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MetalBulletin对我国稀有金属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一、稀有金属的战略意义稀有金属是指在地壳中含量极少,分布较散、提炼较难、用途重要的金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都重视资源战略。
对用于发展高新技术及国防军工材料的合金元素统称为战略合金元素。
他们是指:铬Cr、镍Ni、钼Mo、钒V、钨W、钴Co、钽Ta、铌Nb、钛Ti及铈Ce-镧La等。
稀有金属(战略合金元素)以其独特的性能和作用,是原子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电子技术、特种钢材、超级合金以及导弹火箭、军火工业等众多关乎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方面所必需的金属材料。
为此,对稀有金属特殊的战略需要迫使世界各国将稀有金属作为及其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大量储备。
二、发达国家稀有金属战略储备情况长期以来,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内经济安全,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避免国内经济遭受国际市场大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制定了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并使之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战略等有机结合。
1.美国美国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其石油和很多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已简历起面向全球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保障体系。
美国战略物资储备由联邦总务署管理,其储备方式分为国家商业储备和国防储备两种,并制定了“国防工业储备法”,“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和“战略物资储备条例”。
早在1939年美国就开始实行物资储备,到1985年储备的战略资源就达到63类共93种,包括稀有金属、石油、橡胶、铜、铝等。
“9.11事件”后美国担心能源和其它战略物资的中断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更加重视战略物资储备。
随着美国资源形势变化,还在不断增加资源储备品种和数量。
历史证明,美国的资源政策是先用别国的资源,尽力保存自己的资源。
以石油为例,美国公司在本土发现和开采出高产油井,封闭后可到能源部领取补偿费用。
根据美国商务部发表的2005年美国对选定的非燃料矿物原料净进口的依赖程度报告显示,美国100%依赖进口的稀有金属有铌、铟、锰、铷、锶、铊、钍、钒、钇共九种,其中铟、钇和稀土的最大供应国是中国。
此外100%依赖进口的非金属矿物如砷、萤石和天然石墨最大供应国为中国。
也就是说美国2005年全部依赖进口的16种非燃料矿物原料中有6种最大的来源为中国,占37.5%。
在91-99%依赖进口的5种稀有金属:即镓(中国第一供应国)、锡(中国第二供应国)、铋(中国第三供应国)。
在6种70-89%依赖进口的稀有金属种,锑、钨中国均为第一大供应国。
非金属矿物中,重晶石中国为最大供应国,占到50%。
2、日本日本是典型的资源短缺国家,绝大部分资源都依赖进口。
它就是依靠本国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技术,以进口矿产资源和其他工业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从而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
日本的资源战略储备始于1983年,储备的物资有石油、煤炭、钢铁、铜、铝和稀有金属等。
日本的战略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
国家储备是为了保证长期供给和对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民间储备是为了防备短期供应问题。
目前已建成国家石油储备基地10座,储备目ChinaMetalBulletin标为6个月的国内消费量,稀有金属的储备目标为3个月到半年国内消费量,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分别占70%和30%。
由于日本国民忧患意识十分强,实际储量往往都高于法律规定的数量。
政府方面由金属矿业事业团负责,民间则由“特殊金属储备协会”牵头。
日本目前执行的稀有金属战略储备为镍、铬、钨、钴、钼、钒、锰等七种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全部超过90%。
为了维护本国高新科技产业的绝对竞争力,日本经济产业省2006年3月初表示,对已维持了20多年的金属保障政策进行修正,将铟、铂、稀土三种资源列入储备范围。
这三种稀有金属都是日本顶尖级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急需的物资。
不仅如此,他们也是高科技武器制造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日本政府宣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不仅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导致世界价格上涨,各种稀有金属也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
为了预防“因来自中国需求增加而造成的短缺”,日本政府认为必须储备更多的用于高新科技产业的稀有金属。
日本产业界普遍认为此次政府计划将铟和稀土列入法定战略储备物资的原因,除了稀少性之外,主要还因为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
日本政府担心“如果不趁早储备相当数量的铟和稀土,很容易受制于人”。
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估算,上述十种日本加强储备的稀有金属多半都从中国进口,稀土资源从我国进口比例竟高达83%。
据悉,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从2005年12月就组织矿产公司、汽车、电子机械等产业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研究如何确保31种稀有矿物资源的稳定供应,并将其纳入预定2006年5月提出的“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规划”。
此外,日本政府还决定采取其它一些配套措施:首先,大力支持日本企业在海外购买和开发稀有金属矿山;其次,大力研究开发和采用替代产品,努力减少对稀有金属的需求;第三,发展在生产中可以减少稀有金属的需求量的技术,并建立起从废弃产品中回收稀有金属的体系(如在显像液中回收白银的作法)。
