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象之美点线面教案

抽象之美点线面教案

抽象之美点线面教案【篇一:《抽象之美》教案】抽象之美——自然、生活与艺术中的抽象课时:1课时课型: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通过自然中抽象因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形式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艺术中的抽象形式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机、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自然中的抽象:图片:《雪山与湖泊》、《山与云》、《河流》、《雪松》、《树》、《倒影》、《沙漠》、《农田》、《水面》、《水珠》、《云》、《晚霞》、《野花》、《草》、《贝壳》、《树叶》、《咖啡豆》、《玉米》、《干裂的土地》、《大理石》、《木材》、《火》、《闪电》、2、生活中的抽象:图片:《建筑》、《礼花》、《铁轨》、《光纤》、《齿轮》、《电路板》、《钢筋》、《钉》、《碎纸》、《纸》、《玻璃》、《彩带》、《布》3、艺术中的抽象:图片:(1)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波洛克(1912—1956年),美国画家,行为绘画(又名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最初对雕塑感兴趣,后跟本顿等学画,1945年,开始了他的行动绘画的创作。

波洛克的作品反映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不断发掘宏观世界和内在意识深处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忧虑、焦灼和不安。

(2)德库宁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德库宁(1904—1997年),荷兰画家,是与波洛克齐名的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与波洛克相比,两人的艺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波洛克注重创作过程的精神体验,轻视创作活动的物化结果;而德库宁不仅注重行为,更不放弃结果,他追求人类表达方式的最大容量,即“行动”与“绘画”的双重效果。

(3)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艺术:康定斯基(1866—1944年),俄国抽象主义画家,“抽象艺术之父”,其艺术被称为“热抽象艺术”、或“抒情抽象”。

康定斯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版画。

早期作品采取印象主义技法,1910年开始采用音乐名称,形象几乎是用色彩的块面和线条图案暗示出来,如《即兴曲》等。

以后则是纯抽象的绘画,后又转向几何的抽象,其画风充满着幻想、幽默的趣味。

(4)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艺术: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抽象主义画家,其艺术被称为“冷抽象艺术”、或“几何抽象”。

1913年后的绘画以几何性符号式的绘画为主,他在平面上把横线与竖线相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及灰色。

这些新造型主义的抽象艺术及其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抽象绘画和雕塑,还对现代广告、家具、服装设计、印刷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米罗的抽象超现实主义绘画:米罗(1918—1922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

其盛期的作品画人、动物、象征性的物体,都采用了单纯的线,色彩干净、明亮,他似乎用没有受到任何生活尘埃污染过的、天真无邪的眼睛看世界,但不时对这混乱的世界发出嘲讽的笑,他作画随意、自由,充满着装饰的趣味。

(6)克利的抽象艺术:克利(1879—1940年),瑞士画家。

他认为:绘画或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在这种体验过程中,艺术家在得到启发的时刻,把内心的幻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以表现本质的真实。

(7)夏加尔的抽象艺术:夏加尔(1887—1984年),犹太人,俄裔法国画家。

从小受到俄国和犹太人民间、民俗艺术的熏陶,后又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他善于把立体构成的因素,自由地融化在富于幽默感和抒情味的表现语言中。

(8)亨利-摩尔的超现实主义雕塑:亨利-摩尔(1898—1986年),英国现代雕塑家。

在他的创作中,既没有实际目标,也不具备具体内容的形象。

亨利-摩尔的作品为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雕塑语言,这是一种与环境对话的语言,一种充满人性的现代语言。

(9)马蒂斯的艺术:马蒂斯(1969—1954年),法国野兽派画家。

他善于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

透视和明暗手段全被抛弃,可是构图仍是有秩序的生活境界。

同时他吸收了非洲艺术的表现风格,对于东方艺术如日本的版画或阿拉伯装饰图案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10)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达利(1904—1989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

他声称艺术的源泉是幻觉,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荒诞、怪异加入和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创作时陷入疯狂的状态。

