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一次方程公开课

一元一次方程公开课


2 x

x 2
=5x-1
④x=6 ⑤x2-4x=3 ⑥3(x2 +x)-3x2=6
⑦2x-1<5 ⑧x+y=3 ;其中是一元一次 方程的是__①__③__④__⑥___
次数为1
2、若关于x的方程2xa-17=25是一元一次方 程,则a=__1____
变式一:若关于x的方程2x|a|-17=25是一元一 次方程,则a=__±__1__ 变式二:若关于x的方程2x|a|-系1-数17≠=0 25是一元 一变次式方三程:,若则关代a于=入x_的法_±_方_2_程_(a-2)x|a|-1-转17化=思25想是 一元一次方程,则a2+2a+1=___1___ 变式四:若x=5是关于x的方程b(x-4)-a= 5+4x的解,则2b-2a+6=__5_6___
整体思想
特殊值法
某班有男生25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 17人,这个班有女生多少人?设女生人数为x, 则可列方程________2_x_-__1_7_=__2_5___
你还能针对方程:2x-17=25 再编一道应用 题吗?
审 列方程 设

知识: 一元一次方程 ax+b=0 (a≠0)
方程的解
等量关系
x x 1 6
这6个方程 中哪些是你 熟悉的方程?
(6)x(x 25) 5850
(1)(2)(3)(4)这四个方程 ,有什么共同点?
一元一次方程: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整
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小结 怎么判断 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 ②
情境6
甲、乙两地相距 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
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
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
千米?
解: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可以得方程:
路程 速度路时程间
时计间划 实际
路2程2 速2度 2
速速度度 路 时时程 间间
x
22
x
x 1
22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A= X+Y+Z
(成功)
方程
情景再现
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1)填写下表: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5
火柴棒根数 3
5
7
9
11
(2)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 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n+1
(3)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 一个未知数 指数都是1
方法: 代入法、特殊值法 思想: 整体、转化、模型思想
A= X+Y+Z
希望同学们牢记爱因斯坦成功 方程,在学习中少说空话,通过选择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艰苦的努力,到达 成功的彼岸!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 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叫根
1、判断x=2是否是下列方程的解
(1)3x+(10-x)=20 ( × )
(2)2x2+6=7x
(√)
方法步骤 1、代值;2、计算;3、判断左
边的值是否等于右边的值。
1、下列各式:
①2x-17=25
②x-2=
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 cm,那么长为150%x cm.
周长=24cm
2(x+150%x)=24
情境5
(x 25)
x米
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 5 850m2,长和宽之 差为 25 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 m,那么长为(x+25)m.
长×宽=5850
x(x 25) 5850
2n+1=2017
情境2
解: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
表 2x-5=21
审 设 列
情境3
x周
40cm
100cm
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 后每周升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
解: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
40+5x=100
情境4
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使它的长是宽的150﹪倍,长方形的长、 宽各应是多少?
x 1
情境6
甲、乙两地相距 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 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 前 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 走多少千米?
解: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 x km,可得方程:
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少12分钟
22 22 12 x x 1 60
议一议
(1)2n+1=2017 (2)2x-5=21 (3)40+5χ=100 (4)2(x+150%x)=24 (5)22 22 1

ax+b=0(a≠0) ③方程两边都是
.
1、分母不能够含未知数
2、化简之后再判断
小试牛刀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是的打“√”,不是的打“×”。
(1) m 8 1 ( √ )
(2)x y 1 ( × )
(3) 2 7 4 x
(× )
(4)2x2 2(x2 x) 1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