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监督管理办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节能技术监督的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节能技术监督的管理工作。
2 引用标准国家《节约能源法》,原电力工业部颁发的《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山西省电力公司《节能技术监督制度(试行)》3 管理内容与要求3.1 监督机构成立以生产副厂长为组长,运行付总为副组长,发电部、市场营销部等负责人任领导成员的节能监督领导组,车间、班组组成三级节能监督管理网。
生技部设立节能技术监督专责人,负责节能监督日常工作。
3.2 监督职责3.2.1 厂级节能技术监督职责a) 贯彻执行上级的节能技术监督规定,监督、检查本厂的贯彻执行情况。
b) 制定本厂节能监督工作计划,监督和检查各部门节能监督工作的执行情况。
c) 每月由运行副总组织召开一次节能技术监督分析例会,总结交流监督经验,分析节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d) 对本厂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节能技术监督,包括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效果的测算评定和效益评估。
e) 对严重影响锅炉,汽机等节能指标的重大缺陷和设备问题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f) 建立健全与节能监督有关的运行记录,技术改造,试验研究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档案。
g) 对煤、电、水、汽、油等计量装置进行监督。
h) 负责入炉煤皮带称定期校验。
i) 负责监督节能奖惩办法的执行情况,表彰和奖励对节能作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
3.2.2 (部)车间节能技术监督职责:a) 贯彻执行厂部节能技术监督规定,监督检查本(部)车间贯彻执行情况。
b) 制定本车间的节能技术监督工作计划,督促检查本(部)车间的节能项目的执行情况。
c) 每月由(部)车间节能员组织召开一次节能技术监督例会,分析节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报生技部。
d) 建立健全本(部)车间与节能相关的运行、检修记录,及技术改造等有关的资料档案。
3.2.3 班组节能技术监督职责:a) 贯彻执行厂部、(部)车间节能技术监督有关规定,检查本班组的彻执行情况。
b) 积极参加(部)车间的节能监督例会,分析班组节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向(部)车间提出整改措施。
c) 负责本班组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监督。
3.3 科室、部门的职责分工:3.3.1 发电部管理办a) 按原能源部颁发的《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及电力工业部《节能技术监督规定》要求,对凝结器胶球清洗情况及锅炉受热面吹灰器等装置的投运情况及效果进行监督考核。
b) 对能源消耗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和分析。
c) 组织有关人员对锅炉进行优化燃烧调整试验,对煤粉细度及其分配均匀性。
一次,二次风配比及总风量,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磨煤机运行方式等进行调整试验,制定针对常用炉前煤种在各种负荷下的优化运行方案。
d) 主要系统和设备试生产,大修以及进行重大技术改造后,参照有关试验规程标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性能试验,为节能技术监督提供依据。
e) 对影响机组经济性较大,需要通过设备检修解决的缺陷,属标准检修项目,按相关标准进行检修及验收;对于非标准项目,制定予达到的标准,检修完成后进行经济性能和指标的检测和考核。
f) 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按时报送节能技术分析报告及工作总结。
g) 负责组织全厂节能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员的节能意识。
h) 按照电网调度和日负荷曲线要求,确定机组运行方式,使全厂经济运行。
i) 根据全年的目标,每月将指标分解到(部)车间。
j) 加强信息交流,将国内外及同类型机组供电煤耗率的先进水平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
k)每月底组织盘油并负责燃油消耗情况考核.3.3.2 试验中心a) 对入炉煤连续采样器的运行进行监督,检查。
(详见原煤连续采样管理及考核办法)b) 每月组织对入炉煤电子皮带秤进行实物校验。
c) 对汽轮机大、小修前后进行效率试验。
汽轮机大修后的效率恢复值应大于上一个大修间隔期内效率降低值的95%。
d) 对锅炉大、小修前后进行效率试验。
锅炉设备大修后效率应达到设计值或该炉运行的较好水平。
e) 每年每台30万炉进行一次锅炉效率及各项损失测试。
f) 每年每台300MW机组进行一次机组热耗率试验。
g) 每年对300MW各台给水泵进行效率测定。
h) 严格按原能源部《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要求,定期对锅炉进行漏风试验。
五、六期机组锅炉漏风系数至少每月测试一次。
