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认证过程一、认证前的准备:1. 单位领导层统一思想,明确为什么要过CMA,以及CMA认证的负责人和认证过程时间表。
2. 决定是否聘请咨询公司;评估是否具备CMAS认证条件3.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明确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分工(技术、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4. 设备校准,能力验证等工作二、CMA认证的流程1.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编写符合单位实际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或SOP)和记录表格。
2. 运行质量体系,完善各种记录3. 进行内部审核4. 进行管理评审5. 递交申请书6. 完善体系7. 现场评审8. 整改措施,拿到证书三、审核重点1. 组织需要注意问题:是否是独立法人,银行账户、税务登记,人员合同、社保,设备合同,场地合同等,关键岗位的任命文件,是否明确了人员岗位职责及代理人;公正性,客户保密性是否规定,是否形成记录档案2. 管理体系注意问题:建立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传达到有关人员,并执行;质量目标、方针;管理体系持续有效改进。
3. 文件控制:注意问题:文件编号的唯一性、有效性;文件的受控管理;文件的批准、发布、变更记录;文件的发放、回收、补发、修订、作废、调阅、销毁记录必须形成档案。
4. 合同评审注意事项:建立程序文件;合同评审的范围和内容(人、机、料、法、环、量值溯源、质量控制等);分包、偏离和合同修改必须形成记录档案,并通知相关人员。
5. 分包注意事项:分包原因;客户同意;分包方的能力调查、评估;分包方登记等记录档案6.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注意事项:供应品(设备、试剂、耗材);服务(校准检定、维修、废液固废的回收)、是否有验收作业指导书;采购申请、验收(规格型号、外观、数量、空白试验)、入库登记;合格供应商评价、合格供应商一览表(注意有效期)等记录档案。
以回收废液的环保公司为例,需要哪些材料:公司资质、是否在环保局备案系统、废液交接记录、废液处理回执单(需环保局盖章)等材料。
7. 服务客户注意事项:不违反其它客户机密下,客户可以进入实验室参观;外来人员登记;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反馈信息等记录档案。
8. 投诉申述:注意事项:投诉是针对服务的态度;申述是针对检测的结果;投诉/申述的处理9. 不符合项注意事项:不符合项的识别;不符合项的分类;不符合项信息来源;不符合判定及记录、整改与纠正措施10. 改进注意事项:管理方面、质量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改进11. 纠正措施12 预防措辞注意事项:改进、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区别;跟踪验证13. 记录的控制:注意事项:记录的分类(质量记录、技术记录);记录的格式和填写要求;记录的编号;记录的修改;收集、归档、调阅、存储条件、保存期限、最终销毁均要形成记录归档。
电子文件的备份,电脑设置密码以防被修改14. 内审:注意事项:内审员的培训、任命和授权;内审计划、内审实施计划、审核范围、内审报告(重中之重);15. 管理评审注意事项:管理评审内容;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周期;管理评审的输入和输出;管理评审报告(重中之重)内审和管理评审不太好写,但是极为重要的,主要体现在内审报告和管理报告,可以以后交流16. 总则:17. 人员注意事项:人员合同、技术人员档案(资质,以证明能胜任工作)、上岗证(设备、检测项目)、人员授权(采样员,检测员,设备操作员、自校员、授权签字人,解释人员等);培训计划,人员培训、培训效果考核确认等记录;对于新进人员和在培人员的质量监督工作记录;18. 设施与环境条件注意事项:确定需要控制环境条件的场所和设施;设施与环境相关的作业指导书(SOP);不相容活动的有效隔离;做好实验室内务和安全管理工作(水电,卫生、剧毒品、消防、防盗等);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温湿度、UPS、照明、粉尘、电磁、震动等)、环境监控条件记录。
特别对仪器室、标样室、天平室、样品室、冰箱等是重点检查场所。
对于CMA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废液是否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气处理、三废的处理手续19. 检测方法与方法确认注意事项:建立检测方法的作业指导书(SOP);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国标,ISO、行标、地标,企业标准、非标);方法确认记录(重中之重)、方法现行有效、方法查新记录(半年一次),方法的偏离(人、机、料、法、环、量值溯源、质量控制等);不确定的评定报告(重中之重);数据控制(有效数字、保留位数、数据修改规则)、检测电脑的管理(设置密码、软件验证、严禁接入互联网、电子数据定期备份)20. 设备管理注意事项:合理配置检测设备;设备操作的作业指导书;设备维护计划;设备的校准、设备的校准确认、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授权记录;设备的“三色标识”;设备总表、设备采购申请、合同、验收、设备档案卡、设备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维修、停用记录;校准修正因子的使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相关资料便于取阅。
