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四代网络的特点:第一代:面向终端的网络,属连机系统,采用前置处理机(FEP),分工处理完成全部的通信任务,以减轻主机负荷。

主机负责数据的成批处理。

前置处理机(FEP)----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时,人们在主机前增加的一台专门用于处理终端与主机之间的通信任务,以减轻主机的负荷,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的机器。

第二代:资源共享的分组交换网。

主要标志:ARPANET. 特点: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采用专门的控制处理机、分层的网络协议、层次分明、传输质量高(分散控制、高速)。

缺点:有延迟,开销大。

第三代:OSI/RM模式网络(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特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第四代:Internet的出现。

特点:INTERNET的广泛应用和ATM技术的迅速发展:综合化、高速化,向宽带综合业务发展,多媒体的应用。

2、网络的分类:a、数据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网、混合交换网b、通信媒体:有线、无线网c、通信传播方式:点对点、广播传播方式网d、通信速率:低速、中速、高速网e、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f、管理和使用范围:专用、公用网g、覆盖区域: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二、网络技术基础1、网络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

总线型的优点:所需线缆少,成本低;易于扩充;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缺点:采用竞争总线方式传输,易产生争用总线冲突,在结点多重负荷下,传输效率低;不是集中控制,故障诊断和隔离困难。

星型的优点:结构和控制简单,便于管理;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单个结点不影响全网;中央结点对各个结点的服务方便,对全网的重新配置也方便缺点:所需线缆长,成本高;可靠性依赖于中央结点,中央结点一坏,全网瘫痪。

环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所需线缆短,成本低;扩充方便,增减结点容易;可使用光纤,传输率高;缺点:可靠性差、一个结点坏可导致全网瘫痪;检测故障困难;采用令牌传递方式,在负载很轻的情况下,其等待时间相对比较长。

树型:总线型的变型,易于扩展,故障隔离容易,但对根结点的依赖大,根结点坏,则全网坏。

网状型:连通性好,组网复杂。

可靠性高、通信效率高、流量大。

但成本最大、协议复杂。

2、局域网的特点:覆盖距离有限;传输率高、低延时、低误码率;易于安装、维护;一般采用总线型、星型、环型;在对等型局网中,各结点为平等关系;可广播和组播。

3、信号传输的两种方式:基带、宽带传输。

4、三种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数据只沿一个方向传输,固定一方发送,一方接收,不能改变。

如广播、电视。

半双工——可交替改变传输的方向,但在某一时刻,只能一个方向传送。

双方都有发送和接收装置,但不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改变方向时通过开关切换。

如对讲机。

全双工——任意时刻都可进行双向传输的通信方式,都具独立的发送和接收能力。

5、同步传输的两种方式:面向字符、面向比特。

6、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线路交换——把发送方和接收方用一系列包括有若干中间结点的链路直接接通,从而实现通信。

要求有一个物理线路,建立连接有时要较长时间、线路专用、无延迟、效率低、适于传输大量数据、模拟信号。

如电话。

报文交换——当一个结点发送信息时,把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叫做报文,该报文中某个约定的位置含有目标结点的地址。

报文在网络中,通过中间结点一站一站的传送,每一个结点接收整个报文,检查是否为目标结点地址,若是,则完成传输,若不是,则根据网络的交通情况在适当时候转发到下一个结点,直到目标结点。

选择路径靠结点中的路径选择表,其传输路径为动态。

优点:不需专用线路、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有延迟、不能实时交换。

电子邮件为此种通信方式。

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改进。

它将一个较大的报文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单位,称为报文分组(Packet, 简称分组),每个分组有一个上限。

发送前,发送端先对信息进行打包分组,加上分组编号、地址、控制信息,再将这些分组送到网络上,按存储转发原理传输到目的地,在接收端按原来的顺序排序,组装为原来完整的报文。

特点:分组较短,交换结点不需很大的存储器,效率高,但重新组装报文有延迟。

7、常见的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为常见的有线媒体。

卫星、微波、激光、红外通信、无线通信等属于无线传输媒体。

光纤——是一种由石英玻璃纤维制成的非常细的媒体,能传导光线。

在传输计算机网络的电信号时,在发送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在接收端再由光检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特点:低损耗、宽频带、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安全保密性好。

(传输率高、距离长、连通性好、抗干扰性强(不受电磁干扰和噪声影响)、价格高,)可分为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定向性差,距离短,为几百米至几公里。

单模光纤——定向性强、折射损耗小,效率高、传输距离长,可达几十公里。

物理特性——由纤芯、包层、护套组成,纤芯的折射率比包层大,包层的折射率很低。

传输媒体的选择原则:考虑: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多用同轴电缆,星型和树型多用双绞线、主干用光纤);容量(大的用光纤,到桌面用双绞线)、可靠性、传输速率、地理范围、组网的成本价格。

