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8032)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是—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经济学与技术学综合的交叉性学科。

课程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强,课程内容涵盖了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复杂内容。

二是交叉性强,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释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又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

三是实用性强,无论是资源有效利用还是环境保护,都有实践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技术,能够“学以致用”。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专业必考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学位课。

其任务在于培养考生的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战略高度弄清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从实际操作上学会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本课程的作用是掌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地管理农业资源和保护农业环境。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农业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从技术的角度去把握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应考者学习时应把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与各种农业资源的具体利用方式和原则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资源有限性、稀缺性观念,从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每—个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都必须为此贡献力量。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各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分布规律、开发利用方式与原则、资源的经济评价等内容,难点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危害、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

考生对这些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属于“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农学概论”的后续课程,建议考生在学完上述课程之后再学习本课程,这样才能加深对课程中某些内容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资源的内涵2、一般了解:资源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型3、一般掌握: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熟练掌握:资源的基本特性(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资源的概念和类别第二节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第三节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三)考核知识点1、资源的概念2、资源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别3、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4、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资源,农业资源系统,农业自然再生产,农业经济再生产。

2、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源的论述。

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自然条件的区别和联系。

资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资源分类的主要依据。

农业资源地域差异性形成的原因。

农业资源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含义。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与多功用性。

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资源与提高农业“三效益”的统一关系。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发展对策2、一般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3、一般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原则4、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持续发展模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二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战略-2-(三)考核知识点1、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2、资源与环境的依存转化关系3、可持续发展理论4、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5、持续农业(四)考核要求1、识记:可持续发展,持续农业。

2、领会:古典经济学家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

资源与环境空间上的并存关系。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战略目标。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资源与环境转化的层次性。

分析21世纪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趋势。

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四项原则。

4、综合应用:论述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阐述我国发展持续农业的战略措施。

第三章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含义与内容2、一般了解:开展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一般掌握: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原则4、熟练掌握: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及内容第三节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2、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3、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内容4、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5、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方法(四)考核要求-3-1、识记:农业资源综合考察,农业资源经济评价,农业资源综合评价,资源质量评价。

2、领会: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主导因素与限制因素的意义。

两阶段法、平行法、系统工程评价法、地图法的含义。

资源定性分析及其指标;资源定量分析及其指标。

3、简单应用:说明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具体内容。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工作程序。

4、综合应用: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工作程序的各步骤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四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农业资源开发的意义和综合开发的战略2、一般了解:资源开发及资源开发战略的含义和内容。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3、一般掌握: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结果。

4、熟练掌握:生态农业的特征和主要类型。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资源开发及其战略问题第二节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第三节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第四节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生态农业(三)考核知识点1、资源开发与战略性资源2、资源开发战略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4、区域发展理论5、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划分6、生态农业(四)考核要求1、识记:资源开发,战略性资源,资源开发战略,资源综合开发,生态农业。

2、领会:战略资源与优势资源的关系;资源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对策;部门理论和梯度推进理论;区域划分的意义;区域划分的依据;我国十大农业区域的自然特点;生态农业的特征。

-4-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当代的战略性资源及其发展方向。

说明资源开发战略的研究方法。

分析资源综合开发的理由和原因。

分析节约资源的主要途径。

举例说明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

(4)综合应用:联系实际论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土地资源的评价及其开发利用管理。

2、一般了解:土地资源的性质、特点,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3、一般掌握: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关系。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原则。

4、熟练掌握:土地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概念、功能和特性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分类与评价第三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第四节土地资源的管理(三)考核知识点1、土地资源的概念、功能和特性2、土地资源的分类3、土地资源的评价4、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5、土地资源的管理(四)考核要求1、识记: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管理。

2、领会:土地资源的六大特性。

土地资源的分类。

水域包括的范围。

特殊用地的主要类型。

土地资源价值评价(货币评价)的依据。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和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3、简单应用:根据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说明它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农用土地中各种类型土地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土地资源价值评价(货币评价)的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战略措施。

阐述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途径。

-5-第六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水资源的含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2、一般了解:水资源的特性和作用。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3、一般掌握: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和措施。

4、熟练掌握: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特性及功能第二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第三节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3、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4、农业用水的影响因素及合理利用原则5、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的途径(四)考核要求1、识记:水资源,节水灌溉农业。

2、领会:水资源的来源。

水资源的存在形式。

我国水资源的五大特点,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科技发展水平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3、简单应用:说明水资源的两大功能。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其利弊。

分析影响农业用水的五大因素。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水资源的原则。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主要途径。

4、综合应用: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七章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

2、一般了解: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3、一般掌握:气候资源的概念、特性。

4、熟练掌握: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气候资源的概念和作用-6-第二节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第三节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气候资源的概念和特性2、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3、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现状4、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战略措施(四)考核要求1、识记:气候,气象,太阳辐射,生理辐射,日照百分率。

2、领会:气候资源的基本特性。

气候资源在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光能生产潜力、农业指标温度、日照时数的含义。

我国各种农业指标温度起止期和持续期的分布规律。

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基本过程及成绩。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调控、改良农田小气候的作用及主要措施。

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

第八章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一般了解: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与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关系。

3、一般掌握: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目标和原则。

4、熟练掌握: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性第二节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草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四节水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五节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三)考核知识点1、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性2、森林资源的基本知识3、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7-4、草资源的意义、特性及类型5、草资源的利用与草原畜牧业发展6、水产资源及其利用7、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四)考核要求1、识记: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草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