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佛幼儿园幼小衔接感悟
付瑞红
幼儿园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
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过渡期,这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
关注的问题。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的培训以及培训师的实际经验分享,我收获了
很多,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习惯的养成,还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
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
员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通常情
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幼儿智能开发上予以较
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
准而不同。
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孩子上要尽可能做到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
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
家庭的气氛也影响
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
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
粗鲁等不良性格及攻击性行为。
2、加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好的影响。
一
个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成就动机低,就会消极被动,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也会半途而废。
久而久
之,将会阻碍幼儿身心的发展。
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多种兴趣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幼儿来说则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有的家长在训斥孩子时常常口不择言: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好,人家的孩子多聪明,你看你笨死了。
家长在生气的时候什么话都能说出来,却不知你这一句气话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忌讳用“傻瓜”、“没用的东西”、“笨蛋”等侮辱性的语言。
孩子的成长是从认识错误开始的,认识错误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感谢讲师的培训,我们会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过度。
幼小衔接感悟
时彦鲁
讲师幼小衔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幼小衔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她又结合学前班实际工作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学前班进行教学工作。
学前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
幼儿不同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好模仿,是非观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人。
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我们也将培训内容转达给家长朋友,家园共育做到幼小衔接过渡期。
幼小衔接感悟
李香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幼儿学习环境的改变,加上学习任务的加重,使孩子在初进小学时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通过这次培训更加深了我对幼儿所应达到能力的了解,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引起关注,小学老师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接受你,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孩子尽快适应这个学习环境,家长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
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出错
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
孩子的学习情况。
同时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
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孩子的
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幼小阶段应是孩子能力发展和培养的一个关键期,所以老
师和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做好这些工作,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家
长也放心省心。
感谢讲师的培训与分享,我们也将学到的知识和内容传递给家
长朋友,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过度。
幼小衔接感悟
张凤云
幼小衔接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
和老师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听了讲师的讲座后,
跟深有感悟,并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如下:
一、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
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
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
持要求,坚持检查,例如:我班的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时间长了幼
儿失去了新鲜感,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
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是很重视,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班后,我会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二、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
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
另外,我还经常通过一些活动,如:多次参观小学、
“大带小”活动、“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的基础上,又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我们让班上幼儿与小学三年级伙伴交往,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三、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
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
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
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