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自动扶梯、电梯、楼梯升降机初步设计、自动扶梯1.1设计应全面符合 GB1689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 全规范》的要求,及该规范中对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的全部规定。

1.2自动扶梯的基本参数为:运行速度 0.65m/s ,倾斜角度30°,理论输送 能力:11700人/小时,设计取用最大运量 9600人/小时。

1.3自动扶梯外形尺寸、安装吊钩位置、受力负荷等主要结构参数见参考图 FT-01、FT-02、FT-03、FT-04。

1.4车站设计单位在验算紧急情况下乘客在规定的时间内疏散能力时, 优先 按全部扶梯停止作为固定楼梯计算。

若疏散能力不足,则按以下原则计算:对 于地下车站,站内上行的自动扶梯可继续向上运转,出入口扶梯停止作为固定 楼梯。

对于高架车站站内下行的自动扶梯可继续向下运转,出入口扶梯停止作 为固定楼梯。

1.5站台与站厅之间宜设上、下行扶梯,当站台至站厅提升高度H>12nfl 寸设 2台上行、1台下行扶梯。

当出入口提升高度 H< 5.5m 时,设1台上行扶梯;当 5.5m v H < 12m 时,宜设上、下行扶梯各1台;当H>12mi 殳2台上行、1台下行 扶梯。

(“宜设”是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设,如条件不允许,请以工联单形式 反馈原因)为确保自动扶梯的安全并达到正常设计寿命, 设有自动扶梯的出入口尽 量有盖。

自动扶梯穿过楼板处,沿洞口设置高度不小于1200mm 的通透栏杆或透 时设三角警示牌,以保证乘客安全。

1.8自动扶梯的踏步面到顶部的建筑物吊顶面的垂直净空高度必须大于 2300mm1.9扶梯下部机坑内不得积水。

优先考虑自流排水,无自流排水条件时,自 动扶梯机坑外设集水井,机坑和集水井分开,中间用排水管相连,集水井警戒 水位标高应低于机坑底面标高 100mm 以上。

1.10自动扶梯桁架下是三角形空间的,则应设计成封闭式房间,其布置详 见参考图FT-01、FT-05、FT-06。

如站内扶梯桁架下为斜坡,为节省空间,可参 考FT-02要求布置。

对地下车站,出入口扶梯在桁架底部留有清扫维修通道, 通道踏面至自动扶梯底部1.6 1.7 明栏板。

洞口边缘或柱子边缘与自动扶梯扶手带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 500m垂直净高不小于 1.7m,通道设有供检查人员出入的检查孔,检查孔可选在与扶梯并列布置的步行梯中部平台。

检查孔至扶梯桁架底清扫维修通道之间设联络通道,其布置详见参考图FT-03、FT-04、FT-07若自动扶梯下部空间受限制,清扫维护通道可设在两并列扶梯之间;或通道配置在靠墙步行楼梯一侧,通道宽度不小于500mm通道踏步至扶梯扶手带处水平外包板净空高度不小于1.7m,且自动扶梯倾斜部分桁架至地坑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700mm详见参考图FT-08、09。

1.11自动扶梯所在位置必须避开变形缝,如确实无法避免,需提前与扶梯专业和总体总包部沟通,并向扶梯专业提供变形缝的位置、水平和沉降变形量的范围。

1.12由于自动扶梯水平板上面不允许加装护栏,因此严禁自动扶梯水平段与楼梯倾斜段或自动扶梯水平段与自动扶梯倾斜段交叉布置,以防止乘客从自动扶梯水平段跌落楼梯或另一扶梯。

由此,自动扶梯与楼梯并列布置时,楼梯上端部行人扶手应与自动扶梯扶手带相接,即上端部第一个楼梯梯级边与扶梯上工作点距离必须小于2.65m。

1.13自动扶梯开孔尺寸,考虑包容设计,宽度不超过1800mm1.14参考图中要求的扶梯开孔宽度并不包括装修层厚度的尺寸,车站装修层厚度由车站建筑装修专业统一考虑,由设计工点设计时预留。

1.15自动扶梯的提升高度应为扶梯上端部与装修后的地面相连处的绝对标高与扶梯下端部与装修后的地面相连处的绝对标高之差。

由于车站地面有一定坡度,用层高作为自动扶梯的提升高度是错误的,宜用下列计算公式计算:1)扶梯与地面坡度为顺坡时,H= 0.5 X[ (L 平上+L 平下)x sin a +H 层]/ sin (30- a)2)扶梯与地面坡度为逆坡时,H = 0.5 X[ H 层-(L 平上+L 平下)x sin a] / sin (30+a)其中H扶梯提升高度,a—— atctg (2/1000 ); 2/1000为车站内地面的坡度,L 平上+L平下:当提升高度w 13m时,等于7500;当提升高度〉13m时,等于7985,H 层——车站层高。

1.16当提升高度大于5.5m时,必须设中间支撑。

施工单位应在建筑图和结构剖视图中标注中间支撑面的绝对标高,支撑尺寸,以便施工准确放线。

在平面图纸中必须标注各中间支撑的距离及定位尺寸。

中间支撑面的标高计算公式参考如下:/ 中仁/下端绝对标高+〔( L2-3500 )X tg30 ° -1850〕/1000/ 中2=/ 下端绝对标高+〔( L3-3500 )X tg30 ° -1850〕/1000/ 中3=/ 下端绝对标高+〔( L4-3500 )X tg30 ° -1850〕/1000L2——扶梯下端孔洞边至第一个中间支撑的距离。

