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演奏家简介笛、箫1、张维良老师简介张维良:男、1957年11月出生。
笛子演奏家、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笛箫演奏家、教育家。
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中国竹笛学会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副主任。
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组第一名;1983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一等奖;1987年获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集体一等奖;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1995年CD专辑《箫的世界》获中国金唱片奖;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1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MTV获中央电视台“新光杯”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2年获北京市“德艺双馨”奖;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竹梦》音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
出版著作《笛子演奏法》、堂内录制了个人笛子独奏专辑《惊破梅心》和琴箫专辑《云水吟》、《琴箫引》,被音乐界推崇为精品。
他几度出访日本、美国、新加坡、朝鲜及港澳地区,他的名字多次被编入当代名人录·········3、沈英彪老师简介1970年生于杭州。
从小就表现出非常的音乐天赋,能熟练演奏笛子、口琴、二胡、吉他等乐器。
先后师从中国著名笛箫演奏家罗守诚先生、著名笛箫演奏家陈杭明先生研习笛箫,并得到中国音乐学院张维良教授的指点。
他演奏的洞箫音色纯美、韵味隽永、除了继承了传统的洞箫演奏风格以外,更注重和发扬洞箫音乐的严谨性。
在虚心向老师学习的同时,他还刻苦钻研洞箫的演奏技巧,并成功运用深厚的气息控制力,将洞箫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洞箫的表现力。
其论文《浅谈箫的音域》、《走进箫的自由王国》发表在2003年4月期《乐器》杂志及中国民族音乐在线网。
凭着对洞箫艺术的一腔热爱和执着,他不断研习各派特点,取各家之长,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含蓄优美,儒雅细腻的演奏的风格及严谨规范、循序渐进的学院式教学体系。
他始终将继承发扬中国的洞箫教学事业视为己任,1999年起他先后在杭州西子艺术学校、浙江西湖琴社、浙派琴筝乐府、浙江中医学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地任教,培养了数百名笛、箫学生。
2002、2004年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为“优秀考级指导教师”,现任浙江西湖琴社副秘书长。
在中国洞箫的演奏和教学理念上,他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西方音乐严谨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归纳,探索普及洞箫艺术的道路。
为中国洞箫艺术从民间走向学院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并致力于让更多爱好洞箫的同仁,通过学箫、研箫、论箫、品箫、来了解、热爱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共同丰富多彩的人生。
4、马迪老师简介马迪1956年出生于西安。
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1]九岁开始学习吹奏笛子,197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元修和先生。
1980年又考进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先后受益于谭谓裕及陆春龄等老一辈知名的笛子大师。
1982年毕业后,就职于陕西省歌舞剧院,担任首席笛子独奏演员。
现被聘为西安音乐学院笛子导师,西安文理学院音乐系教授、‘马迪笛箫联谊会’创办人和会长。
秦汉的辉煌,隋唐的鼎盛。
古城虽盛景不再,然其醇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内涵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马迪——生长在这片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人,在继承传统笛子演奏方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先后创作了揉音等许多新技法,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
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成为中国西部音乐的代表,无论在演奏技巧上或作品创作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笛艺界独树一帜。
在马迪先生数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塞上风情》、《纺线线》、《望乡》、《春夜喜雨》、《晨曦》、《登幽州台歌》、《山居秋暝》、《赶牲灵》、《秦川抒怀》、《大漠》、《看秧歌》、《远韵》、《跑旱船》等数十首优秀乐曲。
其中《秦川抒怀》在海内外影响极广,多次被指定为国内及国际笛子大赛的决赛曲目,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马迪先生的“长安乐派”笛子演奏技法及其艺术风格,既有粗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温婉细腻典雅之韵,其精湛的笛艺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博得了民乐界广泛的好评,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被誉为“西部第一笛”。
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马迪逐渐为广大听众所熟悉,并成为中国笛子演奏家中的佼佼者.马迪先生集演奏、作曲于一身,对笛子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的艺术造诣和才华已臻炉火纯青。
他凭一支竹笛弘扬秦风古韵,让世人领略八百里秦川浓郁的西部风情。
获奖情况1989年:参加“中国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进入前八名,获“优秀笛子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老师(右)演奏奖”和“优秀作品奖”。
1998年:被评为陕西省跨世纪十大青年音乐家,荣获“德艺双馨青年音乐家”称号(由陕西省文联、文化厅联合颁奖)。
2003年:在首届中国青少年演艺新人推选活动陕甘宁分赛区获得“优秀园丁奖”。
2004年:在首届中国青少年演艺新人推选活动北京决赛区,获得笛子专业组“优秀园丁奖”。
辅导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笛子专业组第一名、全国笛子业余组第一名。
演出情况2001年:在台北国家音乐厅举办了“长安笛韵”笛子演奏会。
2002年:在日本与音乐家东仪秀树联合演出“东方时空”音乐会。
