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7、规划用地坐标及红线图
二、现状分析
黄花岗公园位于广州市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
本项目位于黄花岗公园内西南侧方向,规划用地面积5400平方米,地块东南侧与先烈中路贴临,其余三面与公园绿地相临,公园内风景秀美,景色宜人。
周围交通设施便利,有多个公交站、地铁站可到达黄花岗公园附近,市政配套设施配套完善,建设条件成熟。
用地现状地形为小山坡地,地块形状规则长方形,整体朝向为北偏东44.33度,园区内部用地与外部先烈路约有2米多高差,地块内部场地高程相对较为平缓。
如何利用园区内外的地形高差,如何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自然合理的公园休闲餐厅是本方案考虑的重点。
设计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处理好用地内外两米多的高差。
我们引进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概念,采用园林建筑的多种设计元素,力求将建筑融入环境中,同时又能提升餐饮建筑的餐饮气氛和品质。
所以本方案从入口到到建筑内部共分三个层次:“入口迎宾景观跌水—江南休闲庭院—宜人舒适的室内用餐环境”,维持了空间流动性的变化,让人有一种步移景异的感受,顾客进出餐厅时会产生一种有趣的层次感。
三、规划原则
尊重自然——充分尊重原始生态地形,尽量保留基地原有的树木、竹林和植被等,为本方案塑造绝佳的自然景观资源,并将建筑布局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景观最大化原则——将主要建筑面及主要的功能房间面朝主要的景观带,注重房间的“均好性”,强调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景观朝向,诸如竹林、水景、绿岛大树等景观,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渗透。
尊重生态环境——采用科学的生态学分析方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引入景观建筑的概念进行设计,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观景面。
四、交通组织
本方案实行人车分流,停车场就近设置在北面入口处,车辆不需要经过园区
的其他地方,直接就近停放于入口处,减小使用干扰,方便出行。
设置合理的后勤服务流线与顾客流线,餐厅主要顾客出入口设置在东北侧,厨房后勤出入口设置在西侧,从而避免顾客流线与服务流线的交叉影响。
园区步行系统结合水景以及建筑进行布置,形成枝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健康步行道系统,高低错落,自然有序。
建筑室外设置多处休闲区,增强室内外景观的渗透,顾客可以闲情慢步于林荫水岸的和谐环境中,营造出自然清静的餐饮气氛。
五、景观设计
本方案根据地势的不同,景观设计参照传统造园手法,因地制宜,避重就轻,同时结合现代设计元素,以“现在的元素”重新演绎“传统”,为餐饮建筑打造一处良好的饮食环境。
室外景观竹林、休闲花架、精美绿化汀步以及室外景观水池等逐步递进的室外空间组织,将层层绿意渗透进每个房间。
景观绿化设计除了采用当地特有的植物,如桂花树、榕树、竹子等植物,同时考虑到餐厅处于树林、竹林、水边,自然界的昆虫动物(比如蚊子、苍蝇等)会对餐厅的使用造成干扰,在植物的配置中搭配了驱虫、驱蚊的品种,如七里香、食虫草、驱蝇梅、驱蚊草、万寿菊等。
另外在室内摆放一些季节性的花卉,如:茉莉花、夜来香、杜鹃花、除虫菊、薄荷等植物花卉,通过绿化装饰有效的起到驱蚊虫的作用。
设计中我们尽量保留原有的大树及成片的竹林绿色体系,更注重整体景观和绿化小品的搭配,增加多处的有机形点状花池,休闲桌椅等,整体统一而变化丰富,适合游人、顾客日常活动的绿化小环境景观。
休闲庭院的绿化设计追求品种的多样化,层次的丰富性,注重轻松自然的植物布置和宁静休闲空间的营造,配合园区的高差地形、水体,形成轻松惬意、温馨的休闲景观环境。
休闲庭院的滨水空间植物营造,强调种类的多样性,将岸生的乔灌木沿水边种植,以水岸两栖的乔灌木逐渐向水中过度,并注重疏密关系,最后在水中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花卉,营造多样化的绿色滨水休闲空间。
静态的水面——即兴爆发的音节。
景观庭院——景观水池——迎宾跌水的设计强调“现代与传统岭南园林相结合”理念,以斑斓的彩色解构分割,现代与传统交织,在浓密的绿荫背景下鲜明醒目且富有动感。
六、建筑单体设计
总体思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引入景观建筑的概念进行建筑设计,提供多方位的观景面,既要充分发挥公园休闲景观优势的特点,又要营造出良好舒适的餐饮气氛。
