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及方法是什么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而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1、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感受状态
学生在课堂中自我感受是课堂教学评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其一,评价的结果应该是“给予”。

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多提问,那么就应真正给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现的时间与空间,即使出现一些意外的、甚至荒唐的回答或做法也应宽容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真实的生活。

其二,评价的前提是“关爱”。

缺乏真爱的表扬与激励只能在课堂上造成师生之间的不和谐与尴尬。

学生的心理感受良好,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成功的保障。

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兴趣、注意、热情、评价、关注、交往等等,无不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来。

当然,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无声评价也非常重要。

课上教师的眼睛务必不断扫视,对专心听讲的学生,教师要用温和的面容,平等的眼神去观望,使学生感到气氛融洽,心态轻松;对走神的同学,教师要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给学生以警示,使之集中精力;对回答问题十分精彩的同学,教师要用喜悦的目光,微笑的面容和赞扬的手势给予表扬;对思考、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配合语言评价,用热情的眼神、暗示的手势来激励学生,使其能增强自信心。

所以,关注学生课堂的自我感受状态,评价才能真正地感动学生,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

2、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

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在教学时我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真正使评价多元化,以此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3、评价应该“尊重”。

课堂评价要承认并善待差异。

老师们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都应该给予了尊重,学生的表现,不管是精彩还是平凡,不管是个性张扬还是中规中矩,甚至在课堂上瞠目结舌,老师们都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和珍爱。

比如当学生积极举手但起来后又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温柔地说:“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再想想,不过我们都为你的勇气鼓掌!”像这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也给予积极的关注,正是课堂评价的一种境界。

这样的评价,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课堂评价要讲究技术与艺术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显性的语言评价之外,还有更多的隐性的非语言评价,它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种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这样的评价,充分地体验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体验,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沟通与交往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我们听得最多的评价是“你真聪明!”“你真棒!”“……”我们看得最多的是,老师们专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老师们温和的笑容,老师们的鼓励,赞许的眼神,……好的老师像乐队的指挥,她的课堂评价适时调控,为课堂情感推波助澜,积极发挥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作用。

同时激情反馈,给予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情感体验充分,使课堂一次次达到高潮。

评价,是以对学生真诚的关注为基本点,以激励学生的信
息发布为基本的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为目的。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

在鼓励的同时,应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

关注学生的习惯、欲望、愿望、主动性、情感体验、合作与交往、学习心理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

改革学科教学评价,关注评价过程,发展学生个性是学科评价发展的新趋势。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评价主体,随时了解、调整、改进自己的发展状态;促进道德内化;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发展状况,把握最佳教育契机,以取得良好的教育实效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通过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建立自信,人人有向上的追求,天天有奋斗的目标,常常有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从自我体验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评价应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