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出版概论-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学讲义ppt
最新出版概论-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学讲义ppt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
出版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 响,即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作为出版活动的社会基础,对出 版活动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出版活动作为意 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份,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 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二)
2.出版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是通过出版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所 施加的影响来实现的。(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①形成舆论导向。营造 一定的思想氛围,从而形成某种舆论导向。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版物都发挥了重大作用。②深化思想教育。 出版物为各种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影响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和 方法,成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力武器。出版 业成为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③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通过 出版物的大量传播,将符合社会共同规范的知识内容告诉人们,引导人们 自觉按照社会规范来调整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在合乎社会整体利益要求的 基础上满足自己的个体利益,促进社会不断整合,协调发展。(2)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①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劳动者思 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不断适应科学技术对劳动者提出的智力要求, 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态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潜在生产力转变成现实 生产力。②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时过境迁,落后的经 济观念可能阻碍经济发展,更新经济观念成为经济继续发展的观念。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政治制度开明,环境宽松, 出版活动就活跃、兴旺,反之就冷落、荒芜。(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 版提供物质条件。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出版,经济充分发展 才会造就巨大的出版市场。掌握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分三个层次。(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动力。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从而影响出版发展,还能够促使出版技术不断改进。(4)社会文化的发 展为出版提供活力。出版物的作者是作为国民的作者创作的,因此国民的 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是出版物精神文化水平的决定因素;出版物整体水平 的提高,又是作为国民的读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水准推动的。作者创 作的素材来自社会,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文化根基形成的合力,就是 出版活动最重要的活力。出版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出现巨大的差异,文化资 源的差异是巨大因素。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向、方针、 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
1.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也就是国家的指导思想、我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掌握《中国共 产党章程》和宪法“序言”中的规定。能够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从19世纪中叶诞生,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 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论证)。掌握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针对文化建 设的讲话。出版工作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尤其要积 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出版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统领出版工作的 各个方面。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我国出版工作的方向、方针、原 则和任务。2.出版工作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对这一方向,宪法、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 上的讲话》和中共十五、十六大文件和《出版管理条例》中都有涉 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要坚持以科学的 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 的作品鼓舞人。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三)
③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借助出版物的流 通,广泛、及时地掌握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信息,并及时运用 于实际经济工作,从而加快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3)对科学 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作用在于发现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组织、 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同时,通过对科 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技术能力。(4)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①促进文化积累。将各种精神文化财富记录、 积累,使之广泛流传,使得精神文化成果传承不灭、发扬光大。② 促进文化创新。丰富的积累推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增加文化积累。 文化创新关乎国家文化安全。③优化文化选择。根据文化积累和文 化传播的社会需要,按照一定的社会性原则和标准对各种作品进行 把关、筛选,代表社会对文化进行优化。④促进文化交流。通过出 版物的交流,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共同发展,促使点
明显的整体性和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是出版过程的特点。 明显的整体性,强调出版过程三个阶段是有机整体、密不 可分、缺一不可、不能改变次序,出版行业从业人员要树 立全局意识。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充分体现了出版过程 的基本特点。出版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劳动具有不同的性质 和特点。编辑劳动对象是精神产品,对已有作品优化和增 值的精神生产活动。复制劳动是物化精神内容的劳动,能 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将精神生产劳动的价 值转移到物质产品中去。发行是通过商品流通实现出版物 价值的手段。编辑和复制的劳动只能创造价值,无法实现 价值。出版物具有精神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性,出 版管理既要有文化事业的管理要求,又要有现代企业管理 的要求,都是出版过程基本特点决定的。
出版概论-出版专业基 础知识(中级)
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
出版,是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掌握 我国古代对出版活动的称谓,明确这些称谓都不涉及 编辑内容。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清末 思想家黄遵宪。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 这一专业用语是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掌握我国和西方关于出版定义所强调的侧重点有何不 同。出版的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这些要素构成 出版行为的前提是作品。复制包含哪些具体的方式? 注意教材中明确计算机下载为复制的方式。掌握编辑、 复制和发行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关系。能够根据出 版要素界定出版物的范围。作品是出版物的前提,掌 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作品的定 义。明确为什么有些作品不能转换为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