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工程监测资料

基坑工程监测资料

应适当加密; 有支撑时布置在两根支撑的中间部位; 阳角处应布置测点; 有测斜管处; 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测点是合二为一
的。
18
2)立柱沉降
立柱桩上方的支撑面上; 多根支撑交汇处立柱; 作施工栈桥处的立柱。
19
3)桩墙深层水平位移
在基坑每边上应布设1个测孔,布设在基坑边 中部;
21
5)土体回弹
基坑中央、特征变形点; 距坑底边缘1/4坑底宽度处; 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 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布点,复合矩形基
坑可多向布点; 坑外测点布设在坑内测点延长线上,监
测范围在2倍基坑深度。
22
6)支撑轴力测点的布置
●平面上:
轴力最大的支撑; 支撑间距最大处的支撑; 受力较复杂的支撑; 有代表性的支撑; 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截面应取支撑中部; 钢支撑轴力监测截面应取支撑端部。
-
-
设 10 坑底隆起(回弹)
-
-
计 规
11 裂缝监测 12
邻近建筑物 邻近地面
* *
* *
范 》
13 邻近建筑物沉降 邻近地下管线水平、
14 竖向位移









-

-
*
*

-


*
-
*
-
*
-

*
*
*




注:○必须监测;*选择监测;-不用监测
1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8
深基坑支护结构
9
一、工程概况
10
二、监测方案的设计
11
监测方案制定步骤
1)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
● 综合平面图 ●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 0.00以下部分)的设计图纸 ●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 ● 综合管线图等 ● 相邻建筑物基础和结构的设计图纸
2)现场踏勘 3)拟定监测方案初稿,提交协调会议讨论,形成会议纪要 4)根据会议纪要对监测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监测

*

*



○应测;*宜测;△可测
16
2、测点位置及其布置原则
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 立柱沉降 桩墙深层水平位移 土体分层沉降 土体回弹 支撑轴力测点的布置 锚杆拉力测点的布置 围护桩墙的内力测点的布置 坑外地下水位 环境监测
17
1)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沉降
混凝土圈梁或压顶上; 测点间距一般取为8-15m,变化较大处
6
基坑监测的目的
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及时反馈,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检验设计计算理论、模型和参数的正确性; 提高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积累工程经验。
7
规范的出台
武汉市、广东省、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 浙江省等地区相继出版了深基坑工程的地方标 准:
较短的边可不布设,长边上应每隔30~40米 布设1个;
测孔一般应布设在两根支撑的中间部位; 阳角处应布置测点; 测斜管深度与围护桩墙同深度,并延伸至地表; 沿深度每隔0.5米或1.0米测一点。
20
4)土体分层沉降
平面位置的布设参见桩墙深层水平位移 的布设原则;
测孔紧邻围护桩墙埋设; 在各土层的分界面布设测点; 在厚度较大土层中,土层中部增加测点。
甚至倒塌; 6) 锚杆抗拉拔失效; 7) 地下水冲刷、管涌造成工程破坏; 8) 承受水头压力的防水结构发生超过容许的渗漏; 9) 基坑底回弹、隆起过大。
5
基坑事故的原因
1. 无法准确得到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 2. 基坑周围复杂的施工环境; 3. 简化计算的假定与工程实际状况有着一
定差别; 4.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优劣; 5. 连续的降雨及暴雨; 6. 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素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重要性系数γ0 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周围建筑物、 地下管线变形 地下水位 桩、墙内力 锚杆拉力 支撑轴力 立柱变形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
一级 很严重
1.10
○ ○ ○ ○ ○ ○ ○ ○ *
二级 一般 1.00
三级 不严重
0.90



*


*

*

*
《上海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SJG05-96)》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
国家行业标准颁发实施,使我国深基坑工程的 设计施工进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阶段。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14
基坑开挖

围护结构

监测项目
施工 水泥土围 板式支护 放坡开
护墙
体系

1 围护墙(边坡)顶水平位移
-

上 海 市
2 围护墙(边坡)顶沉降 3 立柱沉降 4 围护墙侧向位移

5 土体深层侧向位移
-

-
-
-
*
-
*

6 支撑或锚杆轴力
-
-

7 基坑内外地下水位
-


8 孔隙水压力
-
*

9 围护墙体土压力
方案
12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监测内容--测什么; 监测方法和仪器--怎么测; 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测哪里; 监测期限和频度--何时测; 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怎么办。
13
1、监测内容
有关规范确定:
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基坑工程监测
本章主要内容
监测方案设计 监测仪器和方法 监测资料分析 实例
2
一、概述
3
基坑的用途
高层建筑基础; 城市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明挖; 过江隧道; 合流污水处理系统; 过街通道和地下立交; ……
4
基坑事故的形式
1) 围护体系崩溃,基坑大面积滑坡; 2) 支护结构过分倾斜,水平位移过大; 3) 支护结构和被围护土体达到破坏状态; 4) 基坑周边道路、地下管网设施变位、开裂和塌陷; 5) 基坑周边土体变形过大,邻近建(构)筑物倾斜、开裂,
●立面上:
平面测点对应的每道支撑处都应测
23
7)锚杆拉力测点的布置
●平面上:
拉力最大的锚杆; 间距最大处的锚杆; 平面形状较复杂处的锚杆; 有代表性的锚杆; 每道土层锚杆中至少测2根; 锚杆长度、型式、穿越的土层不同时,每种情况至少 测2根。
●立面上:
平面测点对应的每道锚杆处都应测。
相关主题