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399学前游戏论模拟卷(一)【解析版】

00399学前游戏论模拟卷(一)【解析版】

00399学前游戏论模拟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心理学研究领域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霍尔C.弗洛伊德D.陈鹤琴【答案】B【解析】心理学研究领域儿童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霍尔;皮亚杰属于飞跃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属于缓慢发展阶段。

2.“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这一观点反映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B.成熟说C.生活预备说D.复演说【答案】C【解析】“女孩子玩过家家,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这体现了“预备”,正是生活预备说。

3.依据佩勒的角色动机说,儿童可能不喜欢扮演的角色是()。

A.大灰狼B.解放军C.孩子D.妈妈【答案】C【解析】依据佩勒的角色动机说,儿童在角色游戏中选择游戏角色可能是基于感情因素,如羡慕、喜爱、恐惧等。

由此可见,孩子可能会出于喜爱扮演妈妈、解放军,出于恐惧扮演大灰狼。

4.儿童游戏活动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这一阶段是()。

A.初级循环反应阶段B.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C.二级循环反应阶段D.三级循环反应阶段【答案】B【解析】二级图式的协调阶段出现了所谓的“仪式化”现象,牢记“双式”口诀。

5.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C.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答案】A【解析】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是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6.游戏的概念直接反映人们对游戏本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嬉戏活动【答案】A【解析】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关键词是“本能”,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7.两岁前的婴幼儿主要进行的游戏是()。

A.规则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感觉运动游戏【答案】D【解析】两岁前的婴幼儿主要进行的游戏是感觉运动游戏。

8.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游戏分类的游戏理论代表人物是()。

A.帕登B.佩勒C.戴依D.加维【答案】B【解析】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游戏分类的游戏理论代表人物是佩勒,牢记“主题冲突了(勒)”。

9.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且时常发生许多借还玩具行为,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

这类游戏活动属于()。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的游戏D.合作游戏【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谈论共同活动”、“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都是联合游戏的特征。

10.孩子玩的“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子、布”,下棋等属于下列哪一类游戏?()。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答案】D【解析】“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子、布”,下棋等属于规则游戏。

11.源于尊敬和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需要为基础,驱动合作性游戏,在集体中获得自尊和自信。

这一发动儿童游戏的动机是()。

A.活动性动机B.探究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自尊和自信”指向了“亲合性动机”。

12.研究发现:年龄阶段小的孩子喜欢的游戏玩具是()。

A.专门化玩具B.非专门化玩具C.废旧物品D.天然材料【答案】A【解析】年龄阶段小的孩子喜欢的游戏玩具是专门化玩具。

因为年龄阶段小的孩子想象力不够丰富,需要专门化玩具为他们框定主题,提供游戏主题。

13.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寄宿制幼儿园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

A.45分钟B.1小时C.2小时D.3小时【答案】D【解析】普通幼儿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

14.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的游戏是()。

A.活动性游戏B.发展语言的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及娱乐游戏【答案】A【解析】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发展的游戏是活动性游戏。

15.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

A.促进儿童的发展B.培养儿童的自信心C.确保儿童身心安全D.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答案】C【解析】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确保儿童身心安全。

16.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到“有分工”、“有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是合作游戏的特征。

17.幼儿园游戏的实施从教育者的立场看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立场看应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B.愉悦性原则C.社会性原则D.主体性原则【答案】D【解析】幼儿园游戏的实施从教育者的立场看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立场看应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

18.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

A.教育性B.情感性C.随机性D.长期性【答案】B【解析】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情感性。

19.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答案】A【解析】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0.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成为主角,游戏能力较强,爱玩社会性装扮游戏。

这类孩子父母的育儿方式可能是()。

A.敏感型B.冷漠型C.温和型D.专制型【答案】C【解析】温和型育儿方式培养出来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成为主角,游戏能力较强,爱玩社会性装扮游戏。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21.主体性答: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等。

22.象征性游戏答: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23.领导游戏策略答:领导游戏策略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24.活动性游戏答:活动性游戏就是婴儿的“体育游戏”,侧重于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

25.智力游戏答:智力游戏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的有规则游戏。

它也是一种教学形式,将教学因素和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儿童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

共30分)26.简述杜威对学前教育游戏实践的贡献。

答:(1)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观,为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新的方向;(1分)(2)强调游戏是幼年期主要的活动方式,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1分)(3)强调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就有价值,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1分)(4)强调儿童的自发性与主动的探索活动受到鼓励;(1分)(5)肯定角色游戏的价值的;(1分)(6)强调教师在幼儿园教室创设能够激发儿童游戏兴趣的自然的游戏环境,尽可能避免对儿童游戏的不必要的直接干预。

(1分)27.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形式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动作的渐次连贯;(1分)(2)游戏语言由重复发声到简单的只言片语,最后发展到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述;(2分)(3)持续时间的推延;(1分)(4)规则的明朗化;(1分)(5)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1分)28.简述亲子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答:(1)母亲是儿童游戏中的中心人物,通过母亲与婴儿之间带有嬉戏性的交流活动,母亲为孩子提供了游戏的范式;(2分)(2)母子之间的社会性关系不仅影响着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2分)(3)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还表现在她为孩子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及其强化的作用。

(2分)29.简述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1)引导游戏的进程;(1.5分)(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1.5分)(3)教师指导的对象与范围;(1分)(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游戏的方法;(1分)(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

(1分)30.简述指导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玩具的种类少,同种玩具多些,角色游戏的主题尽量鲜明,丰富游戏情节,提高幼儿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主题的稳定性;(1.5分)(2)教师应更多地参与游戏过程,以平行游戏法与合作游戏法的指导方式,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来指导幼儿选择自己的角色;(1.5分)(3)教师应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及时协调角色关系与现实关系,尽量减少现实关系的冲突对角色扮演及情节发展的干扰;(1.5分)(4)角色游戏结束宜采用情感式讲评,以情感激发为主,尽量保持幼儿游戏兴趣,充分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

带幼儿整理场地,收拾材料,逐步使幼儿养成良好游戏习惯。

(1.5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

共l5分)31.联系实际,试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答:(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2分)(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2分)(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2分)(4)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分)(5)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2分)【评分参考】联系实际说明,酌情给5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2.教师A观察后,想了解“爸爸”为何忙碌,并进行鼓励。

教师A指导言行: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并未放下手中橡皮泥)教师:我是你家隔壁邻居,兰兰妈妈。

爸爸:噢,你有什么事?我正忙呢。

教师:我想向你家借个水桶,你忙什么呢?爸爸:马上有人要来装有线电视,我要赶快把电线修好接上。

教师:噢,那不着急,我下午再来借,打扰了。

(未进娃娃家门,转身走开。

稍后,见爸爸已将电线装好,再前去借水桶,并欣赏电视)教师:有线电视的节目真多,比原来更好看啦!爸爸:你们家也去装一个吧!要我帮你们接电线吗?教师B未观察或观察不细致,以为“爸爸”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活动。

教师B指导言行: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

(没有身份,自称客人不合情理)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儿再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