2003年:在台北国家音乐厅举办了“秦川风情”笛子演奏会。
2004年:在香港举办了“西北风情”笛子独奏音乐会。
2005年11月:在台湾台北国家音乐厅与德国长笛演奏家、日本尺八演奏家同台演出“当东方遇见西方”音乐会。
讲学情况2002年:在西北工业大学举办了笛子艺术讲座。
2003年:在杭州“中国笛子夏令营”举办了笛子艺术讲著名笛子演奏家马迪座。
2004年:在广东中山市进行了笛子艺术讲座。
2004年:应香港笛子协会之邀,在香港举办了笛子艺术讲座。
2005年:在西安文理学院进行了笛子艺术讲座。
赴福建泉州华韵艺术学校讲学。
2006年:应邀赴台湾讲课教学。
媒介报道2004年:中央国际广播电台专题介绍个人艺术成就。
2004年:西安电视音乐台专题介绍个人艺术成就。
2004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个人电视音乐片“墨竹”。
作品书籍1、《秦川抒怀》马迪笛子作品演奏CD专辑片,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2、《中国笛子基础教程》,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3、《长安笛韵》中国竹笛名家系列笛子演奏会实况VCD光碟,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4、《长安笛韵》笛子独奏曲集,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5、《秦川风情》中国竹笛名家系列笛子演奏会实况DVD光碟,台湾琴园出版发行。
6、《箫基础教程》,陕西旅游出版社发行。
古筝1、王中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现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
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古筝学会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全国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年演奏家艺术团副团长。
兼任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中国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古筝演奏方面,王中山先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
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
他举重若轻的弹奏技巧、飘逸洒脱的“王者风范”令人瞩目,被誉为“筝坛圣手”。
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筝艺术家之一,中国现代筝演奏新技法的领军人物。
在古筝技法开拓方面,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创造性地运用轮指技法、并在中国筝上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义甲的形式进行演奏,丰富和增强了古筝双手演奏技能;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为之一新。
目前,这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广泛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在古筝创作方面,他为国家核心刊物撰写文章多篇,创作或改编许多古筝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部分作品被列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古筝专业的教学曲目,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考级机构的高级曲目,中国最权威的民族器乐大赛如:中国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中国音乐家协主办的“金钟奖”等比赛也把他的作品作为这些权威赛事的规定曲目,广为流传。
在古筝教学方面,成果显著,其学生多人在中国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国内及国际顶级专业比赛中屡获殊荣,倍受关注。
培养出的部分优秀学生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国家级艺术院团的筝演奏家和教师。
作为当代中国古筝艺术的集大成者,在教学之余,他还参加中央电视台等机构主办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并在数十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剧中配乐。
先后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古筝考级曲集》(主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古筝考级曲集》(主编)、《中国古筝优秀作品选集》(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考级指导》、《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考级示范》等书籍和音像制品,发行了《汉江韵》《望秦川《岳飞》《孟姜女》等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和数十张教学光盘。
曾出访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大力推广古筝艺术。
在新加坡、香港、台湾、澳门和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国内外近百个大中型城市,先后举办了一百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
作为中国当代最受欢迎的古筝艺术家之一,他迄今保持着中国古筝演奏家有史以来举办独奏音乐会最高的纪录。
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人民音乐>、<乐器>等海内外报刊杂志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云岭音画》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
他的艺术生平现已被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2、古筝·吉炜简介吉炜,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音协古筝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委员。
习筝二十载,少年时曾获“全国十佳金童”称誉,十二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连续六年荣取一等奖学金。
学绩突出,被免试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大学。
2002年本科毕业后,在众多名师优秀学生的激烈竞争中,以外校学生身份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唯一一名古筝专业硕士研究生。
五岁,启蒙于刘巧君老师。
少年时,师从已故中国古筝大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邱大成先生。
中学和大学时,师从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