8、差错控制的两种方式:前向纠错(FEC, 发送端发出自行纠错码,接收端自动发现并纠正)、自动请求重发纠错(ARQ,发送端存有信号,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译码检错,无错,则将无错信号反馈发送端,抹去暂存信息,有错则产生反馈让发送端重发)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协议——是通信双方关于通信如何进行而达成的一致说明或约定。

通信协议主要内容有:语法——包括协议元素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怎么表示)语义——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作出何种应答;(表示的内容)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确定通信过程中通信状态的变化,如通信双方的应答关系。

(具体怎么作)2、OSI/RM模型的七层(从低到高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低三层为通信子网,完成有关通信处理问题,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属于资源子网,完成面向数据处理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与网络之间的接口。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主要负责通过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信息;在物理连接的基础上,有数据传输时,建立数据链路连接,结束传输后,及时释放连接;将发送的数据组织成帧,并进行发送、接收、应答、校验;在接收端进行差错控制,逻辑上给高层提供无差错的透明传输;在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避免发送的数据帧太多、太快,以免接收端丢失数据。

网络层的功能(路由、路径的选择):负责信息寻址和将逻辑地址和名字转换为物理地址;建立、拆除网络连接;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为每个网络地址选择适当路径;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流量控制、拥挤控制、顺序控制;分段和组块(大的分小,小的组大);差错的检测与恢复;多路复用,以提高连接的利用率;对非正常情况进行恢复处理。

3、网络管理的五个部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4、TCP/IP协议的四个层次(后面的为对应的OSI/RM模型):网络接口——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5、IP地址由网络地址标识和主机地址标识组成,前者用来区分internet上互连的各个网络,后者用来区分同一网络上的主机,用一个32 位的二进制表示,常用小数点隔开的4组十进制表示。

将网络分为五类,常用的有三类:A:1-126,前8位二进制作为网络标识,B:128——192,前16位二进制为网络标识,C:192——222,前24位二进制为网络标识,后三段地址的数字不能大于255。

在网络中不能出现含有网络号127的分组。

中国连接Internet 较晚占用的是C类地址。

在IP地址的四个十进制数表示中由广播地址段占用了二进制数表示为8位全是0或全是1的,所以数字IP地址中四个十进制数里不能出现0或者255。

6、DNS(域名系统)——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系统。

域名——Internet网上某台计算机的名称,由字符串和小数点组成,字符串用来表示有意义的计算机、单位、机构、国家等信息,小数点作分隔的符号。

最高层在右边,最高层域名又称第一级域名,通常代表主机所在国家,由两个字母组成。

Cn——中国,JP——日本,DE——德国,UK——英国。

第二级代表行业,EDU——教育,COM——商业,GOV——政府,MIL——军队,NET——网络机构,ORG——非赢利组织,INT ——国际机构。

注意:因为计算机网络诞生于美国,美国没有最高层次域名或美国省略最高层次域名。

域名不分大小写、具有惟一性、一个IP地址可和多个域名对应。

7、网络互连的三个主要功能:扩大网络的通信连接范围;实现不同网络间的连接;提高网络系统性能和系统可靠性。

集中起来主要是资源共享。

常见网络互连设备:网卡(数据链路层)、中继器(物理层)、网桥(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网络层)、网关(传输层及以上层次)、交换机(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常用的局域网操作系统:Novell的Netware、UNIX、Windows NT和Windows2000 Server8、OSI/ RM各层对信号的表示:应用层——信息;表示层——数据;传输层——片段;网络层——包、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信元物理层——位(比特)四、局域网技术1、局域网的特点:一般由一个单位所有,地理位置有限;传输率高;较低的时延和误码率;对等型网络中各站点平等,无主从关系;能进行广播和组播。

决定其特性主要技术有三个: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起主要作用。

常见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星型、环型。

局域网的模式:工作站/服务器模式与对等模式。

局域网的组成:网络硬件(服务器、工作站、网卡、网线、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应用软件)。

服务器为核心部件,文件服务器是局域网上应用最早、使用最多的服务器。

2、局域网的层次:主要涉及OSI/RM中的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因多采用共享信道,所以常常不设单独的网络层,其结构就分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又分为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物理层——和OSI/RM中的物理层功能一样,主要处理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比特流,实现比特的传输、接收、同步前序的产生、删除等,建立、维护、撤消物理连接,处理机械、电气、过程的特性。

MAC子层(媒体访问控制子层)——控制多个站点对传输媒体的访问,管理多个源链路和多个目的链路。

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将数据组成帧进行传输,进行顺序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使数据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