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知识点大全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之中,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此部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既繁琐又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此,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一、有关物质颜色的记忆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
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红色黑色绿色蓝色蓝色蓝色Fe Fe2O3Fe3O4Fe2+溶液Fe3+溶液Fe(OH)3银白色红色黑色浅绿色黄色红褐色二、有关沉淀的记忆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六白”CaCO3Ag2 CO3BaCO3BaSO4AgCl Mg(OH)2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不溶于稀硝酸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一蓝”Cu(OH)2“一红褐”Fe(OH)3三、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CO32-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2 NaCl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CO32- H+Cl- Ag+ OH- Cu2+Ba2+ 、Ca2+SO42- Ba2+ Fe3+Mg2+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置换反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6.碱+盐——新碱+新盐7.盐+盐——新盐+新盐’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例:用五种方法制取MgCl2。
思路:因为MgCl2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八条规律看一下生成盐的途径有几条,这样就能一一求解了。
方法:1.Mg+2HCl= MgCl2+H22.MgO+2HCl= MgCl2+H2O3.MgCO3+2HCl= MgCl2+H2O+ CO24.Mg(OH)2 +2HCl= MgCl2+2H2O5.Mg SO4+Ba Cl2= BaSO4+2HCl五、有关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记忆在第四点中总结出的规律中,并不是简单的就能进行,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里,把需要掌握的条件进行说明。
1.置换反应:a.金属+酸——盐+氢气条件:1.金属必须为氢前金属2.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产生氢气。
b.金属+盐——新金属+新盐条件:1.只有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
2.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溶液。
3.K、Ca、Na通常不用在这样的置换反应中。
c.酸+盐——新酸+新盐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d.碱+盐——新碱+新盐盐+盐——新盐+新盐’条件:1.反应物都溶于水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以上总结出的条件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各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从而进一步成为牢固掌握酸、碱、盐中各物质之间联系的基础。
六.有关物质水溶性的记忆物质是否溶于水,这在些部分学习中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问题了,但有关酸、碱、盐知识中涉及到的物质很多,让学生一个个物质去背去记恐怕很难达到。
所以在这里对于酸、碱、盐的水溶性有一个口诀可以让学生加强记忆。
口诀内容为:钾、钠、硝酸溶;铵盐也相同;钾、钠、钙、钡、氨;溶碱有五种;硫酸除铅、钡;氯除银、亚汞;碳酸和磷酸;钾、钠、铵才溶。
七.盐相关知识1.氯化钠、NaCl、俗名为食盐。
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2.食盐的用途(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0.9%(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3.粗盐提纯(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2).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3).过滤应注意:(1)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应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要有气泡。
否则过滤速度过慢。
(2)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4)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4).一种新的操作——蒸发,在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5)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
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5).实验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①.溶解②.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
(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③.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
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④.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4.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
(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八.氮肥.磷肥.钾肥1.氮肥:(茎和叶)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4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2.磷肥:(根和果实)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3.钾肥: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4.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
例如:硝酸钾、磷酸铵。
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
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5、鉴别典型中考题(一)金属的性质1. (2008年三明市)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AgNO3和Zn(NO3)2和电镀废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A.Ag、ZnB.AgC.ZnD.Ag、Fe2. (2008年眉山市)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3.(2008年烟台市)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Br2;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①S 、C12、I 2、Br 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12+2NaI=2NaCl+I 2 (B)I 2+2KBr=2KI+Br 2(C)Br 2+Na 2S=2NaBr+S ↓ (D)C12+K 2S==2KCl+S ↓4. (200 8年河北省)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 2O 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北京奥运会用到多种材料。
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 (填序号)。
①使用金、银和铜等制作奖牌 ②使用纯羊毛和聚酯纤维制作“福娃,,③使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 ④使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答出两条即可)。
5.(2008年晋江市)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 做如下探究:(1)将金属R 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
则该金属R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 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3)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