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必修课程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适用年级:三年级设计时间:2016年8月授课时间:课文 44课时古诗词背诵 5课时综合性学习 15课时口语交际 8课时习作 7 8课时回顾拓展 10课时机动时间 24课时总计 114课时设计者:三年级语文老师课程背景: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以“课余生活”“名人故事”“美丽的秋天”“留心观察”“传统文化”“美丽的祖国”“善于思考”“关爱别人”为主题,每单元结合课文题材和学生写作水平安排8篇习作,分别是“课余生活”、“熟悉的人”“写画秋天”“观察日记”“传统文化有话说”“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童话故事”“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习作之后八篇练习安排有我的发现、读读背背、口语交际、读读记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旨在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心灵成长。
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语文学习,一定具备一些识字、阅读、写话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结合全体孩子的特点,识字能力还有待加强,阅读故事、童话、诗歌、文包诗等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指导,习作能力因为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积累素材能力的薄弱,需要重视指导,细化要求,防止学生有习作为难情绪。
一、课程目标依据课标的第二学段目标,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特制订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习惯目标: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汉语拼音目标: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写字目标:1.准确认读20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300个。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阅读目标:阅读目标有以下四个: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知道课文大意。
口语交际目标: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于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生动。
习作目标:1.留心周围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初步学习冒号、引号的使用。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教学实施1. 独立识字,重视指导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识字能力,并且有一部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有独立识字能力,但自我要求不高,约束力较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引导作用,所以第一节语文课,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第一步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第二步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第三步读课文,做到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每节课前,老师要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检查,着重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淆的生字做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另外,充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利用各种渠道扩大识字量,养成独立自主识字的习惯。
在教学中,会写的生字当堂完成,对于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教师做重点指导,每节课要给学生留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提高写字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班级群里建立自己的博客,利用宽带网搜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学会用键盘正确输入汉字。
2、品味朗读,积累方法结合三年级的训练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朗读教学仍是三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美感。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
课文中精彩的语段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课堂上我们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读书,可以采用这样的环节:a、充分自读自悟,渐入佳境。
b、交流朗读体会,相互启发。
c、入境感知形象,移情体验。
在朗读方法上可以采用范读、分角色色朗读、表演读、比较读、配乐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形式。
默读还是三年级下册阅读教学训练的一项技能,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默读:一,刚开始可以小声的默读。
二,慢慢的,做到不出声阅读。
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指读不出声,慢慢的再去掉指读的习惯,做到默读的基本要求。
3、加强阅读,丰富积累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我们开设有古诗词积累,积累精彩语言,精彩诗文,要求学生读书30分钟,并且注重积累,把平时读书积累的好词好句摘抄到摘抄本中。
4.迁移运用,读写结合。
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内容空洞这一问题,我们准备采取这样的措施:首先重视积累,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
积累精彩语言。
其次,紧扣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和课后小练笔加强片段的训练,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除了教材中六次小练笔,八次习作外,我们还积极挖掘素材。
5.创设情境,加强口语本学期,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我们主要从课堂上的交际和课后的交流两方面。
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倾听和交流,正确的运用课堂提示语。
句子表达要正确、完整、清楚。
课后的交际注重与人交流的习惯的渗透,比如礼貌常用语,不打断别人的谈话,认真倾听,要注视别人的眼睛等。
四、课程评价评价多元化:我将采用纸笔测试、日常口头评价、活动评价、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
注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对于默写、阅读、小练笔、课堂提问等多采用表现性评价,利用班级文化版面,不仅有张贴、公示等形式,更注重开展活动:如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书法比赛等,以活动促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具体实施评价方法:(一)识字与写字1. 识字与拼音紧密相连,日常考察,结合阶段性测试。
评价方式为:①给汉字注拼音。
②同桌认读互相检测。
③通过阅读课考察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写字从三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对坐姿、握笔姿势的评价。
与课堂老师观察和书法比赛时的观察为依据;二、对书写效果进行评价,即定期进行书法比赛,从正确、干净、规范、有书法味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对默写正确率进行评价,可通过听写、看拼音写词语和纸笔测试进行评价。
(二)阅读1、课文朗读以课堂上随即口头评价为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范读、指名读、领读、赛读等进行练习。
另外早读课上让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对每篇文章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促进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2. 课外阅读。
利用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复述故事大意,用自己的话说出主要内容同时开展讲童话故事比赛,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
3.古诗文诵读。
利用每周一诗的形式让学生积累古诗词。
早读前比赛背诵,期末时进行古诗文诵读素养测试。
看能否做到声音洪亮、节奏准确,有感情,并对诗词有浅显的理解。
(三)写作1、与课堂作文相结合。
重点评价学生能否真实的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引导学生写具体,可通过日记、小练笔、结合单元习作进行书面评价。
分优、良、中、需努力四个等级。
2、结合在阶段性考查、期末考试中进行评价。
(四)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评价从“聆听”和“表达”两方面进行。
1、聆听课堂表现与专项测试相结合,课前3分钟交流读书感受,再加上期末语文素养测试成绩(小组参与,任意抽取评价试题进行交流展示)。
2、表达(1)课堂观察与课堂表现相结合,(2)结合《语文学科学生素养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综合实践活动1、结合本学期语文学科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综合评价,依据学校本学期学科活动,初步设计以下竞赛专题:10月份童话故事会、12月份美文诵读比赛。
2、结合语文教材中实践活动主题,如童话故事交流会、成长的故事交流会,合理的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及时表扬好的做法,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