L3——扶梯下端孔洞边至第二个中间支撑的距离。

L4——扶梯下端孔洞边至第三个中间支撑的距离。

1.17扶梯底坑要平整,当扶梯提升高度w 13m时,底坑净深度要求站内扶梯不小于1500mm出入口扶梯不小于1600mm当扶梯提升高度〉13m时,底坑净深度要求站内扶梯不小于1600mm出入口扶梯不小于1700mm相关专业的管线严禁进入上述范围内底坑,若必须进入,则在保证扶梯的上述安装尺寸前提下加深底坑深度。

1.18扶梯上下端部,若存在横向客流,在条件许可的车站,扶梯上下端部处宜加设长度不小于1.5m (高度同扶梯扶手带高度)的不锈钢扶栏。

1.19当车站顶板设有横向梁且梁与梁之间净距小于2m时,在按参考图要求布置吊钩出现吊钩位于梁与梁之间的凹处时,则应将吊钩移至最近处梁底。

1.20参考图中吊钩的受力为单个吊钩的受力,若吊钩设计计算尺寸小于© 32时取© 32,吊钩外露长度120mn为结构面至吊钩内径尺寸。

1.21从满足工期要求出发,设计中要考虑自动扶梯从出入口进入的条件,对设备运输通道要求如下:1) 要保证吊车和设备运输车能进入吊装点的通道,吊装点地面为实地。

2) 扶梯运输需通过的地方,要考虑扶梯桁架最重为12吨的负载要求。

3)每站至少保证一个出入口满足吊装要求。

遇到拐弯时,要满足图一三尺〜图寸要求。

4)当桁架只需水平移动时,通道的高度必须〉2.5m;当通道有等级落差时,桁架需要提升,此时运输通道的净空高度必须》3.5m。

扶梯最大件(上梯头部分)平立面尺寸见图四。

1.22从满足工期要求出发,设计中要考虑自动扶梯从出入口进入的条件,对设备运输通道要求如下:1)要保证吊车和设备运输车能进入吊装点的通道,吊装点地面为实地。

2)扶梯运输需通过的地方,要考虑扶梯桁架最重为12吨的负载要求。

3)每站至少保证一个出入口满足吊装要求。

遇到拐弯时,要满足图一〜图三尺寸要求。

4)当桁架只需水平移动时,通道的高度必须〉2.5m;当通道有等级落差时,桁架需要提升,此时运输通道的净空高度必须》3.5m。

扶梯最大件(上梯头部分)平立面尺寸见图四。

L扶皿怀头平而图丄I扶欄梯头立弘195)高架车站站房若顶部为轻质屋面,无法设置扶梯吊钩时,扶梯上端需采用龙门架作吊点,其扶梯井道上端周围地面荷载大于150kN,同时上机坑周边留有设置龙门架的位置。

6)高架车站主体站房若设于道路上方,为满足扶梯吊装需要,设计时,需满足以下两种吊装方案中的一种:(1)直接用大型吊车由主体站房侧面向里吊运。

该方案主体站房外墙柱间距需能满足吊入8.5m长的最大扶梯桁架,同时侧墙和顶棚需扶梯吊装完后方可施工。

(2)从某一地面站房的底层向顶层吊运,通过天桥至主体站房。

该方案应考虑站厅层、天桥等扶梯运输需通过的地方,满足扶梯桁架最重为12吨的负载要求。

二、电梯2.1电梯设计应满足GB7588-20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相关要求。

2.2无机房电梯的基本参数为:额定载重量1000kg(13人),提升速度1m/s 轿箱门尺寸1000mmc2100mm轿箱门为单开双扇中分式。

2.3出入口至站厅,优先考虑设置电梯作为无障碍通道,在出入口不具备设置电梯的车站,可考虑设置楼梯升降机。

2.4电梯分为透明型(四面或三面透明)和普通型(仅电梯轿门和层门透明)两种型式,与此相对应的电梯井道也分为透明井道和普通土建结构井道两种型式。

布置在站台中部且四周无其他建筑与电梯井道相连,通常宜采用透明型电梯;布置在站台一端周围有其他建筑与电梯井道相连,则可采用仅电梯轿门和层门透明的普通型电梯。

透明井道中透明安全玻璃由电梯供货厂家负责供货安装,不透明面由土建专业完成,普通土建结构井道由土建专业完成。

两种类型电梯主要结构图(包括井道尺寸、开孔要求、地坑承载力、安装吊钩位置及负荷等详见参考图DT-01、DT-02。

2.5地面至站厅间的电梯设置在非付费区,站厅至站台间的电梯设置在付费区。

电梯主要供老弱病残乘客使用,也可兼作提升车站备品备件用。

因此除地面、站台、站厅层设有厅门和通道外,在有单独设备层的车站,设备层也必须留有厅门和通道。

2.6电梯厅门避免面向轨道布置,且每层电梯厅门开门方向应一致。

若实在无法避免厅门面向轨道,则应避免厅门正对屏蔽门的滑动门。

厅门至前方障碍物距离不得小于2.1m。

2.7由于无机房电梯的控制系统和电机设备均放置在井道上端,故井道内受热温度不能超过45C。

要求井道顶部能避免阳光直射,高架车站工点在布置电梯位置时,必须考虑井道上部有遮挡,能避免阳光直射。

2.8电梯地坑内不得积水,地坑按不渗水设计施工,或能自流排水,地坑内不设机械排水装置。

2.9电梯井道内严禁通过与电梯无关的电缆、水电管道等管线。

2.10电梯地坑尽量避免设置在人们能到达的空间下面,如实在无法避免,则对地坑下部空间进行封闭,并且还需按相关规范进行处理。

2.11当相邻两层间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