他在绘画中用分解、综合、重叠、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

4、艺术中的具象形式与抽象形式:三、课堂小结:自然、生活和艺术中有很多抽象的形式,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抽象化的点、线、面、色彩等因素的组合,它们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同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篇二:《点线面》教学设计】《点、线、面》教学设计凉州区西关小学满建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了解点、线、面组合后形成的美感效果,利用点、线、面创作作品。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尝试用重复、穿插、均衡等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点、线、面组合形式的美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尝试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中感受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尝试用手工绘画设计点、线、面作品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运用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三、教学策略采用“感悟—发现—尝试—欣赏—创造”的教学策略,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雨”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基本的绘画元素—点、线、面。

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同的点、线、面,体验不同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在欣赏中进一步体会点、线、面组合变化形成的秩序美、均衡美,学习色彩的搭配、组合的方法,最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自由地运用多种材料,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尝试运用重复、穿插、遮挡、均衡等组合方法,创作点、线、面的构成作品。

四、教学过程【篇三:点线面教案】第十课《点线面、黑白灰》的教学反思本课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点线面和黑白灰”,学习运用点线面与黑白灰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开头运用游戏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由此我利用大师作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黑白灰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感受生活中点线面、黑白灰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接着我运用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组织原理进行示范造型,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为了避免生硬的说教,本课将美术知识融入到手工制作中,通过设计服装,将所学知识展现出来,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实践活动中提高美术的理论与技能、技法知识。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作业的表现形式是以绘画和剪贴的方法来完成。

服装的设计以平面型为主,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制作立体型的。

只要学生运用点线面、黑白灰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处理得当,作品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就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点线面、黑白灰》教学设计本课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课《点线面、黑白灰》。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黑白灰”,并欣赏图片,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和黑白灰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

本课将美术知识融入到手工制作中,通过设计服装、将所学的知识展现出来,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美术的理论与技能技法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点线面与黑白灰的结合与变化。

教学难点——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要合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运用于服装中。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点线面、黑白灰,并且在绘画中,也会用这些艺术语言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但对点线面黑白灰构成的组合规律运用还比较陌生。

三、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图片中感受点线面与黑白灰的美,并初步运用点线面及黑白灰设计服装。

培养学生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法分析:1、欣赏图片感受点线面与黑白灰的艺术魅力。

2、通过比较,通过观察探讨,感受点线面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装饰效果。

3、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这部分,我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教学。

1、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探索性思维,为了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注重教法的趣味性,所以我用这样的导入:老师手中的这个圆形是点还是面?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为了证实谁的答案对。

我用两张比较图,分别将圆形放入其中,学生并直观的分析出点和面它们之间其实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再分析线与面也同样具有相对性。

接着让黑白灰入场,并直观的引导学生分析明度的差异性。

并揭示课题——《点线面、黑白灰》。

2、欣赏图片,感知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魅力用课件展示图片,新课标提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去欣赏,去感受,去体会。

先引导学生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点线面巧妙组合而成的东西?让学生从具象的图形中找到抽象的点线面。

教师接着出示图片并提问作品中点线面、黑白灰在那里?是怎么组合的?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

此处的欣赏也为下面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与变化打下了基础。

3、探讨研究,了解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与变化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范画作品。

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作品中组合的特点及带来什么感受,老师总结。

本环节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点线面、黑白灰在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效果。

4、实践尝试,运用点线面、黑白灰进行服装的设计。

用黑白灰卡纸或绘画纸进行点线面、黑白灰合理的组合。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分小组或独立完成,积极地参与。

在学生根据点线的粗细,疏密变化,面的大小变化,进行合理的组合排列。

通过自主尝试,感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效果,是否给人美观、大方的感觉。

六、课堂评价评析作品,分享创作快乐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件服装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黑白灰对比的分布是否合适、点线面的组合是否合理,点线面的使用是否有变化,有节奏感。

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七、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美观明了,也让学生在欣赏老师的作品中体会到点、线、面的艺术魅力。

课题:点线面、黑白灰课型:设计、运用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明确点线面和黑白灰的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