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中学第十五届(2018年度)教育技术大赛
参赛指南
赛程安排 (1)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评比 (3)
(二)教育技术论文、教育叙事评比 (4)
(三)教学资源开发评比 (5)
(四)微课设计与创作评比 (7)
(五)校园专题片制作评比 (8)
(六)学校教育信息化论坛 (9)
赛程安排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主旨:通过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智慧、促进学与教方式创新的途径与方法;探索教学资源及其在交互电子教学设备等环境下的有效应用;达到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目标。
本届活动将分为交互式电子白板、移动终端课例、校际同步课堂三项赛事,通过培训、竞赛和论坛交流活动,实现竞赛过程的科研化。
一、比赛内容
项目:(全校报送8节)
1、电子白板交互式课例:是指应用电子白板学习环境下,开展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体现电子白板的
交互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
2、移动终端课例:是指教师、数字化学习小组或是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环境
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
3、校际网络同步教学课例:
是指使用天津市校际网络同步教学项目平台和设备,进行校际间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课例。
二.报送要求
1. 课例报送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课件。
2. 每节课可报指导教师2人、软件制作2人、视频制作3人。
3. 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三、比赛流程
1)报送:
于4月11日报送课程数据包。
报送地点:南北院网络中心
联系人:魏赟李兰敏
2)评选办法:
所有报送案例参加红桥区第十五届教育技术大赛融合课评比,由大赛组委会组成专家组,根据教师所上报的参赛材料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择优推荐:选择优秀课例,参加市级和全国融合课大赛。
(二)教育技术论文、教育叙事评比
一、主题:
推进教育信息化2.0,加速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
二、写作要求:
1、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工作,以理论为基础,重在解决课改中的实践问题。
主题突出,科学性强,有独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对课程整合、资源库应用等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参评论文必须是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性作品,杜绝抄袭、下载等不良现象,引用部分不得超过全文字数的30%,且必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每篇论文都要提交查重报告。
3、格式要求:字数要求、排版格式等,详见“论文(叙事)统一模板”。
三、报送要求:
1、报送材料:参赛文章、查重报告(论文提交电子版、纸介版各1份;查重报告仅提交电子版即可)。
2、报送方式:
于4月11日报送论文(电子、纸质)及查重报告(电子)。
报送地点:南北院网络中心
联系人:魏赟李兰敏
四、评审与奖励:
1、论文和教育叙事报告合并评审,设一、二、三等奖。
2、评审组将选择优秀论文和教育叙事,推荐参加市级以上论文竞赛评比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评比
项目1.多媒体课件类(含白板课件,移动终端课件,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等):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可以是针对某几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
移动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
(可尝试使用美篇、初页等APP制作)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训软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
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
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
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
(3)课件参赛作品报送电子版。
内容以文件夹形式建立,一级文件夹“XX校——课件”;二级文件夹命名为“XX学科,XX姓名”内含参赛作品、作品说明.txt(200字以内),并确保无毒、能够运行;
A每位老师不超过三件作品,不得与上届比赛提交相同作品。
B课件参赛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C作品如需安装相关软件才能运行,请在作品文件夹中提供相关软件安装包。
项目2.教师网络空间(含QQ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是指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从事教与学活动的载体。
作品应主要体现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的资源应用、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家校互动、师生互动、指导评价等活动情况。
(1)制作要求:提交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素材制作的PPT文档,综合反映教师网络空间的日常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
同时提交空间使用说明文档,包括空间网址、评审专用临时账号密码和使用指南等。
(2
(3)报送内容:
①Ppt
②每件参赛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于5月8日报送ppt。
报送地点:南北院网络中心
联系人:魏赟李兰敏
(四)微课设计与创作评比
为了推动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实现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本学期继续开展微课设计与创作评比活动。
具体赛事如下:
一、作品要求
1. 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微课设计,要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
2.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3. 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4. 微课视频不超过10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
5. 微课视频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主要信息;主要教学内容和环节有字幕提示或说明。
6. 视频中讲解语言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
7. 微课形式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
二、参赛方法
1.个人提交:参赛作品上传中国微课网(/),按实际地区学校填写信息。
2.学校初评:学校对本校网络微课作品进行初评,并精选30件作品推荐参加区级评选。
3.校级上报:于2018年5月15日前,上交区里。
4.区级评选:组织10位评审专家,开展微课作品评审,并遴选10件优秀作品经指导完善后推荐参加市级竞赛。
三、报送内容:
于5月8日报送微课。
报送地点:南北院网络中心
联系人:魏赟 李兰敏
(五)校园专题片评比
一、项目:
1.校园专题片(1-3名作者)
2.个人专题片(1-3名作者)
3.故事类视频(1-5名参与人员)
二、主题
1.学校大型活动、人文建设(5分钟以内)
2.教师个人工作成长、学生成长历程(8分钟以内)
3.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电影(30分钟以内)
三、参赛要求:
1.MP4、MPG、WMV、MOV等常用格式
2.专题片要求片头、片尾形式不限、可加入背景音乐
3.视频分辨率为1280*720或以上比例: 16:9
四、报送方法:
1.将视频上传到百度云盘、360云盘等,分享后提交链接与验证码或拷入U盘直接上交
2.时间:于5月8日报送
报送地点:南北院网络中心
联系人:魏赟李兰敏
(六)学校教育信息化论坛
一、选题范围
本次论坛以“推进教育信息化2.0,加速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下,紧密围绕学校教育信息化各方面的工作,谈谈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的。
论坛选题范围:
1.智慧校园建设
2.智慧课堂学习
3.创客学习
4.基于移动终端下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应用
5.结合自身实际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介绍教育信息化融合的经验。
二、参赛范围
本次论坛分为“教学人员”和“管理与技术人员”2个分论坛。
1、教学人员分论坛:参赛人应为各学科一线教师,限报送1人(凡参加2017年信息技术融合课大赛的老师不能参与报名);
2、管理与技术人员分论坛:参赛人应为学校教育信息化主管领导(主管校长或主任)或者教育技术工作专兼职教师,限报送1人。
三、比赛形式
参赛者在5分钟以内完成现场演讲,要求制作相应的PPT,论述时做到脱稿。
具体安排,下半年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