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语句流动的结果。在说话、朗读 的过程中,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 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 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在发音上产生 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汉语语音系统里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的表 现形式有:轻声、变调、儿化、‚一‛‚不‛ 的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等,是学习普 通话口语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
1 一、不 + 去声字 → 35 + 去声字 一 地鸡毛 不去 + 2 一、不 + 非去声 → 51 + 非去声 一 声叹息 不来 + 3 一、不 + 词语中间 → 轻声 看一 看 看不见
+ 一、‚儿化‛及其特点
+
+ +
+ +
所谓儿化,指的是卷舌元音er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 节,并使这个韵母因卷舌而发生音变。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因 儿化音变而成的卷舌韵母叫‚儿化韵母‛,包含儿化韵母的音节叫儿 化音节。由于地域上原因,‚儿‛的读音千变万化,导致出现的儿化 的表征亦有所不同。 汉语方言里,北京话以多儿化而闻名。 儿化的基本性质是在原音节发音的同时带上一个卷舌动作。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 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 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如:"花儿"中的"花"和"儿"结合成 一个"儿化音节"。《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 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在汉语中,儿作词尾时读音有变化,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仍然 把‚儿‛按一个独立的字音来读,别人听了,感到很别扭。 读法要领:在念‚儿‛前面一个音节的同时,把舌尖轻轻向上一 卷。增加这样一个卷舌动作,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准确,同 时,也使我们的语言更富有美感。
+
+
+ +
1.‚一‛的变调
+
+ + +++(1)单用或在词语末尾读原调阴平 一、二、三yī、èr、sān 十月一日shíyuèyīrì 一楼yīlóu 初一chūyī 第一dìyī 统一tǒngyī 始终如一shĭ zhōng rú yī 一一过问yīyī guòwèn (2)在去声前读阳平 一路yīlù——yílù 一律yīlǜ——yílǜ 一定yīdìng——yídìng 一概yīgài——yígài 一旦yīdàn——yídàn 一贯yīguàn——yíguàn
+
+ + + + + + + + + + + +
儿化的作用及特点
普通话里的儿化词,大都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或表示 一定感情色彩的作用。 1、语法上,区分词性,使词性发生转化。例如: 画(动词)--画儿(名词) 破烂(形容词)--破烂儿(名 词) 2、词汇上,区别词义,使词义发生变化。例如: 信(信件)——信儿(消息、信息) 头(脑袋)——头儿 (上司) 3、修辞上,表示细小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 鲜花儿、小孩儿、米粒儿、有趣儿 4、北京话口语习惯沿袭下来的: A.说哪儿去了,没边儿没沿儿的。 B.一大早儿就遛弯儿去了。 C.这天儿真好,明儿见。 注意:有时在文章中根据节律的需要,‚儿‛要成独立音 节。如:诗歌中的一些‚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绝 不学痴情的鸟儿‛。非儿化词中的‚儿‛更读成一个音节,如: ‚男儿志在四方‛、‚混血儿‛等
+ 二、儿化的音变规律
+ 儿化韵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大部分北方方言的特点之一,既具有一定
+ + + + + + + + +
的语法功能,又体现了浓郁的口语色彩。 方言区人不容易发好儿化 韵,主要障碍在于有些韵母(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的读音 变化规律: l、音节末尾最后一个元音是a、o、e、ê、u,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韵 母直接卷舌,如: 鲜花儿xiānhuār 台阶儿táijiēr 小狗儿xiáogǒur 2、韵尾是 i、n的韵母,丢掉韵尾,在发韵腹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 小孩儿háir→hár 香味儿wèir→wèr 拐弯儿wānr→wār 唱本儿běnr→běr 3、韵母是 i、ü 要在 i、ü 后面加上一个er(发音比 e 的舌位略前,略 低,舌面要放松,《汉语拼音方案》就写 e ),同时加卷舌动作,如: 小鸡儿 jīr→jiēr 金鱼儿yúr→yuér 4、韵母是-i(前)、-i(后)的,丢掉这个韵母,改成er,如: 树枝儿zhīr→zēr 没事儿shìr→shèr 鱼刺儿cìr→cèr 细丝儿sīr→sēr 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 ng ,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 成鼻化元音并卷舌。如 + 药方儿 门洞儿
