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原列传》知识归纳(答案)

《屈原列传》知识归纳(答案)

《屈原列传》知识归纳(答案) 2012-3
一、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1、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2、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3、博闻强志.记,记住
4、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扣留
5、顷襄王怒而迁.之贬谪,放逐
6、渔父.见而问之曰 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使之改变,强行改变
8、屈平不与.允许,同意
9、人穷.则反本处境艰难,困厄不堪
10、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惫
11、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忧伤哀痛
12、靡.不毕见副词,没有
13、乃令张仪佯.去秦假装
14、厚币委
..质事楚礼物;呈现
15、使使如.秦受地往,到……去
16、以一仪而当.汉中地抵换,相抵
17、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责备,怪罪
18、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
19、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全
20、楚诚.能绝齐如果,果真
21、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方正
22、明于治.乱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23、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副词,大概
24、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副词,全都
25、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介词,相当于“于”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犹离忧也离—罹遭遇,遭受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旨旨趣,旨意
3.人穷则反本反—返返回,回到
4.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绌—黜(被)罢免官职
5.厚币委质事楚质—贽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6.靡不毕见见—现体现
7.亡走赵,赵不内内—纳接纳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浊污浊
9.被发行吟泽畔被—披披散
10.举类迩而见义远见—现表现,表达
11. 齐与楚从亲从—纵合纵
三、请写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今意义
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古义:脸色。

颜,颜面。

色,气色。

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古义:形,形体。

容,容貌。

又如《林黛玉进
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2.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

/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4.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

一说,反,覆转。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5. 而能与世推移古义:变化。

/ 今义:移动。

6.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又如“常从
容淡静”。

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如成语“从容不迫”。

7. 屈原至于江滨古义:到达,动词;
今义:表达到某种程度,作动词;或表另提一事,介词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
1.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效法,模仿。

一说,意动用法
2.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名作动,生活在污泥里
3. 时秦昭天与楚婚.名作动,结为婚姻
4. 谗谄
..之蔽明也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5. 邪曲
..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小人
6. 方正
..之不容也形作名,方正之人
7.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8.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作动,说短处,诋毁
9. 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10. 蝉.蜕于浊秽
..蝉:名作状,像蝉那样;浊秽:形作名,污浊的环境
11. 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12.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
13. 身客.死于秦名作状,像客那样。

一说,以客的身份14.复释去.张仪动词使动用法,使(让)…离开
15.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16.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17. 惠王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引申为“担忧”
五、请解释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属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zhǔ,缀缉,撰著
②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zhǔ,连接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动词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动词,掌管
2、伐
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夸耀,自夸
②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③坎坎伐檀兮动词,砍伐
④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3、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志向,心意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③博闻强志动词,记,记住
④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
⑤聊斋志异动词,记述
⑥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4、害
①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
②邪曲之害公也动词,损害,妨害
5、遇
①出则接遇宾客动词,对待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动词,对待
6、见
①信而见疑介词,被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介词,被
③举类迩而见义远动词,表达,表现
④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动词,出现
⑤靡不毕见动词,体现
⑥君既若见录副词,放在动词之前,指向于自己一方,相当于“我”
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同上,“我”
7、之
①王甚任之代词,代屈原
②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代词,代下文说的话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助词,取独
④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助词,取独
⑤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助词,取独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助词,取独
⑦明道德之广崇助词,的
⑧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助词,的
⑨此不知人之祸也助词,的
⑩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动词,到
8、而
①王怒而疏屈平连词,表因果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连词,表因果
③举类迩而见义远连词,表转折
④信而见疑连词,表转折
⑤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连词,表转折
⑥竟死于秦而归葬连词,表承接
⑦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连词,表承接
⑧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连词,表并列
⑨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连词,表并列
9、其
①其志洁,其行廉代词,他的
②秦伏兵绝其后代词,他的
③其后秦欲伐齐指示代词,那
④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语气助词,表揣测,大概
10、以
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介词,拿,用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介词,凭借
④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介词,由
⑤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介词,因为
⑥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介词,因为
⑦遂自投汨罗以死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⑧其后楚日以削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⑨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⑩莫不欲求忠以自为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⑾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⑿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动词,用,任命
11、于
①战于蓝田介词,在
②明于治乱介词,对于
③使于齐介词,到
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词,在,向
⑤不凝滞于物介词,被
⑥内惑于郑袖介词,被
12、为
①为天下笑介词,被
②竟为秦所灭介词,被
③而自令见放为语气助词,呢
④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动词,辅佐
⑤为楚怀王左徒动词,做,担任
⑥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制定
13、虽
①虽放流,眷顾楚国连词,虽然
②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连词,即使
14、竟
①竟死于秦而归葬副词,最终,终于
②怀王竟听郑袖副词,最终,终于
六、请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式特点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2.遂绝(于)齐省略句,省略介词
3.方正不容也被动句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5.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6.而自令见放为被动句
7.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介词结构后置句
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词结构后置句
9.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介词结构后置句
10.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介词结构后置句
11.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介词结构后置句
12.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
1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
七、请解释下面句中的固定词语
1.奈何绝秦欢奈何——表疑问,怎么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安…乎——表反问,怎么…呢
3.是以见放是以——因此
八、请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王逸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瑾、瑜,美玉也。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2、博闻强志:语出《屈原列传》。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3、随波逐流:语出《屈原列传》。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4、弹冠振衣:语出《屈原列传》。

整洁衣冠。

5、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