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耀的阅读分享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名是《自主学习决定成功》,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也许和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封信有关,这是家长写给学校的一封信,现在我把这封信读给大家:写给学校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们表达我内心真挚的谢意,我的孩子被贵校录取了,在以后三年的初中生涯,必定将让您劳神费心,也相信三年后的今天,孩子将在您的精心呵护和浇灌下一定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在此再向你们说一声:为了我们的孩子,你们辛苦了!为了更好地让您了解我的孩子,我简要把孩子的情况介绍一下:我的孩子叫***,**出生,活泼开朗,做事认真细致,由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爱人去世的早),性格比较敏感,自尊心强,自立能力有点差,但很要强。
喜欢踢足球,热爱劳动,学习刻苦,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希望老师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侧重点教育和辅导,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强烈的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自觉和有趣。
希望老师培养学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没有目标缺乏计划,孩子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所以也建议老师培养孩子养成有计划的习惯,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专注使人强大。
注意力是孩子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
建议老师培养孩子养成专心习惯,以此来打开智慧之门;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远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开端。
也建议老师培养孩子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者是学习的主动者,因为他可以和老师同频共振,建议老师培养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成为主动学习者;课堂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基本学习形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建议老师培养孩子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有个很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一结束,遗忘马上就开始了,那么为了保持学习的效果,必须尽早加以复习,这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建议老师培养孩子养成复习的习惯,收获学习成果。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
在以后的三年里,我们要经常沟通相互合作。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贵校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有效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我们家校联手,因材施教,相信我们孩子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踏步地前进。
老师们,随着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如何教育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可以说,有的家长的方法比我们要先进,值得我们学习。
刚才大家看的这封信里面提到的教育的思想,也许是我们做老师的也该好好反思的几个方面,我们做得怎样呢?这也正是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我们首先来了解作者孙云晓1955年2月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兼职教授。
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2008年被评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
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震撼全国,引发一场社会各界参与的教育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称《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大讨论成为“教育改革的前奏曲”。
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
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作品: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拯救男孩》;《拯救女孩》;《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等。
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
如:“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二、本书介绍书中为孩子们提供迅速、高效、轻松、快乐的自主学习方案,十大主题,六大步骤,个案生动鲜活,文字亲切浅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广大父母和教师了解、引导、帮助孩子的优秀读本。
本总共分为十个篇章: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养成有计划的学习,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养成专心习惯,打开智慧之门;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在做中学;养成预习的习惯,成为主动学习者;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复习的习惯,收获学习成果。
我们先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强烈的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自觉和有趣。
那么,我们不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而学习?我想大家的答案一定不尽相同。
这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认识也需要提高。
因为不同的学习目的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努力学习的过程,有如长途跋涉的人,里程标志很重要,会激励自己去挑战下一个目标,所以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及时评估起到的就是里程碑的作用,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建立自信。
第三方面养成有计划的习惯,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如果没有目标,缺乏计划,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学习,将引领同学们走向通往成功的学习之路。
学习计划制定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大家克服惰性和倦怠。
其好处在于: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清楚哪些事等着做。
这可以增强学习效能感,每天都有成就感。
在安排学习计划时,重要的事要先做,这样才更有效率。
一个简单的阅读计划:一本书共2章,7天读完,那么每天三章,分别什么时间读。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否则没有方向浑浑噩噩。
只有目标没有计划,那么目标永远是空想。
计划是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只有那些确立了目标并有明确计划的人,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疾步如飞,奔向成功。
许多目标看起来难以实现,可以把它们分成若干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集中精力想办法逐一实现每一个小目标,当小目标全部实现时,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制定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将目标分解的过程。
第四方面养成专心习惯,打开智慧之门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专注使人强大。
注意力是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
这一点我们老师都深有感触,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好的注意力。
学习的成败,不禁依赖于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依赖于他的注意品质。
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等于打开智慧的大门,让知识源源不断的进来,反之,就是拒绝各种信息于大门之外。
第五方面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远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佳开端。
牛顿,瓦特都是大家熟知的例子。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孩子有了自己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因而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强,使孩子越来越独立。
质疑提问是主动的思维,养成了质疑提问的习惯,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会成为一个乐趣无穷的探索之旅,孩子的视野得以扩展,知识得以积累,思维更加灵活,心灵日益丰富。
那些在课堂极少发问的孩子,常常因为:不知该问些什么或担心问题幼稚被笑话。
要让孩子明白,提问不是愚笨的反映,而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表现。
通过问题,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提供更合适的教育。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问题心不在焉或不耐烦,他们就会减少动脑子提问题的热情,渐渐放弃自己的想法。
第七方面养成预习的习惯,成为主动学习者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者是学习的主动者,因为他可以和老师同频共振,在学习新课之前,孩子如果已经有所预习,就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那么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会有所侧重地听讲,而且注意力会跟着老师走,这样的听课效果就好。
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逐步形成一种探索精神,这会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预习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及时扫清听课障碍,可以发现难懂的地方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不是简单的阅读教材或者把课内的事情放到课外来做,不仅仅是把教材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或者在父母的辅导帮助下,全面提前掌握教材内容,这样就变成了一种变相的灌输学习。
高明的父母“宁给孩子一架梯子,不给孩子一个果子”,他们面对孩子的提问,往往不是简单地告诉答案,而是关切地友好地向孩子提出反问,引导孩子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问题的答案。
预习并不需要提前弄懂新课的所有内容,而应将视野扩大到教材以外的空间,融入孩子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要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缺陷和不足,发现不能理解之处,从而对课本的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
预习可以是阅读课文及相关背景资料,也可以是动手操作。
刚开始培养预习习惯,要求孩子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没必要的。
要有选择性,可以从孩子感到比较吃力的学科开始。
预习可以有1. 学期预习,对课本目录进行大体浏览。
父母也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内容。
2. 可以有周预习,一般在周末进行,有助于孩子形成系统的知识。
3. 日预习可以在每天作业之后进行,时间可长可短。
养成预习的习惯,不仅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孩子多思考,养成做事有准备的好习惯。
第八方面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和前面提到的注意力是不可分割的。
课堂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基本学习形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中,教师是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掌握了心理学教育学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把知识高效率地传播给学生,并巧妙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所以孩子不听课就没有知识来源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要让孩子听课,首先要知道孩子听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一谈,不急躁,这样孩子才能打开心扉,针对不同的原因,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体的要求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