一、连读变调及其特点 连读变调: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续的 时候,由于受相邻音节声调相互影响,有些 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这叫做连读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儿 化的音变、语气词‚啊‛的音变。普通话的 连读变调在上声字里表现最为突出。 许多外语没有声调,但是仍然存在连 读变音的问题。
+
+ + + + + + + + +
(2)上声在轻声音节前时,有两种读法: A.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阳平,即[35]。一般是单音节 动词重叠和在一些习惯上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的双音节词语 里。 走走zǒuzou——zóuzou 写写xiěxie——xiéxie 洗洗xǐxi——xíxi 打手dǎshou——dáshou 找补zhǎobu——zháobu 哪里nǎli——náli B.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半上,即[211]。 亲属称谓中的上声重叠词、由‚子‛构成的名词,口 语词基本上都如此变调。 奶奶nǎinɑi 姐姐jiějie 姥姥lǎolɑo 椅子yǐzi 本子běnzi 小子xiǎozi 马虎mǎhu 耳朵ěrduo 老实lǎoshi
+ 除上声变调外,"一"和"不"的特殊变调也是学习普通话时要注
意的。"一"在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读阴平本调,如"惟一"、"统 一"、"整齐划一"中的"一"都读阴平调。在阴平、阳平、上声之 前读去声,如"一周"、"一年"、"一起"等词中,"一"要读成去声 yì。而在去声之前,"一"则要读成阳平调,如"一次"、"一个"、" 一样"等词中的"一"要读成阳平 yí。"不"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 以及阴平、阳平、上声之前都读去声本调,而在去声前则要变 为阳平,如"不会"、"不去"、"不要"等词中的"不"都要读成阳平 bú。 + 除连读变调外,口语中的某些形容词生动形式也有一些变调现 象,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是ABB和AABB两种形式。ABB式形容 词中口语性强的,重叠部分BB变读阴平,如"红彤彤"、"绿油油 "、"沉甸甸"、"慢腾腾"等词中,"彤彤"、"油油"、"甸甸"、"腾 腾"都要读成阴平调。ABB式形容词里书面色彩较浓的,BB仍读 本调,如"白皑皑"中的"皑皑"、"黑沉沉"中的"沉沉"、"金灿灿" 中的"灿灿"、"赤裸裸"中的"裸裸"都读原来的声调。AABB式是 双音节形容词AB的重叠式。口语色彩浓的AABB式BB常读阴平 调,第二个A读轻声,如"干干净净"、"壮壮实实"、"和和气气"、 "慢慢腾腾"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变调的。书面色彩较浓的,如"诚 诚恳恳"、"迟迟疑疑"、"恩恩爱爱"等,都按本调读。上面所说 的口语色彩、书面语色彩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有时要靠说 话的人自己去揣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全读本调而不 读变调。
+ (一)上声的变调 + 上声的变调分为两种: + 1.上声与非上声的连读变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变成半上即由214变为211 + A.上声在阴平前:主[214]——主张[211] + 北方běi fāng 小心xiǎoxīn 曙光shǔguāng + 普通pǔtōng 垦荒kěnhuāng 表彰biǎozhāng + B.上声在阳平前:起[214]——起航[211] + 指责zhǐzhé 羽毛yǔmáo 旅游lǚyóu + 口才kǒucái 草原cǎoyuán 祖国zǔguó + C.上声在去声前:感[214]——感谢[211] + 笔画bǐhuà 丑恶chǒu’è 暖室nuǎnshì + 满意mǎnyì 柳树liǔshù 好像hǎoxiàng
+
+
+
+ +
+
2.上声与上声的连读变调 (1)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上声变成阳 平,即由214变成35。 感慨gǎnkǎi——gánkǎi 保守bǎoshǒu—— báoshǒu 也许yěxǔ——yéxǔ 美好měihǎo—— méihǎo 管理guǎnlĭ——guánlĭ 可以kěyǐ——kéyǐ 手表shǒubiǎo——shǒubiǎo 了解liǎojiě——liáoji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