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的教育》最新读后感范文5篇

《美丽的教育》最新读后感范文5篇

《美丽的教育》最新读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阅读过美丽的教育,大家有没有写过关于美丽的教育读后感?以下是我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一教师的魅力来自人格,以前我只是粗略的了解这句话,现在读完孙蒲远老师《美丽的教育》这本书,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各有所好。

山水本是自然,就教师而言,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赏心悦目的心情至关重要。

即使山不是很峻拔,也用悦纳的心态去欣赏,即使水不是很清醇,也用发展的眼光去赞美,则是“山水”之大幸也。

孙蒲远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孙老师用心发现着每一个人的闪光点。

爱在这本书里体现的尤为深刻,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去爱学生?尊重,是爱的起点。

尊重是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这不仅是成年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

而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孩子这一不亚于穿衣吃饭,甚至比穿衣吃饭还重要的需要。

从小被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孩子会自己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被人尊重的孩子也会去尊重别人,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感就会提高。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一味的重视孩子的成绩如何,要给孩子真正的关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爱,是没有疆界的。

爱要宽容。

宽容不同于纵容。

宽容的前提是理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宽恕能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

”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绝对不是对学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它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

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美丽的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

教师的魅力来自人格,来自我们对学生无限的爱。

我们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个职业,以欣赏的角度来观察每位孩子,爱无处不在,让我游走在爱的海洋吧!《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二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没感觉,只得顺手翻翻看。

但一看,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导读是如此精彩;插图同样精致;是的,做重要的事情永远是有时间的。

在这里我引用孙云晓老师的开场白。

读这本书既使花去我大量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因为这本书确实不错。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尽管只有8年,要问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工作太繁杂了,班主任记录本记尽管作乐一些删减,但仍满满的,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

我读了了这本书,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我不再迷茫,我不再困惑,一个个生动鲜活生动的例子,似曾相识,孙老师是那么耐心细致的,不厌其烦的充满奈心的去处理去对待,他时时刻刻用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爱心去温暖着每一位孩子。

孙老师之所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对学生具有非凡的魔力,是来自于他对自己事业的真诚的爱。

正如孙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

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办主任常说的话将成为这个班的座右铭,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我在以前对这些却很少重视,总觉得小孩子哪知道这么多,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蹲下身来和孩子们好好沟通过。

读了孙老师的书,我才突然醒悟,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师尊严,师生关系的融洽,关键在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样孩子才愿意接近你,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这不仅需要热情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到今天,我才从孙老师的身上找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备什么,要有一颗可贵的童心,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我们应该“俯视”孩子,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情感。

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

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三寒假匆匆而过,在忙忙碌碌的寒假里我还是抽时间读完了《美丽的教育》这本书。

孙蒲远,一个让我们听来亲切——温暖,又不禁生出几分敬畏的名字。

相信大家对孙老师都不陌生,孙蒲远老师融43年的心血与智慧于一炉,谱写了栩栩如生而又纷繁多样的儿童生活,展现着爱的力量,教育因爱而美丽,我从这本书里受益匪浅。

爱是关注:很多时候,很多的老师都懂得应该爱孩子,可是应该怎样去爱,为什么去爱?老师们就会有些茫然!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

你要细心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和需求,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充分发挥他的特长。

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

”多么朴实的语言啊,爱的是多么的具体,所以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爱是尊重:尊重更是爱的起点。

孙老师在书中写道:从小被人尊重的人,就会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孩子会自己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而我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一味的希望孩子能听成年人的话,而忽视孩子的需求,不考虑孩子在想什么,不体谅孩子的处境,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只凭想象去教育孩子。

一旦孩子的行为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就批评或者来惩罚,这样师生关系就很难融洽。

孙老师告诉我们“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惩罚的结果会让学习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让常常出现问题的孩子更加自暴自弃,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许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危害,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集体有什么不好,从他内心感受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这也就起到了教育的目的了。