21. 量值溯源注意事项:量值溯源的范围—--设备、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校准计划(范围、校准的参数)、校准确认(参数能否达到检测要求的精度)、校准合格供应商评价(计量院的资质、项目和有效期),量值溯源传递图;标准物质的编号规则、采购、验收、入库、使用登记记录;标准溶液配制记录;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期间核查记录;标准物质的保存(环境条件记录);不能溯源到国家基准,需提供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结果;22. 抽样:注意事项:采样人员的培训、考核、授权、持证上岗;抽采样的作业指导书;抽采样工作计划;抽采样的现场记录;现场的质量控制;采样安全措施23. 检测和标准物品(样品)的处置注意事项:样品的接收、编号、登记、入库、存储、分发、处置记录;样品存储条件记录;样品的标识、留样、样品的偏离化学试剂:申请,验收(等级,数量、规格、外观、试剂空白实验)、入库、领用登记记录等24. 检测结果质量保证注意事项:质量控制手段(参考物质、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留样再测、方法比对,人员比对、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平行样、加标回收、密码样);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评价;编写质量控制报告质量监督---监督人员的资质、授权,监督的范围,特别对新进人员和在培人员的监督25. 结果报告注意事项:检测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唯一性编号;意见和解释;仅对样品负责的申明;授权签字人签字;报告的修改。
外评审注意事项1、接到评审通知时间的前一天,当天晚上所有人都在等盲样的到来,因为有盲样考核,罗工、梁工去与评审组长联系,确定评审的现场实验的项目。
其他人全在实验室等,到晚上拿到样品马上开始做盲样,业务人员填委托书,其他人员帮找标准等,不能闲下来。
现场评审项目确定,一般有10%做常规实验,有10%做留样复测,还有10%就是现场演示、加标回收、盲样考核(因为要抽30%做现场实验的)。
项目确定就要把所有的样品找出来,填写样品委托单。
不用现场演示、加标回收的,其他都在当天晚上完成。
到早上8点,开首次会议,会议内容很简单主要是介绍一下各位专家和我们公司的一些概括,还有就是评审组二天的工作安排,半个小时结束会议,就回到各自的实验室等待战斗。
开首次会议结束,软件组看材料,硬件组看现场。
评审专家都叫老师上来就说把你们要评审的资料全部拿出来(所谓的资料不过就是人\物\料\环\法这五项)我全拿出来了,他就说把这次要审的项目清单还有昨晚发给你们的现场实验清单都打印出来让他确认.给他后他看了一下就说现场加标的实验是否准备好了,没准备好的现在快点去准备,他开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对,对完后就是确认现场实验审请单并签名确认.这些工作好了后,我们的现场加标的实验也可以让他加了.二个老师同时去加(还有一个陈老师)一个加化妆品中汞,王老师可是太懂了,他不加别的就加维生素E还有罗丹明B前一个是非常难做的.后一个是这次扩项的,我们都不是很熟的项目.各加了二个不同浓度的标液.加标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回到实验室去看资料,先看我们的扩项项目,看到哪就问到哪,第一个项目就问这些人是否有上岗证的,又要找(有个大家要注意的问题当老师跟你要一样东西是有个时间限定的30min内给到他,而且你在找的时候他要有要找的东西,所以每时每刻都要有一个人陪着他)这个人是否有在培人员监督记录表~~~~这台设备的设备档案~~~~~这台设备的受权书~~~~~`这台设备使用人的培训考核记录等等(每查核一项都会记录查核情况哪个不符合的也会记下来,还有一点大家都不要怕他们查,大家都本着跟老师学习的心里就不用怕了)这样一忙就三个小时过了,管理部的人过来接他们去吃饭,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就是我们最后的忙羊补牢的时间了,这一个半小时我们都没有去吃饭,大家都是在吃面包而且是一边吃一边做事.其实大家不要看这三个小时的评审时间啊,这三个小时所审到的东西我们是所有人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完成的。
三.组织落实1公司层次确定陪同人员公司要针对认证机构(顾客方)每个审核员各配一名陪同人员。
这个(些)人应当熟悉准则、公司机构、分工和业务,有一定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负责公司内部向上和与各有关职能之间的沟通。
通常由有经验的内审员担任。
2各个层次指定接受审核人员根据质量手册组织架构的分工,和这次审核有关的单位、部门,事先指定一个接受审核的人(通常是经理、主管、或者部门的主要骨干配合)。
如果有必要,再指定一个候补。
万一接待人由于什么原因不能接待,或者回答不上时,候补的顶上。
接受审核人员的任务是设法用客观证据来展示自己所负责部门符合审核准则证据,证明体系执行有效。
主要是:2.1代表单位、部门按照审核计划,事先选择、准备好典型的证据材料,包括文件、记录、实物和现场的介绍和接待。
接受审核时主动提供,作为客观证据,证明自己的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
2.2现场回答审核员提出的问题,补充提供客观证据。
满足审核方的要求。
3陪同人员和接受审核人员的培训3.1把审核计划事先通知以上这些人员,做简单的培训。
时间不超过1小时。
如有什么问题,请他们事先提出来,培训要做培训记录。
(拿到审核计划再进行培训)3.2认识上再统一一下职责分工。
体系什么要素由谁负责代表公司提供证据。
哪个职能部门由谁负责。
自己检查一下,这些准备好提供的客观证据,汇集起来是否能充分证明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2沟通一下,实际上,建立体系的时候已经明确了本文件上面第3.2条内容。
只是临时再强调、提醒一下,达到沟通的目的。
同时,让大家相互知道通讯联系的方式和信息,如,办公地点、座机和手机号码等,以便到时候可以有效沟通。
四.迎接评审的思想动员1让员工知道在合适的时候,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全公司员工知道,某时间段内会接受什么审核。
(外审通告)2懂得如何接待2.1要求每个员工(至少接受审核时在岗位上的那些员工,包括管理和技术人员),都要认定自己的工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