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基础阶段复习的重点及误区考研英语基础阶段复习的重点及误区1、单词记忆:目标是大纲单词、常见超纲词、短语和固定搭配,见到单词能反应出其基本义,基本扫清单词障碍。
大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展开记忆工作时,切不可忘记遗忘这一记单词得天敌。
我们一定要正视词汇学习中的遗忘。
这是很正常的,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因此而灰心。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这种遗忘的规律,因此要强调尊重人类大脑记忆的遗忘规律,在适当的时间对背过的单词进行反复记忆。
2、考研语法学习,目标是考研基本语法融会贯通,能灵活运用。
考研英语语法主要考查并列句,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以及一些特殊句式。
从句包括形容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他们的存在使句子的结构更为复杂,让考生更难把握句子框架,再者从句也是英译汉的重要考查点;非谓语动词分为四大类: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不定式。
对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在考研英语中的权重非常大,在翻译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几乎占到该部分语法知识考查的三分之一;特殊句式主要涉及到强调句,省略句,插入语,虚拟语气,比较结构和倒装。
考生需要掌握以上语法重点,并且将其灵活运用于长难句的分析。
3、基础阅读与写作。
4.学习误区及应对指导切忌单纯地按照词汇书孤立背词汇,必须要结合阅读文章及短文背诵,将词汇融入文章的理解中记忆。
一.细节题1、题干上有五个W一个H提问。
2、题干中明确会提到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事物等细节信息。
3、有可能针对文章中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发问。
4、题干和选项有可能考察一种因果关系。
5、解题关键:返回原文,准确定位。
做题依据一定要紧扣文章本身,要注意返回原文找答案:1、可以根据题干所列的地点、时间、人物、事物返回原文。
2、根据出题的顺序返回原文。
3、根据题干中或四个选项中的重点词或同义词返回原文。
4、通过长难句返回原文。
二.句子理解题1、标志:题干中明确指出是原文中的某句话,重要的不是上下文,而是句子本身。
2、步骤:(1)重点是返回原文,对该句子进行语法、句法、词法的精准解析。
正确(不能推)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2)若该句话的含义不能确定,则适当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局部含义有整体含义决定。
3、错误选项特征:推的过远,做题时注意把握理解度。
4、正确选项不包含过于绝对化的词语。
三.主旨大意题2、方法:(1)段落少,用串线法。
(2)快速作文法:两个选项难以分辨的时候,用这两个选项做作文,快速给出提纲。
3、选项不能选择局部信息,也不能选范围过宽的信息。
四.态度题1、标志:题干中出现attitude,believe,consider,deam,regard,deem2、作者态度可以分为三大类:(1)正态度:支持,乐观,赞同(2)客观、中立、公正(3)反对、批评、怀疑3、等价选项都不选4、有些选项一定不是正确答案(永陪选项):indifferent(漠不关心);subjective(主观的);biased(有偏见的);puzzled(迷惑不解的)5、识别作者态度:方法一:可以根据作者论述的主线及举例的方式进行判断。
方法二:当作者态度没有明确提出时,找文章中有褒贬含义、含有感情色彩的词。
6、特别注意作者的态度一般与文章中心相联系。
做题时不要把自己的态度纳入其中,而且要注意区分作者的态度和作者引用别人的态度。
五.态度题新趋势1、现在题目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作者的态度,也开始考察文章中某人的观点和态度,做题时特别应该注意看清楚题目考察的是谁对谁的态度。
2、选项可能不在是态度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的词,而是改为带有程度限制的词语,带有如下词语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的:guarded(慎重的),qualified(有条件的),tempered(缓和的),因为带有保留态度的观点比较客观,一般带有绝对化或者过于强烈的词的选项必然是错误的,如:strongly,compeletly,entirely。
六.推理题1、标志:往往出现infer,imply,learn2、解题关键:(1)绝大多数推理题答案是文章中心或原文某句话的同义表达。
正确答案与原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推理关系。
(2)做题时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者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围绕文章中的一两个重点句进行思考,特别注意文章中含义深刻或者结构复杂的句子。
因为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能一下子理解的长难句是命题所在。
尤其注意:做题时不能想的太多,推的太远,是否能把原文看懂才是关键。
七.例证题1、标志:example,exemplify,illustration,demonstration2、解题关键:不在于是否看懂了例子,而在于是否找到了例子所支持的观点。
3、步骤:(1)返回原文,找出该例子支持的观点。
80%向上,20%向下。
注意:有时候例证题所支持的观点需要归纳总结。
4、错误答案的论述方式:混淆论点与论据;列举无关常识。
