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刊业的今天、昨天与明天2

报刊业的今天、昨天与明天2

( 《“U化战略”:纸媒生存的大趋势》《新闻战线》2007年2期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5月正式成立 。2005 年7 月18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 “八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 ) “六刊” (《城市画报》、《南方人物周刊》)
三个网站(南方网、南方报业网、奥一网) 一个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络空间扩展做大”。其标志:“天极网”代替了《电脑报》网络版;“赛迪
网”代替了《中国计算机报》电子版。(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P103)
3.拓展新型接收媒体阶段。主要特征是“创新”文本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
女报•彩信版》。2006年12月13日《广州日报》推出《广州日报移动数字报
海南手机报
电子纸
索尼公司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的电子书产品Sony Reader PRS-500
电子纸
最新全彩可折叠电子纸屏幕概念产品
中国著名传播学学者喻国明提出了媒介 发展的 U化战略:“Unite(融合) Universal (普及) User (用户)Unique (独特)
Ubiquitous(无处不在)。”
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罗杰 ·菲德勒 明安香 华夏出版社 2000
报纸数字化转型的原因:
A.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报纸数字化转 型的直接推动力。
B.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的需求成为报纸数字化转 型的根本动力。
C.纸媒传播观念的更新:“宣传本位”—“传播 本位”的回归。
D.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成为报纸数字化转型的 一个诱因。
第一部分 媒体发展篇 ☼报刊2
▲网络时代报纸的数字化生存(了解) ▲报刊的数字化转型分析——以精品购物指南
为例(掌握) ▲报刊媒体人才需求情况介绍。(了解)
网络时代报纸的数字化生存
主要内容: 1 了解报纸数字化转型的原因 2 掌握报纸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3 理解报纸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传播媒介的 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 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
多媒体数字报纸的发展历程:
• 2006年2月20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于正式推出全国首家数字报。
• 2006年8月1日中国第一份互动多媒体报纸《宁波播报》 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宁波网问世。
• 2007年4月8日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 温州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 报》《温州商报》在全国上线发行。
纸质
多媒体数字报纸
多媒体数字报纸的概念:
• “多媒体数字报纸”也被成为“数字报纸”或 者“多媒体互动数字报纸”。它指的是在保持 纸质报纸原有版式的基础上,同时又融合了网 络阅读新闻的方便和快捷的新型网络媒体。
• 著名学者闵大洪认为:“多媒体数字报的形态 实际上是紧随多媒体网络杂志发展而来的。从 底层技术的角度看,目前大多数字报的形态是 基于PDF版的Flash形态。”
E.政策法规的支持成为报纸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 障。
F.纸媒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这是由“事业性质, 企业经营”的属性决定的。
推力
技术诱因
报纸的 数字化转型
经济诱因 市场诱因
从历时的角度来审视其发展历程:
• 从报纸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开始追溯,我国报纸的数字 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标志是计算机激光照排系 统和平版胶应用。
• 2008年8月1日中国宁波网隆重推出新一代数字报纸 《播报2.0》。这标志着我国首份真正原创多媒体数字 报正式诞生。
• 截至08年12月7日全国共有498份数字报纸。(来源爱 读爱看网)
多媒体数字报纸的魅力: • 第一、数字化的全新阅读体验。 • 第二、多媒体化的视听震撼。 • 第三、互动性构建新型传受关系。 • 第四、“海量信息”和个性化阅读。
• “媒体多品牌战略” : 深耕传统平面媒体 ,加快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发展, 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
未来的网络:
• 从协议来看,下一代网络是基于IPV6的网 络。
• 从资源来看,下一代网络是网格网络。 • 从内容来看,下一代网络语义万维网。 • 从带宽来看,下一代网络是高速互联网。 • 从移动来看,下一代网络是移动互联网。 • 总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影相随的
纸》,开创了新的读报形式:读者通过一个相当于1/8版《广州日报》大小的
电子阅读器,从网上快速下载电子版报纸、随身携带离线阅读。
报纸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报纸的数字化表现形态
纸质 + 光盘
纸质+光盘+新闻网站+多媒体数字报纸+手机报纸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纸质+光盘+新闻网站+多媒体数字报纸+手机报纸+电子纸
(闵大洪. 数字传媒概要.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
• 但是,那只是报纸生产的局部环节,报纸的媒介形态 并没有发生改变。今天我们探讨的是网络时代我国报 纸的数字化发展历程。也就是我国1994年全功能接入 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大事记》)之后报纸的发展。
报纸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根据媒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郝雨概括的媒介进化原则:“1.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一切形式 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2.形态 变化:新媒介都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3.增值:新出现的传播媒介 的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张国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P26-27
1.网络版(电子版)阶段:主要特征是“借鉴”。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走上互联网,开创了中国内地报纸上网 的先河!即《中国贸易报》 是我国探索报纸数字化发展的“先锋”。
2.报网互动的阶段:主要特征是“报网互动”。
在这个阶段,报纸上网告别了“拷贝报纸内容”的网络版,而是在“信
息内容和形态上办出特色,提供网络多种服务功能,创意十足并且决心在网
网络。
网络融合是为了能够共享内容
网络融合
渠道
服务
内容融合
网络融合以网络融合为前提
平台
终端融合
终端融合是 网络融合和内容融合
的成果体现
通过对报纸媒介形态变迁原因和发展历程的探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总体趋势来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显著特征。报纸与网 络等新媒体的融合将成为纸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