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一 二章节 风情三Leabharlann 四章节 生活五六七章节 事
小城 童年 小城故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我” : 是个天真、活泼、可爱、 顽皮的孩子。一个喜好模仿,自以为正 确而充满自信,情绪容易变化,注意力 极易分散,把劳动当作玩耍的可爱的小 女孩……
祖父 : 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 的人一个勤劳,豁达、宽容,懂得尊重孩子 天性的好爷爷。
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 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 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 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 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 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 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 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 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 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 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 烧云下去了。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 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 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 《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 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 小说《呼兰河传》。
· 1930年不愿包办婚姻, 逃出家庭,从此再未回 呼兰老家;与萧军结合 后又分开;后患严重肺 病,被医生误诊为喉瘤, 开刀病情恶化,1942年1 月22日与世长辞。 ·1934年6月因编辑进步刊 物有逮捕危险而离开哈 尔滨至青岛;后因青岛 形势险恶奔赴上海;抗 战爆发,上海成为孤岛 便去香港;不久香港被 日军占领,萧红被送进 临时医院。
不一定要看,戏场是一定要
去。庙会上,人们虔诚地在
爷爷庙跪神,到娘娘庙求子。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货物、
玩具,各样好吃的。这些盛
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 人而做的。
地居边陲的呼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 有两
第三章:我的家是寂寞的,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 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 祖父快七十了。我的童年 生活是寂寞的。我家的花 园是荒凉的。家里面只有 祖父最关心我,我寸步不 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 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 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 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 穷的快乐。
第四章:我们有几家邻居,
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
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
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
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
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
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
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 大车的胡家。
跳大神是为了治病,但那唱词冷森森, 越听越悲凉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 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 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 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 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 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 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 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 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祖父”:代表了往事, 代表了童年的欢乐,是 作者精神的归宿和寄托。
主要内容
第一章:呼兰小城并不怎么 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十字 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 店、菜店、药店,也有拔牙 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火 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 腐房、染缸房、扎彩铺。在 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 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 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 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 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 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 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 不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
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 “30年代文学洛神”。
萧红(1911-1942),1911年出生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 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 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 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 开始文学创作。
第二章:呼兰河的精神盛
举——跳大神,放河灯,野
台子戏,逛庙会。人有病就
跳大神,敲鼓、杀鸡,人们
都赶来看。七月十五鬼节,
呼兰河上放河灯,和尚道士
在河沿上打起场子做道场。
人们倾城而出到河沿上去观
河灯。每当丰收或干旱不雨,
就要唱台子戏来求雨或谢龙
王。一到唱戏接姑娘唤女婿,
热闹得很。场上打架的,吵
架、调情的,看热闹的,戏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 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 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 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 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蚁 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 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 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 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 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 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 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 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 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 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 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 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 十年代黑龙江省小城呼兰(现哈 尔滨市呼兰区)的风土人情,真 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 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 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 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 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 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 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 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 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 泼的小 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 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作品通过 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 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 也反映了他们 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