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o.doc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o.doc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汉语通论(09096)考试大纲上海师范大学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二○○五年元月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汉语通沦》是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选考课程。

这门课程既讲授汉语的基础知识,也讲授与汉语应用有关的知识。

《汉语通论》要研究汉语的历史及其形成,研究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语汇、语义、语法的性质、特点等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诸如汉语的规范化、汉字的整理、汉语教学,汉语的调查、汉语修辞等有关汉语应用的问题。

二、课程的目的要求1.使学生对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的要素及构成有系统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使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3.要求学生在增强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能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

4.促使学生意识到汉语应用的重要性,并能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教学能力。

—1—Ⅱ、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引言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汉语和现代汉语学科的构成2.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3.理解学习汉语知识和汉语应用的意义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形成(领会)2.现代汉语的特点(领会)3.汉语三要素及其关系(领会)三、助学建议重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语三要素及其关系。

第一章语音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性质2.理解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构成和特点3.热悉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声母和韵母1.语音的定义及性质(识记)2.音节、音素及元音和辅音的定义(识记)—2—3.《语拼音方案》的内容、优点和用途(领会)4.国际音标的定义和特点(识记)5.普通话声母的分类及辅音的发音方法(领会应用)6.普通话韵母的分类及其发音状况(领会应用)第二节声调和音节1.声调的性质和作用(识记)2.调值和调类(识记)3.古今声调的演变(领会)4.汉语音节的构成(领会应用)5.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领会)6.普通话音节的分析(应用)7.音节的拼读和拼写(领会应用)8.变调的定义和普通话中常见的变调现象(领会应用)三、助学建议重点;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构成和特点。

难点:现代汉语音节的分析。

第二章文字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汉字的特点2.了解汉字的形体及发展3.理解并分析汉字的结构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文字的性质和种类(识记)2.汉字的特点(领会)—3—3.汉字字体的演变(识记)4.汉字的造字法(领会应用)5.笔画的性质、类别及其组合关系(领会)6.汉字笔画的安排原则(应用)7.汉字部件的分析方法(应用)8.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定义(识记领会)9.部件、偏旁、部首三者的联系和区别(领会) 10.现代汉字的结构模式(领会应用)三、助学建议重点:汉字的形体。

难点;汉字结构的分析。

第三章语汇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语素、词、词汇的类别2.理解词的构造3.了解词汇的构成部分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素和词1.语汇的定义及现代汉语语汇的特点(识记)2,语素的定义及语索的确定(识记领会)3.语素与音节、汉字的关系(领会)4.语素的分类(领会应用)5.词的定义及词的确定(识记领会)6.词的构造方式(领会应用)7 词的构成形式演变的主要原因(领会)—4—第二节语汇的构成1.基本词的定义和特点(识记)2.一般词的定义、特点及其同基本词的关系(领会) 3,一般词的主要种类(领会)4.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愤会)5.成语的主要来源(粳会)6.惯用语的特点(领会)7.歇后语的定义(领会)8.谚语的定义(领会)9.缩略语的定义以及其构成方式(领会)J三、助学建议重点:词汇的构成。

难点:词的构造第四章语义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词义的性质和词义的变化2.了解词义的聚合,熟悉同义词的辨析方法3.理解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熟悉分化的方法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义的性质和词义的变化1.词义的性质(领会)2.词义的构成(领会)3.词义变化的类型(领会应用)第二节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1.词的基本义的和引申义(领会)—5—2.同义词的定义及其类型(识记领会)3.同义词的辨析(应用)4.反义词的定义及其构成条件(识记领会)5.反义词的类型(领会)第三节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1.歧义的定义及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识记领会)2.歧义的类型及消除的方法(领会应用)三、助学建议重点:同义词的辨析。

难点:歧义短语的分析。

第五章语法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级不同的语法单位2 了解词的分类标准,熟悉不同词性的词的辨析3 了解短语的构造及分类,熟悉不同类别短语的差异4 了解句子的不同分类及特殊的句式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词的分类1.现代汉语问的分类标准和分类(识记)2.各类实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领会应用)3.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领会应用) ·4.词的兼类与古汉语中词的活用现象(领会应用)第二节短语和句法成分1.短语的结构类别(领会应用)2.短语的功能类别(领会应用)—6—3.短语的分析(领会应用)4 主语和谓语的定义及两者的关系(领会应用)5 宾语的意义分类和功能分类(领会应用)6.补语的分类(领会应用)7.定语和状浯的区分(领会应用)第三节句型和句类1 句子的特殊成份(领会应用)2.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型(领会应用)3.复句的性质(领会应用)4.复句的类别及复句的分析(领会应用)5.句类的定义及句类的划分(领会应用)第四节句式及句子的变化1 句式的定义及汉语中的主要句式(识记)2使用“把”字句的条件限制(领会应用)3.使用“被”字句的条件限制(领会应用)4 连动短语的辨析(领会应用)5.兼语句的定义及特点(领会应用)6.存现句的类型及特点(领会应用)7.省略句和倒装句的类型及特点(领会应用)8.紧缩句的定义且特点(领会应用)三、助学建议重点:实词、虚词的辨析。

