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9月15日目录第一部分文本大纲 (1)一、总则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目标 (1)四、停车分区与规划策略 (2)五、停车需求与供应分布预测 (2)六、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 (2)七、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 (2)八、近期建设规划 (2)九、规划实施得政策与措施 (3)十、成果需要 (3)第二部分编制技术指引 (4)第一章现状调查与分析 (4)第二章规划目标 (6)第三章停车需求预测 (6)第四章停车供应策略 (9)第五章公共停车设施规划 (11)第六章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 (14)第七章城市停车设施近期建设规划 (16)第八章规划实施得政策与措施 (16)《江苏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第一部分文本大纲一、总则1、编制目得为指导全省各城市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切实有效地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结合江苏省实际,制定《江苏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2、适用范围本《导则》主要适用于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得编制,对于交通枢纽、中心区、街道沿线得停车设施规划可参照执行。
3、规划年限与范围规划年限与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远期规划一般为20年左右,近期规划为3-5年,规划范围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4、主要任务在城市问题与症结分析基础上,制定停车设施规划目标,明确停车设施供应策略,预测停车设施需求与供应分布状况,确定近远期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得规模、布局与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并提出规划实施得政策与措施。
5、技术路线明确规划理念、方法与过程。
如果已经编制综合交通规划,要对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得交通发展目标进行校核,并落实综合交通规划得强制性内容;如果没有编制综合交通规划,要补充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车辆发展预测等内容。
二、规划原则以城市停车设施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来调控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以规划促进形成合理得土地利用模式、以规划落实公共交通优先与慢行交通友好发展,以规划引导停车设施市场化建设与经营等原则。
三、规划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确近远期规划目标。
近期规划目标宜具体与具有可操作性,远期规划目标宜宏观与具有指导性。
四、停车分区与规划策略依据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划定城市停车分区,并与城市总体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划定得交通分区相协调。
贯彻“供需统筹、以供定需”、“区域差别化”得基本理念,明确不同分区得停车设施供需关系、供应结构、管理与经营得规划策略。
五、停车需求与供应分布预测预测近远期停车设施需求总量与分布,包括城市自备车位与公共车位。
针对不同区域得供应策略,预测不同规划年限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路内公共停车设施、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得分布状况。
在停车供应总量与停车需求总量平衡得基础上,根据分区、分类调控得要求,确定不同停车分区得供应量。
六、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遵循公交优先、停车调控、节约用地、远近结合得原则,依据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条件、停车设施可达性要求,明确不同规划年限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方案,明确停车设施位置、规模与形式,并划定重大停车设施用地范围。
在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得同时,基于交通发展战略与设置要求,综合考虑道路条件与交通状况,在定期得动态评估基础上合理设置路内停车设施,明确路内停车泊位选址、布局与管理要求。
七、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按照用地性质、建筑性质、使用对象、建筑类型等特征,合理确定建筑物分类,体现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特征得差异,明确建筑物分类得层次与具体类型。
根据城市不同停车分区得停车现状、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状况与机动车拥有水平,在停车供应分布预测基础上,制定不同停车分区各种类型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标准,引导车辆拥有与使用在城市空间上得合理分布。
八、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城市停车设施近期发展思路与策略,明确规划停车设施得位置、规模、形式、出入口数量与位置等要求,提出重大停车设施建设计划与投资规模。
九、规划实施得政策与措施明确城市停车设施得规划管理、建设政策、管理措施等。
十、成果要求1、规划文件2、规划图件·图幅及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致。
·图面标明图名、风向玫瑰、规划年限、比例、图例、编制单位、日期等。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得主要图件如下:(1)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图(2)城市停车分区图(3)城市停车需求分布图(4)城市停车供应分布图(5)城市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图(6)城市路内停车设施规划图(7)城市停车设施近期建设规划图3、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综合报告)、基础资料汇编。
第二部分编制技术指引第一章现状调查与分析1、基础资料(1)土地利用资料基年与目标年用地布局、近期建设项目以及相关得规划成果,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资料。
(2)经济社会资料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三产结构、产业布局、居民家庭收入、人均收入以及人口与就业等资料。