建筑造型现代简洁大方,具有创意,同时又表现了中式餐厅建筑的豪华而又内敛的品质。
6.1平面功能设计:
本方案建筑平面功能分区合理,平面布局采用散点式的布局方法,采用单廊式的组合。
通过敞开式外廊的连接,将大餐厅、小包间和厨房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穿主入口的接待大厅后,服务员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线引导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到达不同的餐厅位置,各个功能房间围绕着休闲庭院和敞开楼梯展开,各使用功能自成一区,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极大程度的满足了中式休闲餐厅建筑清静舒适
要求。
功能第一,精雕细凿。
餐厅设计关注点集中消费的人群和档次上,设计能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餐厅的经济性和环境舒适性同时得考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靠近入口处设置有150座的大餐厅,配置了小型舞台,能满足婚庆宴席的使用要求。
中、小包间注重房间的景观面,同时也考虑到其私密性的需求,房间均设置有大面积的玻璃景观窗,同时室内配置竹制卷帘,客人可以选择边欣赏窗外优美宜人的景色边谈笑风生的就餐,也可以拉上竹制卷帘举行正式的商务酬宾宴席。
中、小包间内配置有独立使用的卫生间及部分准备间,提升了餐厅整体的档次和饮食品质。
所有餐厅房间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环境景观极佳。
厨房及后勤配套房间齐全,并设置有单独的杂物院,为餐厅的正常运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平面分区合理,基本分区为厨房后勤服务区、公共大餐厅区和中、小包间区三部分,空间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厨房后勤服务区用房布置在地块的西南侧,位置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区,将其对园区内餐厅房间的干扰影响降到最低。
公共大餐厅为150座,考虑其私密性要求相对不高,将其布置在园区的东南侧靠入口处,公共大餐厅与先烈路相邻,保证餐厅在使用上更方便快捷。
同时透过大玻璃窗,大餐厅内光影的变化效果,能够对先烈路上人流的视线起来一个吸引、刺激的作用,人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此处中式餐厅轻松愉快舒适的饮食气氛,为整个餐厅打出了良好的广告效应。
中、小包间设置在园区的内部,私密性强,景色及佳,共分两层设置,通过两部室外景观楼梯和外走廊将各个包间联系起来,单面走廊的布置方式有利于南方炎热气候的通风和采光,能够提高室内就餐环境的品质。
借景赏景,陶冶性情。
本方案设计强调各个房间的景观需求,保证每个主要功能房间都有良好的观景窗,保证每个房间都能享受良好的景观视野。
6.2立面造型与材料设计
建筑采用平屋顶形式,屋面高低错落有致,立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变化,追求现代、简洁的建筑风格。
建筑色彩组合雅致,主要采用原木与白色外墙涂料组合,同时局部搭配文化石石片与深灰色外墙涂料,统一中富有对比,外观轻盈、与自然相协调,与当地气候特点相映衬。
七、配套设施
停车场:入口处配置有18个车停位,停车场和餐厅主体联系紧密,为休闲餐厅的客人出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选择,是现代餐饮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园区内和屋顶花园设置多处室外休息平台及花架,配置有休闲座椅,可以为客人提供休闲茶座的舒适空间,大家可以静坐在休息茶几旁,细品茶香,尽情享受美妙的下午茶,沐浴在林间洒落的点滴阳光中。
室外休闲区是室内和室外的过度空间,它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与大自然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八、节能设计
本方案设计拟在建筑中采用中空玻璃、节能灯具、节水型洁具等节能设备和材料对建筑进行全面的节能处理。
建筑的每个房间都能实现南北通风对流,室内空气清新自然,夏季不用开空调也可以达到十分凉爽的效果。
同时通过百叶窗的设计映入,可有效地起到遮阳效果。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