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XX -XX 实施 信息汇聚平台技术规范V1.0Q/CT XXXX.01-2011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保密等级:公开发放 2011-7 -XX 发布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未经同意,请勿翻印版本:v1.0 文档信息修改过程评审过程分发范围目录目录................................................................................................................................................... I I 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2)3.1名词术语 (2)3.2缩略语 (2)4概述 (3)4.1信息汇聚平台的功能定位 (3)4.2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3)4.2.1信息汇聚平台与数据源的关系 (3)4.2.2信息汇聚平台与ISAG的关系 (4)4.2.3信息汇聚平台与ISMP的关系 (4)4.3组网架构 (4)5总体架构 (6)5.1架构框图 (6)5.2功能模块 (6)6数据流示意 (8)7处理流程示意 (9)7.1查询请求处理流程 (9)7.2通知规则建立请求处理流程 (11)7.3用户规则订阅请求处理流程 (12)7.4隐私授权请求处理流程 (14)8功能说明 (16)8.1用户数据库 (16)8.2基站用户表(可选) (16)8.3同质信息管理 (17)8.4数据挖掘 (17)8.5数据路由 (18)8.6SP签约属性管理 (19)8.6.1SP能力属性 (19)8.6.2SP产品属性 (20)8.7定购关系维护与鉴权 (20)8.7.1定购类产品的定购关系维护 (20)8.7.2点播类产品的临时定购关系维护 (21)8.7.3定购关系鉴权 (21)8.8服务提供 (22)8.8.1查询 (22)8.8.2批量查询 (23)8.8.3通知 (23)8.9用户通知规则订阅 (25)8.10隐私保护 (25)8.10.1隐私授权 (25)8.10.2隐私鉴权 (26)8.10.3白名单 (26)8.10.4黑名单 (27)8.10.5伪码 (27)8.11话单 (28)8.12门户 (28)8.13FTP功能 (28)附录A:XXXXXXXX (29)A.1 XXX (29)A.1.1 XXXX (29)A.2 XXX (29)附录B:规范版本修订记录 (30)9第一级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第二级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1第三级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规范是中国电信信息汇聚平台系列技术标准之一,截止本规范发布之日,该系列规范的名称如下:(1)《信息汇聚平台接口规范V1.0》本规范在移动性动态数据引擎系列技术规范基础上,增加对能力开放横向架构的支持并增加隐私保护的内容。
本规范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主要用于XXXXXX(在此描述规范性附录的作用,其中规范性附录是指与本规范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如本规范内规定的编号规则)本规范的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主要用于XXXX(在此说明附录的作用,是指对于规范本身内容的更为详细的、参考于外部等的资料,如引用国际标准描述的编号规则、规范修订记录等)本规范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XXXXXXXXQ/CT XXXX.1-2011信息汇聚平台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制订了中国电信信息汇聚平台的技术要求,包括信息汇聚平台的定位、网络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向中国电信提供信息汇聚平台的设备提供商和与此相关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CP/SP),为信息汇聚平台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和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1x A接口分册⏹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移动应用部分(MAP)⏹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关(ISAG)总体技术规范RC⏹QCT 2043.04-2008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管理接口协议规范SP管理分册⏹QCT 2043.02-2008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管理接口协议规范统一配置分册⏹QCT 2043.01-2008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管理接口协议规范ISMAP分册⏹QCT 2042.02-2008中国电信CDMA业务网络设备技术规范-综合业务管理平台(ISMP)设备技术规范数据分册⏹中国电信信息汇聚平台接口规范⏹中国电信信息汇聚平台设备规范。
