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解社会突出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论文

化解社会突出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论文

化解社会突出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摘要】稳定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铁律,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课题,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

“稳定压倒一切”。

湖南省永州市是一个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以及我国经济转轨伴生的负面效应等方面原因,致使该市历史遗留与现实产生的矛盾与纠纷叠加,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发展地方经济为主要抓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稳定稳定是人类追求的最大目标,是为之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重基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出,整个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漫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始终存在着一个社会稳定问题。

不仅在其第一阶段,即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在其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社会稳定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面临诸多改革、发展与稳定问题,尤其是稳定问题更显突出与迫切。

本文以湖南省永州市社会稳定情况为例,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原因及对策进行粗浅探讨。

1.永州社会稳定面临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永州各级各部门非常重视矛盾纠纷排解工作,不断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措施,切实做到事要处理好、问题要解决好,尽最大努力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

1.1城乡、贫富矛盾加速凸显当前我国城乡关系不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城乡矛盾问题不解决,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和谐社会的公平公正、团结友善,就难以实现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秩序,因此,解决城乡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当前,永州城乡矛盾主要表现在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城乡投资失衡、资源要素流动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等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因各种原因导致了居民财富向小数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贫富矛盾日益突显。

2010年,永州的基尼系数为0.48,处于贫富差距较大区间,最富的城镇居民与最穷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达30:1。

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出现“仇富”现象和行为,影响社会稳定。

1.2利益分配、调整矛盾加剧利益问题尤其是经济利益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利益问题造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占全部矛盾与冲突的70%以上。

闻名全国的云南孟连事件、浙江钱云会事件、贵州瓮安事件、广东乌坎事件以及永州的珠山事件等,其深层问题都是利益分配与调整的矛盾所致。

当前,在永州,因经济发展快速、城市扩张加速、承接对接提速、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利益冲突现象有所加剧,主要表现在:山林权属纠纷、水利权益纠纷、矿产权益纠纷、征地拆迁利益纠纷、土地流转权益纠纷、医患纠纷等。

2010年,上述矛盾与纠纷在全市所有矛盾中占近七成。

1.3党群、干群矛盾时有发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格局和关系,不可避免地触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样化,会因为现行的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不同阶层之间发生利益矛盾,又极易集中到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身上,演化成党群、干群矛盾。

尤其是社会分配不公、干部腐败问题更是客观地激化了党群、干群矛盾,一些群众动辄封桥堵路,静坐党政机关,直至出现过激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在永州,此类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各级党和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1.4信访、处访工作矛盾突出近五年来,永州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注重源头防范、畅通信访渠道、狠抓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等举措,全市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年均下降12.8%,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因历史、工作思路、财力等原因,信访、处访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五类信访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涉军、涉法涉诉、涉企、涉城、涉农等。

二是“信访维稳特别防护期”问题突出。

主要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重大会议、节日庆典、重大活动期间,一些信访人员择机上访、赴省进京登记挂号,给当地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委政府制造压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是难息访的信访老户问题突出。

这些上访老户信“闹”不信“理”,信“多”不信“少”,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信“网”不信“访”,给信访、处访问题制造了不少麻烦,给当地政府带来了众多困难。

2.突出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2.1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伴生的负面效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现了“时空压缩”式的发展。

当前,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利益调整的大环境下,社会整体结构、资源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

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会相互竞争和冲突,从而诱发许多社会矛盾。

一是体制改革与群众期望差距明显。

我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的改革与人民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部分干部“四深入”不够。

主要表现在干部深入群众、深入村(社)、深入项目、深入企业不够,急功近利,作风漂浮,遇到问题和矛盾采取“拖”、”躲”、“捂”、“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矛盾调处部门责、权、利不对等。

主要表现在乡镇等基层组织由于有责无权、责重利轻,“一票否决”压力大,对群众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减弱,难以调处一些矛盾与纠纷。

四是少数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其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不足还没有得到有效纠正,一些资源和权力部门的人员,在利益面前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导致了一些社会纠纷和矛盾,损害了法律的威信和公信力,影响了社会稳定。

2.2永州经济发展不快且问题较多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0年,永州市内县区人均gdp存在很大的差距,冷水滩区的人均gdp是宁远县的2.6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新田县的3.12倍。

二是利益分配不公平。

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行业间职工最高与最低收入比为2.4:1,国有、集体与非公企业单位职工收入比为1:0.75:0.74,以上差距有越来越大之势。

三是思想解放不给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证明,思想越解放,经济发展就越快。

永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承接对接项目日益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得益于思想的深入解放。

但与周边地市相比,永州的思想解放程度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影响投资、承接对接环境,影响了推动发展的政策、制度、体制环境,不仅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而且还引发甚至激发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宁。

2.3社会保障水平低且保障力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2011年,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快速发展,逐步由“政策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

但仍存在社保覆盖范围不够宽、参保人员待遇水平不够高、社保基金征缴力度不够大、社保基金监管不够严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永州“六城同创”息息相关,与建设全面小康永州息息相关,处理不好,极易产生社会矛盾与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化解社会突出矛盾,推动永州社会稳定发展3.1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永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十二五”发展地方经济的主攻方向:一要以转变方式为重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重点做好“改、培、节、融”四字文章。

“改”,就是要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建材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

“培”,就是要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和光伏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及再生资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节”,就是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按照省定“两型”标准,扎实推进节能、节水、节地工作,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和税源足的项目。

“融”,就是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突出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四大环节的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要以抓好“三农”工作为重点,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必须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农业做大做强,助推农民实现“观念致富”、“增收致富”、“技能致富”和“脱贫致富”。

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高质量编制好村庄规划,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要以突出增强后劲为重点,加速推进立体交通网络、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能源保障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要以突出扩大内需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提升商贸服务,加速推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上述举措抓住了永州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必将推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2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干部的工作作风是一个单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也是我们党良好形象的窗口。

永州市委政府每年都组织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推动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取得较大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观念陈旧、不思进取,深入不多、服务不够,履职不力、执行力差,办事拖沓、效率低下,利益驱动、行为失范,管理松弛、问责不严。

为纠正上述问题,市委在2012年实施了“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

“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即深入群众、深入村(社)、深入项目、深入企业,机关与村、企业结对子,机关干部与贫困户、困难职工结对子,群众对机关的满意度进行测评。

市委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务必要明确“四深入”作风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务必把握“四深入”活动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大力推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的歪风邪气,切实解决作风粗暴、办事不公、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主动与群众打交道,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及时预防的化解纠纷矛盾,畅通信访渠道,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取信于民。

同时,市委陆续出台了“六个一律不准”、“十个严禁”和以治懒、治散、治奢为主要内容的“三治”等规定与活动,并组成专门机构对各县和市直各单位开展“四深入”活动进行专题检查、督导与测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