据笔者在五矿商会工作期间了解,日本企业在我国对稀有金属大多是购买精矿、金属锭,或是少量的氧化物(即原料性产品和半成品)。
例如2001年我国开始对出口锡锭实施严格的出口配额,日本企业就大量购买廉价的锡制成品,如锡管、锡配件,购回日本后再使其熔化,还原为锡锭,以作他用。
日本企业担心在中国大量采购稀有金属原料引起中方警觉,他们就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乃至东南亚设厂,从中国转口,甚至大量收购广西、云南一带走私的稀有金属原料或半成品。
也有一些日本企业以谈判投资矿山为诱饵,大量从矿山企业购买稀有金属原料。
近两年日本从我国采购的渠道和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大量、公开、集中采购转为多批、少量、分散采购,还有一些通过中国香港、泰国等地进行转港贸易进口。
其目的一是转移视线,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采购时间差,扭曲正常的供求关系,打压和操纵市场价格。
3.俄罗斯俄罗斯战略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开发和军工生产能力很强,其主要的战略物资和军工产品基本自给自足,并且有很大潜力。
但为保障战时需要,俄罗斯也储备了大量的原油、煤炭、稀有金属等大量战略物资。
由于俄罗斯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而在战略物资的储备上也呈现出西多东少,南余北缺的特点。
近年来,普京政府正在有条不紊地将国内一些民营大能源公司和稀有金属公司收购或控股,以达到国家掌控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的目的。
继尤科斯之后,2006年初俄国防出口公司与钛金属巨头VSMPO-Avisma进行股权收购谈判。
目前,总部设在乌拉尔地区的钛生产商VA公司控制世界市场近30%的份额。
这表明普京政府在布局能源领域的同时,正加大投入和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的力度。
由于被称作“太空金属”的钛是航空航天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此举对国际航空业带来了震动,首先深感危机的就是世界航空工业巨头-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
ChinaMetalBulletin4.英国英国在战略资源中除石油、煤炭、天然气和铁矿石之外,其他物资如铜、铝、铅和稀有金属等都较为缺乏,大量依赖进口。
其战略储备数量有限。
英国战略储备与别国不同,其应急战略物资基本上是储物于民。
国家主要从法律法规方面规定了国家发生重大危机时,政府有权征用和调用各种应急所需物资,任何民营企业都必须服从政府的调配。
英国战略物资的规划与发展政民并举,并以战略思想指导战略物资储备。
从以上各国战略物资储备情况不难看出,稀有金属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各个国家极为重视并竞相储备的战略物资。
三、我国稀有金属情况1.我国部分稀有金属资源拥有相对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尤其是稀有金属如:钨、钼、锡、锑、稀土、镁、铟、钛等都在全世界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储量和产量出口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2.我国是全球稀有金属的主要供应者之一据海关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稀有金属及制品(不包括稀有金属矿产品)出口近百种,累计出口额40.69亿美元,同比增长18.61%(占我国当年出口总额7620亿美元的0.53%)。
出口至103个国家和地区,前十位是中国香港(香港、泰国均转口到日本)、泰国、印度、日本、美国、荷兰、韩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台湾。
同年稀有金属及制品累计进口额为23.8亿美元,同比增长79.15%(占当年进口总额6601亿美元的0.36%)。
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额3.1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1.8亿美元,占58.3%,居首位,出口美国0.3亿美元,占10.3%,居第二位;出口钨及制品7.3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3亿美元,占31.7%,位居首位,出口美国0.88亿美元,占12.1%,居第三位;出口锑及制品2.37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0.7亿美元,占30%,位居首位,出口美国0.27亿美元,占11.6%,居第四位;出口锡及制品2.3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0.8亿美元,占35.4%,位居首位,出口美国0.44亿美元,占19.1%,居第二位;其他稀有金属如铟、铍、铬、锗、镓等出口总额为5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3.1亿美元,占61.8%,出口美国0.55亿美元,占10.9%。
3.我国稀有金属及制品进出口特点2005年稀有金属进出口特点是出口多、进口少;出口多为未锻轧金属和其他初级产品,进口多为稀有金属废碎料、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进口中进料加工方式和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比重较大,也就是说进口的稀有金属很大一部分又经过简单加工后复又出口(把污染留给了国内);在大部分稀有金属出口国别中日本均排在首位,美国次之。
4.我国缺乏稀有金属的国际调控能力我国稀有金属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普遍存在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结构不合理、环保问题严重等问题,产量大大高于消费量,大部分以附加值低的原材料、半成品、初级品流入国外市场。
由于我国稀有金属品种杂、数量多、海关编码分类粗、单批出口数量少等缘故,并没有引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出口秩序较为混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我国在很多稀有金属领域拥有资源的绝对份额,却没有调控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依然如同我国十分缺乏的大宗资源性商品领域一样受制于人,缺乏国际话语权。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出口秩序混乱,有些小宗的稀有金属出现“人家视为宝,我们视为草”;“给钱就卖,谁给的钱多就卖给谁”;“人家买回去做什么用我们不清楚”。
这种事情多发生在西北偏远省区,他们守着聚宝盆受穷,好像来了外国人就是大救星!?另外我国在稀有金属开采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