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类及其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类及其防范措施


① ② ③
6、火灾 电器和电线着火引起的火灾 违章用火和乱扔烟头引起的火灾 电、气焊作业时引燃易燃物的火灾
防范措施:

加强对火源、热源的管理,严格遵守用火制度。动火作业须按 照流程申请动火作业令,作业时应组织专人看守现场,配备灭 火用具,作业完毕后,应清理现场,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避免用电线路过负荷,禁止私拉乱接电线 严格准守用电规则,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 禁止在施工作业区域内吸烟(吸烟区除外) 根据施工作业场所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并对器材设施进行定 期维修、保养,保证其灵敏好用。 禁止封堵锁闭消防通道,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电工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酒后不准操作。 使用各种手持电动工具前,必须先检查电源线是否有破损现象,各种接 头是否进行绝缘处理。使用过程中严禁直接提着电源线移动工具。 用电设备检查维修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并悬挂“正在检修,禁止合闸” 经常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工作,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进行更 换和维修
A. B. C. D. E.
2、高处坠落 从脚手架或垂直运输设施上坠落的伤害 从洞口、楼梯口、电梯口、天井口和坑口坠落的伤害 从楼面、屋顶、高台边缘坠落的伤害 从机械设备上坠落的伤害 其他因滑跌、踩空、拖带、碰撞、翘翻、失衡等引起的坠落伤害
防范措施:
a)
进行高处作业施工时,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挡 脚板、安全带和安全网等。作业前认真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 牢固、可靠。 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殊高处作 业人员持证上岗,上岗前项目部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 技术交底。 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安全带应遵守“高挂抵用” 的原则
炎夏和高温场所作业中暑伤害 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伤害

其他化学品中毒伤害
避免皮肤及眼睛与危险化学品直接接触
防范措施:


③ ④
不要在化学品区域或生产岗位存放食物及饮料
相对封闭的作业现场应多通风换气 在密闭、有限空间作业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 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监测与防护器材 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 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


9、其他伤害
钉子扎脚和其他扎伤、刺伤 拉伤、扭伤、跌伤、碰伤
烫伤、灼伤、冻伤、干裂伤害 疲劳作业和其他自持力变弱情况下进行作业的 伤害
b)
c)
a) b)
3、机械伤害
机械转动部分的绞入、碾压和拖带伤害
机械工作部分的钻、刨、削、锯、击、撞、挤、砸、轧等 的伤害
c)
d)
机械失稳和倾翻事故的伤害
其他因机械安全保护设施欠缺、失灵和违章操作所引起的 伤害 作业人员经过培训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按说明书及安全 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 术状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
建筑施工 安全事故类别 及防范措施
前言
安全事故隐患分类

1、物体打击


2、高处坠落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火灾 7、爆炸 8、中毒与窒息 9、其他伤害
安全事故隐患类别、其伤害形式及防范措施

1、物体打击


常见形式:
a、空中落物、崩块和滚动物体的砸伤; b、触及固定或运动中的硬物、反弹物的碰伤、撞伤; C、器具、硬物的击伤; 防范措施: 1、文明施工; 2、设置警戒区; 3、施工作业区禁止站人或穿行; 4、戴好安全帽。
D. E.
F.
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

5、坍塌

② ③
堆置物的坍塌伤害
脚手架、井架、支撑架的倾倒和坍塌伤害 支承物不牢引起其上物体的坍塌伤害
防范措施: 1、禁止超高堆放物品 2、脚手架搭设时应层层稳固 3、脚手架搭设时应有能指导施工的方案,并在搭设前进行安全 交底 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经施工负责人元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使 用期间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和加固
防范措施:
1. 2. 3. 4.
A. B. C. D.
4、触电 带电电线(缆)断头、破口的触电伤害 挖掘作业损坏埋地电缆的触电伤害 电动设备漏电伤害 雷击伤害
E.
F.
拖带电线机具线绞断、破皮伤害
电闸箱、控制箱漏电和误触伤害
防范措施:
A.
B. C.
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② ③ ④ ⑤


7、爆炸


雷管、火药和其他易燃爆炸物资保管 不当引起的爆炸事故伤害
施工中电火花和其他明火引燃易爆物 事故伤害
防范措施:
① ②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作业 现场
车辆场段、车站值班室禁止存放易燃 易爆物品

8、中毒和窒息

② ③
在有毒气体存在和空气不流通场所施工的中毒窒息伤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