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采油技术新发展及应用(研究院)

微生物采油技术新发展及应用(研究院)


产量下降时,重复进行这样的施工周期。
技术原理:
一是微生物减低重质油的平均分子量。即微
生物把重质油中的高分子物分解为低分子量的 化合物。
另一个是以重质油中的烃类或重质油中的其
它成分为碳源的微生物,在生物化学过程中会 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醇类等,可以将重质 油乳化成水包油或油包水乳状液。
室内研究
3、施工方法:
用热水或热油洗井,做到井筒无蜡沉积,无有
害化学剂,一般常规热洗即可。
待油井产出液含水恢复正常后(一般为热洗
后一到两天),将配置好的菌液从油套环空挤 入即可。
4、效果评价:
如果不再采用其它常规的清防蜡措施,油井
不结蜡,便可视为完全有效。在短时间的现场
试验时,加入菌液20天~45天后,功图显示没
施工轮次:
试验井一般设计为三个轮次,一个轮次的周期一个 月左右,具体根据矿场试验效果而定。
矿场试验
3.4 施工概况
自2001年6月28日到2001年10月31日,在
新港公司九3区6口稠油井进行了2轮-3轮,
累积16井次的微生物吞吐施工,总共注入微
生物菌液12.8t.
矿场试验
3.5 经济效益
截止2001年11月底,6口试验井中,有5口
矿场试验
油藏特征:
九3区齐古组属辫状河流相沉积,地层分布稳定; 储层物性较好,油层系数中等,但非均质性较严重; 主力油层内泥岩隔层不发育; 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低、温度低、无天然驱动能量; 油藏内部主要为封存水。
矿场试验
原油特点:
九3区原油属中质稠油, 原油具有三高四低的特点: 粘度高,酸值高,胶质含量高。 凝固点低,含蜡量低,沥青质含量低,含硫量低。 该区经过前期的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开采,地层原油 中部分溶解气及轻组分被产出,地下原油粘度急剧上 升,目前粘度约增高5535 mPa.s。
井见效,已增产原油1042t。平均单井增油
174t,平均单井次增油 65t。措施有效率83%。
原油价格按1000元/吨计,投入产出比达1:3
以上。原油价格按550元/吨计,投入产出比
达1:2。
矿场试验
3.6 效果分析
表5 九3区微生物开采稠油施工效果
ò Å Ð º ® Å ¾ º Ú 1 µ Ö 1 2 3 4 5 6 ³Æ Ü ¼ 93212 93247 93253 93254 93267 93271 8Ô Â 6Ô Â 6Ô Â 8Ô Â 6Ô Â 6Ô Â 29È Õ 28È Õ 28È Õ 29È Õ 29È Õ 29È Õ © ¤Ê ¼ Ê ¹ ±ä Ú 2 µ Ö 9Ô Â 7Ô Â 7Ô Â 9Ô Â 8Ô Â 7Ô Â 29È Õ 28È Õ 28È Õ 29È Õ 30È Õ 28È Õ Ú 3 µ Ö 9Ô 28È Â Õ 9Ô 28È Â Õ 9Ô 29È Â Õ 9Ô 28È Â Õ ù ý » Ê ú Í ² Ó ¿ Á 72 39 9 12 12 39 7 8 9 10 11 Ô Ó Á ö Í ¿ ú Í ú Í ú Í ú Í ú Í ² Ó ² Ó ² Ó ² Ó ² Ó ¿ Á ¿ Á ¿ Á ¿ Á ¿ Á 154 164 190 292 212 18 66 83 116 321 6 4 42 5 9 33 0 114 49 139 15 4 214 40 36 257 23 36 20 13 0 \ 1042
 ú Í ¿ Ô ² Ó Á  ú º ¿ Ô ² Ò Á  ¬ ® Ê Ô º Ë Â
20 10 0
含水下降,产油量上升,已增产292t
矿场试验 图3 九3区93267井微生物施工前后井口原油粘度变化
³ È Õ ¶ (mPa.s)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0 0.2 0.4 0.6 0.8 ³Ù ª Ë (r/m)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新发展 及应用研究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 2002年4月


一、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技术
二、微生物控制油井结蜡技术
一、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技术
该技术利用通过室内选育的对稠油具
有显著降粘作用的微生物菌种,将微生
物注入到稠油生产井中,关井数天,然
后开井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当