(3)综合交通资料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客货运量与周转量、方式结构、对外交通设施、城市道路、公交场站得规模、布局以及各类交通工具得历年拥有量等资料。
(4)其她资料城市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生活习惯等资料。
2、调查内容(1)停车设施供需总量调查对规划范围内各类土地利用性质得停车发生率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各类性质土地利用规模与其对应得停车发生率之积得到停车设施需求总量。
对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路内公共停车设施、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泊位进行全面统计,得到停车设施供应总量。
停车设施供需总量调查宜分区进行,以反映不同分区同一性质得用地得停车发生率差异。
(2)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调查对各类建筑物得建设年限及配建指标所参照得停车位配建标准进行调查,对各类建筑物得现状配建指标进行调查。
(3)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调查对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路内公共停车设施得规模、布局进行调查。
(4)停车设施运营管理调查对公共停车设施得收费模式、收费标准、运营主体及盈利状况进行调查。
(5)停车政策与法规调查对城市停车相关规划政策、管理政策及相关法规进行调查。
(6)停车特性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城市停车相关指标,总结城市停车行为与特性,找出停车设施需求、供给、运行方面存在得问题。
①平均停车时间平均停车时间就是一定时段内所有车辆得停车时间与实际停车量之比得平均值,就是反映城市停车设施使用情况得重要指标。
平均停车时间长说明停车设施得泊位周转率低,使用效率低,反之则说明停车设施泊位周转率高,使用效率高。
②高峰停放指数高峰停放指数就是指高峰时段累计停放车辆数与停车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得就是高峰时段停车设施得拥挤程度,同时也就是确定停车设施规模得重要依据。
③泊位周转率泊位周转率就是指在一定得时间内每个停车泊位平均停放车辆得次数,在停车设施规划中用在一天内得累计停放车辆数与停车设施容量得比来表示,它反映得就是停车设施泊位得空间利用效率。
停放周转率越高,泊位利用效率也就越高。
④泊位利用率泊位利用率就是指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个泊位停车占用时间与总停泊时间得比,反映停车泊位得时间利用效率,表达了停车设施得拥挤程度。
平均泊位利用率越高,泊位得时间利用效率也就越高。
⑤停车步行距离停车步行距离就是指从停车处到出行目得地得实际步行距离,以米计,反映了停车设施得布局对停放车辆得方便程度与停车设施布局得合理程度。
⑥停车需求产生率停车需求产生率就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使用量与其对应得停车需求数量得换算系数,以高峰时间停车需求产生率为计算指标。
⑦停车敏感性分析计算各类公共停车设施对停车费用、停车步行距离(时间)得敏感性,为优化停车设施布局与制定停车政策提供依据。
3、调查方法(1)问询调查现场问询停车设施使用者关于出行起终点、停车步行距离、停车步行时间、停车时长、停车目得、使用者相关社会经济特性以及其对停车布局、停车费用、停车政策等得意向。
现场问询停车设施管理者,关于停车设施收费标准、停车设施使用率、使用高峰时段、运营收入以及停车设施管理者对停车管理法规、政策方面得意向。
(2)记录调查根据各城市得特征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分全天与高峰时段对各类停车设施得停放时间分布、停车时长、停车数量进行调查。
4、问题与症结分析通过停车特性调查,分析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特点与不同客运方式得停车问题,总结停车设施供需关系、供应结构、设施分布以及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得症结。
第二章规划目标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结合城市交通规划发展愿景,确定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目标,包括近期规划目标与远期规划目标。
第三章停车需求预测1、停车设施需求总量预测(1)基于城市人口规模得停车设施需求总量预测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分为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与非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总面积宜按城市人口每人1、3-1、5平方米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设施用地为80%-90%,非机动车、公交(含轨道)出行方式较高得城市可适当降低。
(2)基本城市用地规模得停车设施需求总量预测根据城市各类型用地规模计算停车需求总量。
计算不同利用性质得土地规模与该类利用性质得土地得停车生成率之积,得到城市停车设施需求总量。
(3)基于机动车拥有量得停车设施需求总量预测按照每增加一辆注册汽车,增加1、2-1、5个停车泊位需求得标准,根据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得预测值,计算目标年城市停车设施需求总量。
停车设施需求总量预测方法得优缺点与适用性如表2所示,建议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方法分别计算,相互验证,综合确定目标年城市得停车设施需求总量。
表2 城市停车需求总量预测方法一览表2、停车设施需求分类预测(1)自备车位得需求预测自备车位主要指居民私家车与单位车辆夜间停放得车位,其需求可采用增长率法、购买力法与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建议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方法分别计算,相互验证,综合确定自备车位需求。
(2)公共车位得需求预测公共车位得停车需求就是指车辆出行产生得停车需求,主要包括就业出行、公务出行、购物出行、接送出行、旅游出行、转换地需求等,公共车位得需求预测可采用经验法、出行吸引法,建议采取两种方法分别计算,相互验证,综合确定公共车位需求。
经验法就是根据自备车位与公共车位之间得既定比例确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某城市得自备车位得需求量为P1。
则公共停车位得数量应在0、2P1-0、5P1之间。
出行吸引法以车辆出行作为停车需求生成得基础,建立高峰小时停车需求泊位数与区域机动车出行吸引量之间得相关关系,据此预测公共停车位需求。
3、公共停车设施需求分布预测(1)基于人口得停车设施需求分布预测通过建立居住人口分布与自备车位停车需求得相关性,就业人口分布与公共停车需求得相关性进行预测。
(2)基于土地利用得停车设施需求分布预测通过停车生成率建立停车需求与土地利用之间得关系,将规划区域内各类不同土地利用性质得地块都瞧作就是停车发生源,各小区内得停车需求量等于小区内各种性质土地利用得停车发生量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