八.判断题1、标志: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isnotture?Allofthefollowingistu reexcept...2、思路:(1)首先判断是三对一错还是三错一对,所谓对是符合原文或者符合作者态度的。
所谓错是指原文有矛盾或者原文未提及的概念,或者与作者态度相反的内容。
(2)每个选项力争返回原文,与原文信息进行一一比较排除。
(3)注意这种题目的选项,有时候会集中于某段的信息或者各具一些共同特征,所以做题时可以先对比一下四个选项,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点,再回到原文定位。
九.词汇题1、标志:在题目中明确指出某处的单词或者词组,要求辨别其意思。
2、关键:该单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下文。
3、如果该单词认识,并且不超纲,那么他的字面意思绝对不是正确答案。
其正确答案是根据上下文推出的更深层的含义,该含义也许与原单词表面意思没有关系。
4、方法借助上下文理解,在上下文中寻找同性词或词组,利用上下文中逻辑关系将四个选项代入替换,看语义是否通顺。
十.指代题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某个代词要求辨别it,that,one,they。
2、步骤:(1)返回原文,定位代词,并且准确理解分析该句话。
(2)向上搜索离其最近的名词、短语、句子。
(3)将找到的词,短语,句子带入替换,看是否通顺。
(4)在四个选项中,找与找到的词最接近的选项。
第一遍: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创造最贴近考试的环境来完成真题。
第二遍:摘抄生词,长句进行记忆分析,进一步熟悉文章。
正面分析正确选择项,使自己的思路初步贴近出题人的思路。
看答案的时候最好不要看相关的分析,因为这样可能会让自己的思路跟着出书人跑。
另外,你需要对出的题目有一个分类了,例如细节题目,作者态度题目,例证题目,文章主旨题目等等,为以后的进一步总结应对策略打下基础。
第三遍:反面分析错误选择项(至关重要)。
主要应该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1、对比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找出其差异所在。
在知道了为什么正确答案为什么正确的基础上找出错误的原因,出题人为什么要用这个错误选项来迷惑我们--用的是偷换概念还是以小代大?同意互换的修饰成分是否遗漏?作者观点题目答案给的是不是有出题人主观倾向以及这种倾向是不是可以作为规律来对待?等等。
2、把错误选择项带到原文中,看看出题人是怎么把作者意图和事实歪曲的。
关于这点你可以分析完10篇来一个总结,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原来每道题目错误选项的来路是这么的相似!以后再见到这种错误选项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你就能感觉到什么应该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了(这就是你和出题人思路的接近过程)。
3、把握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找出错误选项代表性的词汇。
很多辅导班老师会这么告诉你:包含"some,perhaps,comromately,about,seems"等词汇的选择项一般都是正确的,而包含"certainly,extremely"等绝对的一般都是错误的。
这个可以当成一个一般的原则来应用,但是我要求你们并不是简单的把这类词汇给看到然后就直接的判断出其正确性或者错误性,我们现在是打基础,必须对自己从严要求,我们应该这样做:找出代表性词汇后进行汇总,根据肯定否定的语气轻重来把它们进行排序,然后回到题目看看出题目的人是怎么把作者不太肯定的语气给"硬化"的(老外很少说绝对,中国人经常说绝对)。
4、把自己当成出题人来思考(换位思考)。
你需要把自己放到出题人的角度来对待错误选项,因为错误选项都是很熟悉中国人思维的专家出的,因此,你如果单纯的从自己(考生)的角度思考错误选择项,很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而在把我原文的基础之上把自己看成出题人情况就会很不同。
这是提高你考试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到你经过一系列的训练,能从出题人的思路把握选择项的时候,你就是真正的知彼知己,从而就很容易的达到百战不殆了。
第四遍:代入自己思路,分析出题人意图。
1、体会出题人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出题目而不在其他地方出题目?2、其它地方是不是可以出题目?3、如果让你出题目你会怎样来出?4、自己试着出上几道题目,比较一下和出题人的差距,进一步体会出题人出题目的把戏。
第五遍:再次像第一遍那样去做题目,总结出题技巧以及自己的应对策略。
当然,答案你已经非常清楚了,这里只是让你再次体验一下真题的"魅力"所在。
总结出题技巧并不是让你将来有可能去出题目,只是再此深化贴近出题人思维方式这个思路,争取达到自己看到一篇文章在看题目之前就大致知道体会出在什么地方(完全可以达到)。
应试策略和前面几遍的分析是分不开的,前面的工作做好了,你就是不进行应试策略的专门总结也没有问题,例如例证题目,你完全可以自己就总结出来90%向上,10%向下找答案的思路等等。
第六遍:这一遍选择应用。
如果选用你可以做这几项工作,首先,可以适当做一点市场上的模拟试题应用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思路和出书人的差不多,不一样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到现在你的试题研究的水平可能比出书人还要高,你的思路更加贴近将来的真题!其次,适当的选用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模拟试题,你可以在做完题目之后用挑剔的木管来"修正"它们,进一步使自己的应试技巧和策略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