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
习惯法指的是在民事习惯的界定和民事司法适用的现状及地区和对于习惯作为法律的分析推定为《民法总则》的习惯。
在新颁布的《民法总则》第10条首次规定了习惯作为法律建立了双轨制法律渊源体制,习惯法主要适用于习惯认定及司法适用规则不清晰的情况。
本文主要讨论了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介绍了民事习惯的界定及法律功能,以期对促进民众对民事习惯法的了解有所帮助,促进习惯法的发展。
标签:民事习惯;司法适用;习惯法
一、引言
习惯作为一种内生秩序传统以及社会的天然安排,对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地方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将习惯作为民法渊源既可以保证民法规则的开发性,又可以丰富民法规则的内容,促进民法内容的有效实施。
随着民法总则的颁布和应用,其内容中的习惯如何理解和适应需要进行考察,才能确保其在应用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民事习惯的界定
(一)习惯与习惯法的区别
习惯与习惯法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习惯法是作为法律存在的,习惯是一种事实状态,习惯是通过历史经验和时间的积累形成的行为规范,是自发产生具有天然客观性,习惯法是需要经过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法律认可的,具有他治性。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自觉运用习惯,体现在具体案件中作为当事人的援用,习惯法借助国家途径体现在具体案件中,有实际的影响力。
(二)习惯和习惯法的关系
习惯是在特定地点和特点时间由民众实践形成的客观事实,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約束性。
习惯法目前在学术界有两种定义,一是国家强制认为习惯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经过国家制定法律通过的法律条文。
二是习惯法为自动生效,是在国家制定的规则以外,只要经过一定的法律手段及公众认可的就是习惯法。
但是不管两种定义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其适用并应用于具体案件前都需要经过法律认可。
(三)习惯与习惯法的联系
总的来说,习惯法就是客观实践在法律认可后形成的法律法规,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习惯是产生习惯法的基础,但是并非所有的习惯都可以形成习惯法。
习惯法的法律确认主要包括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两个内容,客观方面的法律确认
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给予习惯内容法律效力,可以通过发布案例和整理习惯整合集作为给予民事习惯法律效力的方法,例如国家发布的案例可以作为习惯司法确立的有效方法。
主观方面的法律确定是指习惯法能够有效运用于民事案件当中,由于习惯自发性的特征使得司法机关及受约束的对象能够主动的接受其正确性,符合特点群体的共同意志。
三、习惯的法律功能
(一)习惯的立法功能
习惯的立法作用是其在成文法中的重要来源,成文法不是认为的凭理性想象出来的,也不是照搬传统的规范体系,是广泛吸收记载本民族优良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的印记。
成文法如果脱离了民族习惯,就会导致民族传统的缺失,具体的法律就很难得到执行,因此在制定《民法总则》时,需要广泛收集民事习惯,避免急功近利,将普遍习惯作为民法的主要依据。
除此之外,习惯还可以作为民法修改的依据,成文法的制度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再适用,这时就需要重新收集社会习惯,进行法律修订。
(二)习惯的司法功能
习惯的司法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习惯能够促进司法调解的顺利进行,习惯作为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能够提高人们对案件结果的信服度,法官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民事习惯,会大大提高调解的效率和成功率。
第二、习惯是法律说明的重要参考,在具体案件当中,群众的法律认知、对法律规范词了解不足时,会造成语义不清、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案件处理中需要解释法律规范的基本含义。
由于一些法律来源于习惯,因此习惯是最好的说明,在法律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法律是解释司法行为的重要方法,法律解释和法律行为解释不同,法律解释注重于法律的客观性和安定性,法律行为解释注重当事人真实意见的表达,因此当事人的交易习惯是表达法律行为的重要依据。
第四,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时,习惯可作为法律渊源直接使用,如果法律中对某项法律关系没有明确规定时,就会存在法律漏洞,而应用民事习惯可以弥补法律漏洞。
(三)习惯的补充性及例外
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法律的制定是主要的法律依据,习惯主要作为辅助作用,虽然这并不能认为习惯的法律效力低于国家制定的法律,但是习惯目前还是作为补充作用,在法律中发挥辅助作用。
从《民法总则》的规定中可以知道,习惯是作为补充性法源在具体案件中应用的,通俗来讲,就是在民事纠纷中,先依据法律,法律中存在界定模糊或不清晰情况时,才能适用习惯。
四、结束语
《民法总则》中第10条关于民事习惯的内容,是时代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能够促进民法的开放性,其中的习惯指的是习惯法的内容而非客观存在的习
惯,因此在司法上适用民事习惯时需要依照建立一定的规则,运用习惯法解决相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性玉.论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
[2]赵婧薇.论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6:56-60.
[3]李莹.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中的地位与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