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吓”、“羊”、“跟”、“都”、“怕”、“家”、“象”7个汉字。

理解课文内容。

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

那我们就试试看吧。

青蛙叫起来了?呱呱呱,呱呱呱。

苍蝇飞过来了?嗡嗡嗡,嗡嗡嗡。

大雨下起来了?哗哗哗,哗哗哗。

小孩哭起来了?呜呜呜,呜呜呜。

师: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师:咚,咕咚。

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咕咚》。

2、板书课题“咕咚”。

3、指导朗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x i yng gēn dōu p jiā xing 吓羊跟都怕家象(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跟”的偏旁是“足”;“都”的偏旁是“阝”;“家”的偏旁是“宀”。

(3)交流识字
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口吓、者都、白怕。

(4)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gū dōng sh dio l to mng xing yě ln 咕咚熟了掉下小鹿逃命大象野牛拦住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跟头跟上都会都是吓跑吓走怕人可怕大家家人大象气象
三、精读领悟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共有7 个自然段,4 幅图,讲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也跟着跑起来,只有野牛没有跟着跑,并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21教育网
1、师:教师范读第 1、2自然段,学生跟读。

(1)兔子为什么跑呢?
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

(2)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对谁叫?叫什么?
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3)思考:小兔子认为“咕咚”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吗?
不是。

他认为“咕咚”是指一种可怕的东西。

(4)“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你们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2、师:朗读第3自然段,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此时,小猴子心里是什么感觉?
害怕。

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3、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1)第4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狐狸、山羊、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2)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他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师:朗读“兔子”“小猴
子”“大伙”说的话。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
‘咕咚’来了!”师:它们讲的话相同吗?
不同。

不同在哪里?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你明白了什么?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师: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也跟着跑起来。

)师:朗读第5自然段。

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

他拦住大伙问。

师:你能演示野牛拦住大伙的动作吗?
4、师:齐读第 6、7自然段。

(1)“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2)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他们都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为什么会这样?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他们知道了“咕咚”
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分可笑,所以笑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这时候,兔子等这些动物会想些什么呢?我们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4)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四、巩固提升
1、我会扩词。

家(大家)(家人)怕(可怕)(怕人)都(都会)(都是)
2、读一读。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五、课堂总结师:同学们,我们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别人,而要先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六、作业布置
1、把这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咕咚兔子:“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遇事不要盲目跟从,先问为什么,龙琴事实真相小猴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山羊、小鹿:“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大伙问【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以及明白课文中所讲的道理上。

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

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此外,我还重点让学生弄明白了“遇事不要盲目跟从,而应该先问为什么,这样才能弄清事实真相”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积极主动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做一个能分辨是非的好孩子。

21cnjyZZ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