复杂短语的分析。

难点:句子成分和词类的关系。

—7—第六章汉语修辞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修辞与语法、逻辑的关系2.了解不同语体的风格3.了解常用修辞格的特点,熟悉修辞格的运用方式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修辞与语音、词汇、句法的关系(领会)2.修辞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领会)3.语体的主要类别及各类语体的特点(识记领会)4.常见的修辞格的辨析和运用(领会应用)三、助学建议重点:语体风格。

难点:常用修辞格的辨析和运用。

第七章汉语的规范化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2.理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3.理解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规范化的内容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识记)2.语音规范化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领会应用)3.汉字标准化的含义和内容(识记领会)4.汉字规范化的主要内容(领会应用)—8—5.社会用字规范化的意义(识记领会)6.汉浯词汇的规范化(领会应用)7.汉语语法的规范化(领会应用)三、助学建议重点:语音、词汇、语法规范化的内容。

难点:汉字的规范化。

第八章汉语的调查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汉语方言调查的类型、方法和步骤2.了解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汉语方言的分布(识记)2.语音调查的步骤和方法(领会)3.方言词汇的特点(领会)4.社会语言学的含义(识记)三、助学建议重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

建议与“引言”部分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介绍汉浯方言的分布问题。

—9—第九章辞书的查检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了解汉语辞书的编纂方法2.熟悉汉语辞书的种类3.熟悉汉语辞书的查检方法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辞书的含义及分类(识记领会)2.字典和词典的排检方法(领会应用)三、助学建议重点:通行字典和词典的热悉。

难点:字典和词典的查检方法。

第十章古代诗文阅读一、考核目的与要求1.初步解决古代许文阅读中字、词、句、篇带来的问题2.初步了解古今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异同3.了解古代汉语常用词汇的意义4.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句式的用法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古汉语中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领会应用)2.古汉语中特有的句式的结构和意义(领会应用)3.古代诗歌的分类(识记领会)—10—三、助学建议重点:古代诗文中常用字的意义。

难点:古代诗文中的常用句式。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本大纲指导思想本大纲是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本大纲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来规定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大纲中要求了、了解的内容,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识记、领会的内容,是考试的主要部分;要求应用的内容,是考试的重要部分。

(一)识记:要求能够记住大纲所规定的有关章节的知识点上的相关内容,包括名称、概念、知识的含义,能够认识和复述。

(二)领会:能够弄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或描述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三)应用:能够在龙会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针对“应用”,试题会体现为“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两个层面。

“简单应用”是要求能够对有关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辨别、结实或举例说明;“综合应用”是要求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对相关的语言材料,或从整体,或从局部进行分析、比较、描写或评改。

二、自学考试教材及参考书1.使用教材《汉语通论》齐沪扬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11—2.参考教材《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简明现代汉语》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三、学习方法建议(—)最重要的是,在大纲指导下,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

认真阅读是理解和记忆的基础,正确理解和记忆才可以在实践中应用和操作。

(二)阅读和理解及记忆.要注意知识的正确性、系统性、灵活性利应用性。

1.正确性:就是概念的科学性.正确掌握知识,才能正确判断、解释、选择、简述、比较、分析。

2.系统性:就是要注意梳理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研究,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真正理解,记忆和应用。

3.灵活性:书本上的知识首先要理解、记忆,进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应用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注意将学到的知识与汉语实践、汉语教学实际相联系,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才会进一步提高应考时的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分析能力。

(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思考、综合、记忆、论述、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训练。

1.思考:思考是学习的前提,不会思考,思路混乱,则难以进行进一步的综合、论述、比较、分析,更难以做到真正的综合应用。

2.综合:本课程知识点面多量广.学习中要善于分类梳理,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

—12—3、记忆:许多基本知识必须记忆,不记忆则无法归纳、综合、分析、比较,更无法进一步论述,综合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