爱,是没有疆界的我们要宽容——理解每一位学生。

宽容理解他们所做得每一件事情。

爱她们就要爱他们的一切,要有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

孙老师教给我们很多爱的方法,给胆小而又出错的孩子一句安慰;给知道自己错了的孩子台阶下;用显微镜找淘气包的有点;给矫情的学生一个存在的空间……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写给年轻班主任的工作指南,而书的内容值得每位老师,甚至是家长认真的阅读,我相信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都可以从书中得到孙老师的锦囊妙计,做孙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作为一名老师能够从《美丽的教育》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也是幸运的。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范文四暑期中,我们的郭校长为了促进我们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高我们的教育学生的艺术为我们学校的每位班主任配备了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要求假期看完,并写出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于是我就细细地品味了这本书,这本书不但适合年轻的班主任看,更适合所有的教师看,这本书与其他教育书籍有所不同,她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呈现师生的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初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名吸引了。

“美丽的——教育”,听起来很诗意。

在我的感觉中,教育是一项繁琐而又艰巨的工作,有的是困难、辛苦、忧心、复杂,何来美丽?怀着好奇、疑惑的心情我看完了这本书。

合上书后眼界、心境豁然开朗,教育,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换一个角度思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教师从事的的确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门艺术。

孙老师能够站在高处看教育,谈教育,教育在她的眼里是关爱,是理解、是尊重,她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灵魂来塑造学生的灵魂。

在教育这片热土中,她是个画家,正在把一张张白纸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她是个音乐家,正在把一个个音符组合成一支支动听的歌;她是个建筑家,正在把一木一石叠垒成一座座高大的房。

她的心灵是美丽的,她所看到的事物是美丽的,因此,她所从事的事业自然就是美丽的了。

书中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表面上看是写有关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但与常规教学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这本书不但适合班主任阅读,更适合所有的教师阅读,它是一本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好教材。

这本书共分为八章,设计到了近200个班主任工作可能遇到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它全面介绍了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坐姿到听课,从学生生病到与家长沟通,从课间到课堂,从队会到学生创造,从孩子淘气到爱每一个学生,从教师管理班级到教科研……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只有用爱心才能塑造灵魂,只有心中有爱才能谈教育。

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师爱。

纵观全文,至始至终全凭一个“爱”字贯穿。

孙老师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她认为和孩子们交往可以净化灵魂,完善自我,不断进取,永葆青春的活力,最能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她以爱引航,驶入学生广阔的心海中,溅起一朵又一朵美丽的浪花。

我想这一点,就是许多平凡教师与孙老师的区别了,航行的线路如果在一开始就错,那么如何能在理想的大海中畅游呢?许多教师常说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工作岗位,可是你看看在实际工作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每天面无表情地进行着常规教学工作,不停地埋怨着待遇低奖金少,领导偏心,好处总轮不到自己,学生笨不听话,作业多难批改,活动多难应付……就从不扪心自问:为什么选择教育事业?怎样去做才算是在打拚一项事业?航灯不明,方向迷失。

孙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她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对学生诚心诚意地关注,细心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和需求,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位学生都能抬头走路。

多么细心、体贴入微的爱呀。

她还说,爱学生不是一种工作形式和方法,而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源,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也是后进生能够进步的希望。

孙老师的学生沐浴在她的师爱中,健健康康地成长着。

想想我们周围,有多少老师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的爱?有洋溢在脸上的爱?有体现在举手投足中的爱?有融合在温言柔语间的爱?学生犯错误——体罚!学生做错题——斥责!学生不听讲——挖苦!学生不讲卫生——嫌脏!学生不爱劳动——嫌懒!学生不爱学习——嫌笨!学生问多几句——嫌烦!……总之,都是学生的错!师爱何在?教育何在?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那么,孙老师是神啰?我不同意这一论调。

固然,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奉献精神,但我认为这种奉献精神的理解是狭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