3名词术语和缩略语3.1名词术语伪码:将用户号码(通常是手机号码)通过某种加密方法加密而成的新的识别号。
该识别号可代替真实用户号码向SP开放,避免真实用户号码的泄漏。
用户群:SP根据自身业务需要人为划分地由多个相同属性地用户组成的集合。
订阅:SP预先与信息汇聚平台约定规则的行为。
订阅完成后,信息汇聚平台会按预先约定的规则,向SP主动推送信息。
定购:特指在电信ISMP系统中发生的用户与电信产品的签约购买关系。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SP Service Provider 服务提供商ISAG 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Gataway 综合业务接入网关ISM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XML eXtensible Make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OAM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维护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地位置寄存器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MDN Mobile Directory Number 移动用户号码簿号码CCG Content Charging Gateway 内容计费网关AAA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认证、授权和计费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CRM Client Relation Manager 客户资料管理系统SMSC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Center 短信中心MMSC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Center 彩信中心4概述4.1信息汇聚平台的功能定位信息汇聚平台是一个对网络中所有有价值有意义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汇聚、数据分析、数据发布、开放应用的系统。
与信息汇聚平台有关联的网元可以分为三类:管理者、调用者和数据源。
数据源网元包含:信令采集系统、IT系统、自注册平台以及其他数据源。
调用者可分为内部调用者和外部调用者,其中,内部调用者指电信内部应用。
外部调用通常为CP/SP或其他类型的合作者。
管理者包括ISAG与ISMP。
信息汇聚平台接入ISAG并通过ISAG进行信息能力开放,同时接受ISMP的管理支撑。
4.2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信息汇聚平台在网络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4.2.1信息汇聚平台与数据源的关系信息汇聚平台系统是建立在其他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应用系统,信息汇聚平台本身没有数据,所有数据的获得都是来自于数据源类网元如信令采集系统、IT系统等。
信息汇聚平台从数据源类网元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后,经过分析、处理、归并以及数据存储,形成详尽的用户信息数据库。
4.2.2信息汇聚平台与ISAG的关系信息汇聚平台通过ISAG实现信息能力的对外开放。
外部/第三方SP不直接从信息汇聚平台接入,而是通过接入ISAG实现与信息汇聚平台的交互。
ISAG 实现对SP的认证、鉴权,其中,鉴权部分主要指对SP可调用的信息能力接口的粗颗粒度的管控。
电信内部业务和应用可不通过ISAG直接接入信息汇聚平台。
4.2.3信息汇聚平台与ISMP的关系ISMP实现对用户及SP的基础信息的管理维护和计费。
其管理的信息主要包括:用户订购关系、SP签约信息、SP能力签约信息、SP业务信息。
当SP业务签约发布后,ISMP会将必须的SP业务信息及SP能力签约信息通过统一配置接口将签约信息同步给信息汇聚平台。
信息汇聚平台基于这些信息了解SP业务签约情况,以此为依据,实现对SP能力调用的细颗粒度的管控。
4.3组网架构中国电信信息汇聚平台的网络组织依托现有的移动基础网络和支撑系统、业务系统,支持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动态信息的获取,并考虑未来的网络和支撑系统、业务系统的演进。
在中国电信信息汇聚平台的网络结构中,按省中心模式集中建设,同时设置一个全国中心信息汇聚平台实现全网互联,负责漫游数据的分发和其他的路由需求。
省信息汇聚平台之间不能直接互连,需要通过全国中心信息汇聚平台转发。
全国中心不维护具体的用户数据,主要职责为路由和分发。
网络结构图如下所示:全国型SP的业务请求通过NSAG接入,按订购/被查询用户MDN路由到用户归属的ISAG,再由归属省ISAG转交给归属省信息汇聚平台来处理。
省信息汇聚平台的数据变化通知如果涉及到全国型SP,同样由SAG负责转发。
省级信息汇聚平台负责省级数据源平台的数据接入,如信令采集系统,而全国中心信息汇聚平台负责全国型数据源平台的数据接入,如自注册平台。
全国中心信息汇聚平台接入数据后,还需按省将数据路由到数据所涉及用户的归属省的信息汇聚平台,所有数据均在省级平台进行维护管理。
5总体架构5.1架构框图将数据采集接口定义为IF1接口,将数据应用接口定义为IF2接口,将数据路由接口(省级信息汇聚平台与全国中心信息汇聚平台之间)定义为IF3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