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化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05年修订)一、专业名称:化学专业二、学制:标准学制四年。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一学期或延长一学年毕业(不含休学期)。

三、学位授予门类:理学学士四、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其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六、业务培养规格:通过四年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4、了解化学学科的某些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七、课程设置:本专业设置的课程有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必修课及综合选修课。

各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由该课程的教学计划纲要确定。

本教学计划仅对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进行设置和说明,具体设置请参阅所附表一、表二和表三。

对于综合选修课的设置与说明,请参阅校发《公共课教学计划》。

而在校的修业期内,要求完成的总学分不得少于162个。

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42个,专业必修学分71个,专业限选学分不得少于12个,专业任选学分不得少于14个,综合任选学分不得少于10个,课外实践课13学分。

具体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参见化学专业教学计划总表。

八、学时学分分配:3备注:标有“▲”的课程为第二专业课程,标有“★”的课程为辅修专业课程。

45十、说明(一)专业修学方式和专业要求1、专业必修课及其相应的学分,是本专业必修的课程和必须取得的相应学分,要求全部修完;2、专业限选学分可在所附《化学专业教学计划总表》中所列的三个专业限选方向内,任选其中一组课程修读,以取得本专业要求的12个专业限选学分;3、专业任选学分可在所附《化学专业教学计划总表》中所列的各门专业任选课程内、也可以在理学院别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各课程内、还可以在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数学系别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各课程内,选修若干课程,以取得本专业要求的14个专业任选学分;4、若要把所取得的别的专业的课程学分算为本专业的专业必修学分或专业限选学分,须得到本系的认可,并报理学院批准;5、选修任何一门课程,都得注意该课程的修学条件。

若不满足该课程的修学条件而又要选修该课程的,需征得该课程任课教师和本系的认可,并报理学院批准;6、只有取得或即将取得本专业要求的所有学分,外语和计算机通过了学校规定的相应要求,才能申请本专业的学位答辩;7、只有取得本专业要求的所有学分,并通过本专业的学位答辩,才能获得本专业认可的理学学士学位。

8、综合选修课模块中自然科学类4学分不作要求。

(二)专业限选课的开设说明与选修方式本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开设有三个方向的课程序列组,其中第一组: 天然产物化学方向专业课程序列;第二组:材料化学方向课程序列;第三组:应用化学方向课程序列。

为了满足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任选一个方向的课程成组地选修,本专业要求完成的专业限选学分最低为12个。

(三)专业任选课的选修方式本专业的专业任选学分最低为14个,这可以在《化学专业教学计划总表(二)》中所列的各门专业任选课程以内,任选若干门课程,以取得本专业要求的专业任选学分。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理学院别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各课程内、也可以在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数学系别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各课程内,选修若干课程,以取得本专业要求的专业任选学分(四)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的修读方式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化学第二专业和化学辅修专业进行学习。

第二专业必修课学分为40学分(具体课程见全程教学计划总表),选修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具体课程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中选修),毕业设计6学分,共计56学分;辅修专业课学分为23学分(具体课程见全程教学计划总表)。

十一、各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设说明与修学条件高等数学BⅠ周学时:4 学分:4内容简介:微积分学是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创立的,牛顿用它来表述自己建立的力学定律,今天,微积分已发展成表述物理学定律和解决物理学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之一。

《高等数学Ⅰ》就是介绍微积分学的一门课程。

内容从极限出发,导出微分(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进而再导出微分的逆运算――积分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最后推广到多元函数的微积分方法。

教学安排:该课程安排定在学制的第一学期修学,且以讲授为主。

考核安排:该课程的考核方面,仅安排对该课程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和基本问题处理能力的笔试一个方面。

修学条件:取得学籍即可。

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周学时:3 学分:3内容简介:本课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来描述几何的构造,如描述直线、曲线和曲面等,但其出发点是函数与空间点的位置(坐标)一一对应的前提。

而线性代数则从简单的一次方程组其解的形式出发,将这种解表述为一种规定了某种运算方式的方程组其系数的排列,这种排列就是众所周知的行列式。

再将这种解的表述推广到非完整的一次方程组,那获得的排列就是所谓的矩阵。

线性代数研究的就是矩阵在一定运算法则下的运算规律。

如果将描述空间点的位置坐标也以排列的方式给出,则我们会发现,空间的变换也可以用矩阵的运算来描述,而这正是物理学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基础。

考核安排:该课程的考核方面,仅安排对该课程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和基本问题处理能力的笔试一个方面。

高等数学CII周学时:3 学分:3内容简介:《高等数学Ⅱ》是专为化学类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B)Ⅰ》的后续课程,内容有曲线和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微分的应用和级数等。

教学安排:该课程安排定在学制的第二学期修学,且以讲授为主。

考核安排:该课程的考核方面,仅安排对该课程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和基本问题处理能力的笔试一个方面。

修学条件:修学过《高等数学BⅠ》即可。

普通物理I周学时:6 学分:6课程简介:物理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为此在本课程中,从物体位置的确定,到运动的描述,再到物体动力学规律的讨论,均一一作了介绍;并且,在介绍过程中,还相应地给出了位置、速度、加速度、动量和力的概念。

而所讨论的质量、能量等概念,却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最后,本课程还将讨论热现象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热力学规律。

本课程还将安排相关的8个基本实验,以加深对物理测量的理解。

教学安排:该课程安排定在学制的第二学期修学,讲授68学时,实验24学时。

修学条件:取得学籍并完成第一学期基础课程。

无机化学I周学时:4 学分: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教学安排:该课程安排定在学制的第二学期修学,且以讲授为主。

修学条件:取得学籍并完成第一学期基础课程。

无机化学II周学时:4 学分:4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按周期表的划分体系介绍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制备,初步介绍了配位化合物和原子核化学。

教学安排:该课程安排定在学制的第三学期修学,且以讲授为主。

修学条件:完成第二学期基础课程。

无机化学实验I周学时:3学分:3课程内容:本课程训练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操作,学习一些无机物的制备、鉴定和测定等实验方法,同时还介绍有关的无机实验室知识及技能技巧。

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具备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图和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学安排:该课程安排定在学制的第二学期修学。

修学条件:取得学籍即可。

无机化学实验II周学时:3学分:3课程内容:本课程学习并掌握常见无机元素(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铝、锌、汞、银、铜、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过渡系元素等)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

并介绍了无机物合成的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修读条件:修读过《无机化学I》和《无机化学实验I》即可。

教学安排:该课程安排定在学制的第三学期修学。

分析化学周学时:4 学分:4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了以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为主的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硅酸盐等复杂物质的分析。

它是进行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

修读条件:修读过《无机化学I》和《无机化学II》即可。

分析化学实验周学时:3 学分:3课程内容: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与分析化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

它包括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定实验;十多种实物的含量测定实验,化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它是一门集验证性、实用性、技术性为一体的课程。

修读条件:修读过《无机化学实验II》即可。

有机化学I周学时:4学分:4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和用途,立体化学及测定结构的物理方法。

修读条件:修读过《无机化学I》和《无机化学II》即可。

有机化学II周学时:3学分:3课程内容:本课程在有机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有机反应历程和天然产物及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

修读条件:修读过《有机化学I》即可。

有机化学实验I周学时:3学分: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有机物制备及性质实验和理论实验.修读条件:修读过《无机化学II》即可。

有机化学实验II周学时:3学分: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有机物制备及性质实验和理论实验.修读条件:修读过《有机化学实验I》。

物理化学I周学时:3学分:3课程内容: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基本原理及其对化学反应系统、多相系统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等。

修读条件:修读过《高等数学BI》、《普通物理I》和《无机化学II》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