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基础管理

标准化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包括15个考评项目---230分
1 安全生产责任制(15分) 2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15分) 3 规划和年度计划(15分) 4 机构与人员(15分)
基础管理包括15个考评项目---230分
5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45分) 6 事故管理(20分) 7 “三同时”管理(15分) 8 班组管理(12分)
5、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应每年评审、修订,并根据实际变 化情况予以更新。
(三)考评表
序号
1
2 3
考评内容
考评说明
企业 主要负责人
履行 职责
建立各职能 部门的安全
职责 建立各级 各类人员的 安全职责
1.组织建立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 程,缺少一种扣1分。 2.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结合103查证 ,不符合扣2分。 3.设立与本企业相符合的安全管理机构且提供人力资 源,不合格扣1分。 4.每年组织的安全专题会议不少于4次,且解决有关安 全生产的重大问题,缺少一次处扣1分.
7
4 4 15
计分办法 按照“考评说明”扣分,扣完为止。剩余分为该项目得分。
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
1.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3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1.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
事故隐患; 1.பைடு நூலகம்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6 *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1.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查本,覆盖企业所有单位和部门,缺少一个单位扣 0、5分 。 2. 现场核查部分单位的职责履行情况,一个部门不合 格1分。
1.有文本,涵盖企业内各级管理者(班组长),且与 行政管理职能相符,一处不合格扣0.5分。 2.现场抽查各类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有措施、有效 果,一处不符合扣0、5分。
合计
应得分 实得分 备注
不安全状态(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动 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交叉就会造成 事故,而造成这些不安全状态(条件)和 不安全行为的间接原因则是管理缺陷、管 理因素和管理责任。
基础管理考评原则
1 “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 则
2 系统管理原则 3 协调原则 4 有效性原则
“分级管理,分线负责”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原则
(一)考评要点
2、企业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 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和所有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 责,安全生产职责的描述应具体、界定清晰并能考核。
3、企业应采取措施,严格考核,确保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及 所有从业人员熟悉并认真履行本部门、本岗位安全生产职 责。
4、企业应确保工会(或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小组)依法 履行的安全生产监督职能,收集、解决及反馈从业人员关 注的安全事项。
基础管理包括15个考评项目---230分
9 安全操作规程(13分) 10 特种设备及人员安全管理(10分) 11 相关方安全管理(10分) 12 现场监督检查(10分)
基础管理包括15个考评项目---230分
13 应急救援预案(10分) 14 危险源管理(10分) 15 安全健康档案(15分)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15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各种职业安全 健康制度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企业领 导者、管理者及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应 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一)适用范围
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级
领导、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是企业、车间、工 段、班组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生产、计划、技术、设备
、人事劳资、教育、供销、消防保卫、团委、安全环保、工 会等所有部门。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各种职业
健康制度的核心,他明确规定了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及各类
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考评要点
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 主要职责为:
1.1设立与本企业相符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本单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
基础管理应立足于“系统管理”
1、系统管理的核心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建立一个 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使 企业实现既定目标。
2、现代系统管理的运行模式为“PDCA”模型 (1)计划环节(Plan) (2)行动环节(Do) (3)检查环节(Check) (4)改进环节(Act)
“协调原则”是企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的关键环
标准化基础管理
1 安全管理
2 企业安全 管理体系
3 事故致因理论
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保证员工 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 家财产不受损失和不断促进生产发展为 目的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 程、运行程序、组织机构等把企业中的 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 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目 标和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 、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1、计划的有效性:企业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不但要 有安全生产的目标、指标以及相关的措施等内容, 而且要着重考核执行效果。
2、组织的有效性: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 效运作,必须设置能够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网络作用 的组织机构。
3、控制的有效性: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 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人、机、环、管系统各因素 达到对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有效控制。
1、它是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企业上下纵横交 错的矩阵型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
2、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决策层有较大的权限,也承 担较大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3、管理层、操作层通常拥有执行权和监督权,同样 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4、考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建设,关键是查证 是否符合“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的要求。

1、安全生产工作在责任制明确的基础上,各职能部 门、分厂(车间)还必须相互配合,分工协作, 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2、为了保证纵横双向协调,应使安全生产各项业务 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横向和纵向的工作流程。
3、考评多部门协调的项目时,如果其中有一个部门 中断,这个项目就不得分。
“有效性原则”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