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看《海上钢琴师》的一点感想感言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观点,看了一部电影是不是也有所启发呢?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专属他的圣地,在心百回千转的褶皱。
——题记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
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
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
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像,看见美国。
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
就像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
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
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
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
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
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
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
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
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
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
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
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
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
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
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历史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
海洋与中华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
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回忆在脑海缓缓流淌。
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
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
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温暖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
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像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
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第二篇: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
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
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
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
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
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
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
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
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
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
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
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
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
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
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
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
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
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第三篇: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
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
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
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
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
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
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
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
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
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
”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
”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
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
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
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
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
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
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第四篇: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
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大海。
一条船,一片大海,一架钢琴,这便是他的世界。
对于1900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
正如那句话一样“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无尽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却又很大。
这个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谱出无限”,这个世界便是由那架钢琴,那条船,那片大海支撑起的。
在有限的琴键上谱出无限,这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
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
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
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向我们刻画出一位执着音乐的钢琴师的同时,更像我们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种精神让我在为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惋惜的同时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们这一类人的梦想,他做了我们想做的那一类人,他帮助我们实现了我们心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难怪有人要说这部电影确实过于虚幻和浪漫,当然,对于现世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
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类心中有同样信念的人才会被影片所深深触动。
希望每一个喜欢《海上钢琴师》的朋友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触与力量,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
第五篇: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 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电影,我个人认为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赎》比肩的电影,经典中的经典。
该片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被命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心灵深处,影片采取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乐盲的人都感到绕梁三日,非常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