
最后,在同济大学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都拥有师生作品的展示空间,同济大学建筑学院专门展示空间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举办设计竞赛一类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而清华大学的展示空间则是利用教学楼里所有的走廊两侧来展示一些优秀学生的作业及国际竞赛作品,这样的空间展示也是我们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经过这一次的考察学习的确也看到了我们和国内一流院校之间的差距,清醒的看清自身办学的条件的优势和劣势。
也使得我们找到了发展方向,使得思路更加清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来打造我们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学院的未来的发展壮大寻求一个好的开
始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