1. 2. 3. 4.
4. 5. 作 用 有 限 , 1. 仍需热洗 2. 对油品质量 有不良影响 污染环境 现场施工工 作量大
微生物试剂 清蜡效果好,周期长 操作简便,动用设备少 能克服原油集输过程中的结 蜡的问题 干净卫生,无污染 综合经济效益好 油井中必须无杀菌剂 对微生物品质要求高
© ¤Ç Ê ¹ ° © ¤º Ê ¹ ó
原油粘度下降了56%
小 结
1、选育出对克拉玛依油田九3区稠油具有显著 降粘效果的微生物菌种,菌种与试验区油藏 环境适应性较好。
2、首次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的6口井微生物吞
吐开采稠油矿场试验,已取得明显的增油效
果,建议进一步扩大矿场试验规模。
小 结
3、微生物开采稠油技术为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和 蒸汽吞吐结束后开采方式的转换提供了一种 新技术。 4、该技术适用范围广,施工工艺简单,投资少, 见效快,且安全环保,在新疆油田有广阔的 推广应用前景。
矿场试验
开发现状:
九3区齐古组稠油油藏自1987年5月投入开发以来, 动用含油面积2.6km2,地质储量556³104t,累积投
产总井数340口。
截止2001年3月,该区累积注汽792.7319³104 t,
累积采油142.762³104t,累积产水618.9296³104t,
综合含水76.1%,累积油汽比0.18,采出程度25.7%。
井号 菌种 93271 BEX BW2 BW5 BW6 D2 D4 N2 N3 SB SP X3 X4 YW3 YW4 YW5
菌种对稠油具有降粘作用
室内研究 图1 93267井稠油微生物处理前后粘度变化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0 0.2 0.4 Õ ³Ñ ¿ °ù ¢ ú ï ¦ í ù Î É Î ´ À Ñ
九3区齐古组油藏基本概况
数值 2533 0.93 260 0.2 19 NaHCO3 6841 项目 有效厚度(m) 有效孔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油粘度(20℃)mPa.s) 地下原油粘度(mPa.s) 含蜡量(%) 酸值(KOHmg/g) 数值 13.6 31 72 4405 5000 2.66 4.22
菌种编号 空白 YW3 X4 N3 N2 K 饱和烃 56.60 52.77 58.69 57.65 55.85 53.04
总收率 96.14 87.80 94.41 97.71 96.73 93.26
菌种降解原油中的长链饱和烃和非烃类
3、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矿场试验
3.1 试验区块概况
表3
项目 有效渗透率(³10-3µ 2) m 地面原油密度(g/cm3) 油层平均深度(m) 原始油气比(m3/m3) 原始地层温度(℃) 地层水水型 总矿化度(mg/L)
³ È Õ ¶ (mPa.s)
ª Ù ³Ë (r/min)
0.6
0.8
流体性质从非牛顿型流体向牛顿型流体变化,粘度下降50%
室内研究 表2 93267井稠油微生物处理前后族组分分析结果
含 量(%) 芳香烃 非烃 沥青质 12.28 27.13 0.13 12.21 21.64 1.18 12.82 22.23 0.57 13.14 26.32 0.60 12.77 26.91 1.20 11.47 28.19 0.56
二、微生物控制油井结蜡技术
1、作用机理:

微生物自身具有粘附在金属或粘土矿物等水润性物体表面生长 的特点,能够在金属和粘土矿物表面形成一层微生物保护膜,具有
屏蔽晶核,阻止结晶的作用。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可产生脂肪酸、糖脂、类脂体等多种生 物表面活性物质,这类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和蜡晶发生相互作用,
参与蜡晶形成,促进蜡晶畸变,改变蜡晶状态,阻止结晶的进一
初 日产 液t 期 含水 率% 18.2 18.3 91.2 51.1 66.4 60.6 日产 液t 10 22.5 9.6 11 10 5 目前生产情况(2001.3) 日产 油t 0.29 0.91 0.49 0.45 0.4 0.26 0.05 0.05 油压 MPa 0.07 0.09 含水 率% 97.1 96 94.9 95.9 99.0 94.8 动液 面m 188. 5 165 203. 3 190. 4 172 175. 5 泵效 % 54.5 86 26.2 36 11.7 19.1 累积产 油 ³104T 0.8973 1.0156 0.375 0.6868 0.4394 0.6313 六周期 四周期 三周期 四周期 四周期 五周期 注汽周期
9.2t,平均日产油1.0t,平均含水率88%。
矿场试验
3.3 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采取不动管柱,油套环空挤入微
生物稀释液方式,注入压力控制在油层破裂
压力以下,注入排量控制在10m3~30m3 /h左
右。挤注结束,关井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
矿场试验
关井时间:
根据以原油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征,微生物 生长周期一般在5天-7天。考虑到现场因素,实际关 井3天-5天。
室内研究 表1 九3区微生物稠油降粘室内评价结果
降粘率(%) 5.9 37.4 19.7 23.7 20.7 56.2 29 15.7 39.9 36.5 33.1 25.2 65.6 33.6 26.9 井号 菌种 93267 BEX BW2 BW5 BW6 D2 D4 N2 N3 SB SP X3 X4 YW3 YW4 YW5 降粘率(%) 30.6 64 35.7 23.6 37.9 34.4 56.3 45.9 59.7 27.6 15.3 29.3 70.6 67.1 3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