达到下列标准:炉膛:O.05 省煤器:一级O.03 两级O.05再热器:0.02 除尘器;0.05(电除尘0.03)过热器:O.02 空气预热器管式每级 0.O5 旋转式0.10i) 严格按能源部《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要求,定期对制粉系统漏风率进行测试。
300MW机组锅炉每半年一次,应不超过表1所列数值j) 定期试验报告要有试验运行方式,仪表等级,性能数据要完整可靠,试验分析要指导生产。
k) 大、小修试验通过分析,查出机炉设备及系统在经济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对检修工作提出要求。
表1 300MW机组锅炉漏风率规定值干燥介质磨煤机出力(吨/时) 漏风率(%)(以干燥剂数量为基数)空气 10-20 35烟气与空气混合物 40空气 20-50 25烟气与空气混合物 30空气 51-70 20烟气与空气混合物 25l) 大、小修后试验要对大、小修工作作出评价,并指出存在问题,供下次设备检修安排处理。
m) 热力试验报告是设备经济性能的档案,正式试验报告要存入技术档案室。
n) 按年、季度定期填报监督报表报节能专工。
o) 贯彻执行国家和部颁有关计量规程、制度和标准。
p) 通过计量管理网络对能源计量器具的选型、准确度、稳定度、测量范围和数量进行监督,保证满足能源定额的需要,建立校验、使用和维护制度。
q) 进厂油、供电、供热及厂用电、用水,必须1OO%检测,并依次要求配备检测计量器具。
关口电能检测仪表,其不平衡率应符合部颁有关规定。
r) 能量计量器具配备率应达到IOO%,计量检测率95%,在用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 IO0%。
s)每周一至五对#11-14炉飞灰连续采样器进行采样校验。
3.3.3 经营部a) 负责编制年度全厂生产指标计划。
b) 供电煤耗计算要符合部颁规定"火电厂供电煤耗统一以入炉煤计量和入炉煤机械采样分析后的发热量计算,反平衡校核。
c) 加强非生产用能管理,非生产用能与生产用能严格分开,并且准确计量和统计。
d) 每季组织统计、财务、燃料专业,对发供电量燃料收支进行平衡。
e) 每月计算供电煤耗定额值,保证全年供电煤耗完成值≤定额值。
f) 积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
g) 加强供热管理,严格供热合同,采取措施,减少供热损失。
h) 每月参加盘油工作。
3.3.4 发电部一、二车间;a) 运行人员要树立整体节能意识,不断总结操作经验,使各项运行参数达到额定值,提高全厂经济性。
b) 锅炉司炉要掌握入炉煤的变化,根据煤种煤质分析报告及炉膛燃料情况,及时调整燃烧,经常检查各项参数与额定值是否符合,如有偏差要分析原因并及时解决。
凡影响燃烧调整的各项缺陷,应及时填写缺陷单并通知有关部门。
c) 按照规程规定做好锅炉的吹灰工作,使锅炉经常处于最佳运行工况。
d) 改善操作技术,努力节约点火和助燃用油。
e) 保持汽轮机在最有利的背压下运行,每月进行一次真空严密性试验。
300MW机组真空下降速度大于 4O0帕/分(3毫米汞柱/分),应检查泄漏原因,及时消除。
f) 定期对六期凝结器进行胶球清洗,应使投入率>9O%,收球率>9O%。
g) 保持高压加热器的投入率>95%以上。
要规定和控制高压加热器启停中的温度变化速率,防止温度急剧变化。
维护正常运行水位,保持高压加热器旁路阀门的严密性,使给水温度达到相应值。
h) 对反映机组经济性能的参数和指标,如;主蒸汽温度、压力、再热蒸汽温度、排烟温度、氧量、飞灰可燃物、炉效、给水温度、高加投入率、真空、凝结器端差、循环水入口温度。
循环水温升、汽机效率、以及辅机用电率等运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调整。
i) 加强化学监督,搞好水处理工作,严格执行锅炉定期排污制度,防止锅炉、凝结器,加热器等受热面以及汽轮机通流部分发生腐蚀,结垢和积盐。
j) 每月对每台机高压缸、中压缸保温、机主蒸汽/机再热蒸汽管道保温温度以及每台炉燃烧器外壁(最大)、炉主蒸汽管道/炉再热汽管道、尾部受热面、炉膛外壁保温温度进行测试。
当周围环境温度为25℃,保温表皮温度不得超过50℃。
3.3.5 燃料部a) 队根据不同煤种及锅炉设备特性,制定煤的掺烧方式和掺烧配比。
b) 对原煤连续采样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使采样器投入率≥95%并保证煤质化验的煤样有代表性。
c) 对入炉煤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检验。
d) 对人炉煤按规程规定进行工业分析,及时提供给运行人员。
并对入炉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灰份,空气干燥剂挥发份进行监督。
3.3.6 检修部a) 按规定做好冷水塔的检修和维护工作,采用高效淋水填料和新型喷溅装置,提高冷却效率,使循环水冷却塔温降≥8℃,循环水冷却塔出日温度不高于湿球温度7℃。
b) 加强热工仪表管理,做到装设齐全,指标准确可靠(详见热工监督管理)c) 保持锅炉炉顶及炉墙的严密性,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使漏风系数达到规定要求。
d) 不定期对空预器间隙进行调整,减少空预器漏风。
e) 加强对飞灰连续采样器的维护,准确率达到95%以上。
f) 做好设备、管道及阀门的保温工作,使管壁温度在规定值内。
3.3.7 粉煤灰公司加强电除尘的运行及维护,使电除尘投入率>95%。
4 检查与考核4.1 本标准由主管厂领导进行检查。
4.2 本标准按《太原第一热电厂通用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提出本标准由发电部负责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育华审核: 冯明池审定:批准:本标准由发电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