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从哪里来》说课文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赣县城关小学的xxx。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能从哪里来》。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版社实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是在学习了电和磁、小电动机、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基础上对电的进一步认识,这一节课是学习其他形式的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为今后学习电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转化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同时体
验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教学重点:了解电能是化学能、机械能、等其他能转化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用小电机发电。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观察、交流、对比的学习过程,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
同时,利用图片教具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课分五部分进行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我将端着制作好的水果电池进入教室,这引起了学生好奇:老师今天要干什么?难道老师带水果来吃?在一片质疑声中我告诉学生,这是水果电池!让学生观看点亮的小灯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引出课题。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
接着我把带来的电池展示给学生,要学生说说这些电池可能用在什么地方,六年级学生都见过很多电池,如:干电池、纽扣电池等,并且知道这些电池用在不同的电器上,所以很快就说出了一些电池的用途。
对于学生不了解的电池,只有通过老师的补充来让学生了解。
为让学生了解电池的结构,我解剖了一个干电池,介绍电池的内部组成:有金属锌、碳棒和化学物质。
电池之所以有电能,是因为化学物质和锌发生化学反应。
水果电池也是如此,锌和水果里的酸发生化学反应,就产生了电能。
综上所说,电池的电能是由化学能转化来的。
(三)探索发电
让学生先观看手摇发电机的发电过程并试着发电,同时让学生观察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就发出了电,拿掉磁铁在试试没电,说明发电机发电跟线圈和磁铁有关;
电动机也有磁铁和线圈(展示电动机的线圈和磁铁),哪是不是也可以发电?问题一提出就会引起学生的猜测,为解决学生的疑惑,我分组让学生自主实验,并提出两个问题要学生解决:1,怎样检验你已发出电了;2,怎么样才能发出更强的电。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就会回想前面所学过知识:要测电流可以让灯泡亮起来,还可以用自制“电流检测器”测试。
经过实验,有的同学可能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用自制“电流检测器”可能测出了电,有的可能什么都没成功。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让每一位同学都知道怎样验证已发出了电,怎样才能发出更强的电(可点亮小灯)。
通过手摇发电发现:速度慢时发的电就弱,速度快时发的电就强,不动时就没电,从而得知发电机发出的电是由动能转化来的。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都知道,小发电是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电能,必须要有大的发电机,才能发出强电让我们使用,大的发电机当然不可能用手去摇动。
学生通过收集的资料讨论后总结得出:利用水的动能、蒸汽能、风能,就可以推动大发电机发出强大的电能。
我们使用的电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发电站,发电站的电是用发电机发出的。
发电机是由水的动能、风能、和蒸汽能推动发电的。
此时学生就能完成课本64页中的表格。
最后通过观看三峡电站视频和图片了解现代发电站的发电过程,体验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五)节约用电,保护环境
常规发电站有的是有污染的,如火力发电站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发电越多废气越多。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节约了电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保护了环境。
同时让学生了解,潮汐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和核能发电站是绿色环保的电站。
结合以上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验证,对内容的归纳总结,最后形成直观性的板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的作业是:调查我们生活中还可利用什么能进行发电?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展示了科学活动课的魅力,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