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复习思路及技巧突破

经济生活复习思路及技巧突破

《经济生活》复习思路及技巧突破《经济生活》模块有效复习的总体思路:宏观把握,微观落实,中观呈面,有效串联知识。

《经济生活》的特点是知识点分散,缺乏明显的理论体系。

因此,为把握宏观知识系统,必须按以下思路梳理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并且把重要的经济规律重新整合学习。

一、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或核心知识,然后以主题或核心知识为线索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梳理1.一个理论: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2.两大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3.两条主线: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市场调节--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价格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市场调节:作用、局限性→规范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必要性、目标、手段。

4.“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5.三大规律:①货币流通规律及纸币的流通规律(违背这条规律就会导致物价不稳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②价值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重要经济规律整合法)6.四个阶段:消费→生产→分配→交换7.四大政策:①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我国的分配制度)②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积极的就业政策。

8.五大观念:①科学的经营观(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②正确的消费观③正确的择业观。

④正确的权益意识。

⑤正确的金钱观。

9.六大原理:①效率与公平。

②生产与消费。

③生产与分配。

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⑤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

⑥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

☆☆《经济生活》复习的主要线索之一——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主体)-主体梳理法1,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倡导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健全金融市场——深化对外开放2,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个人:(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等。

(2)劳动者: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参加劳动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遵守职业道德。

(4)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学会理性投资。

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

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

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

④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5)纳税人: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

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经济生活》复习的主要线索之二————按“经济生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或者按照教材四个单元的标题“生活与消费”[商品交换、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商品生产]“收入与分配”[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经济活动的总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对外经济]进行专题复习,构建网络,落实考点。

二、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也就是要把课本读“厚”,但也不是意味着要面面俱到。

微观落实是要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调整考点、新增考点、热门考点。

1、高频考点即常考点、易考点、必考点是指在新课程省份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考点。

2、调整考点、新增考点:是指2012《考试说明》与2011《考试说明》相比,在表述上对其作了修改的考点或是在2011年的《考试说明》中没有,而2012年《考试说明》中有的考点。

3、热门考点是指与重大时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密切联系的考点,它是体现试题的时代性、生活性的“切入点”,是高考命题者的“最爱”。

三、中观呈面是指在微观落实的基础上,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网络,把书本读“薄”。

它可以依托某一主题,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重难点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或本主体的知识集成块。

▲主题梳理法:{抓关键词法}如“价格”;“消费”“生产与消费”“企业”“劳动者”“就业”“社会公平”“财政、税收”“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低碳经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请对照教材,梳理知识,构建网络)▲主体梳理法:国家、企业、个人三主体高考考点整合32:劳动与就业;考点3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考点49: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考点56.57.58:财政的作用(财政的政策、税收政策);考点71: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

(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考点72 全面小康社会;考点74科学发展观;考点7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考点30: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考点31: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考点69:市场秩序;考点75: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点80:世界贸易组织;考点82:“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消费者: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考点19:消费心理;考点20:消费行为劳动者:考点3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点3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考点41-43:居民的投资:居民投资的原则;各种投资的利弊。

考点6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意义类主观题解法关键要多角度思考;①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意义②对不同行为主体的作用(如对国家、企业、消费者;运用主体定位法,根据对不同的主体的意义进行发散思维,解题)③对不同区域的作用(如对欠发达地区.对珠三角地区.对广东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金融稳定的作用)④对部分或整体的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对东部经济转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⑤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居民收入提高起直接作用,对促进消费,缓解通胀压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间接作用))(一)有关“经济意义”的答案一般有(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有利于)1、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3.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和谐社会4.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转化为……优势);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④(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⑥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⑦国内农业方面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对外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

答案的关键词有:A.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C.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D.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F.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G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H.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I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J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K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L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M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答案关键词有:A.企业、经营者——加快企业改革,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等;B.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等;C.农村、城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等D.某地区——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等。

E、.国内区域合作意义:(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四)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农民、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答案的关键词有:①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②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